第五百零六章 ‘西周级’入役(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转眼间,进入了1845年8月,整个中华帝国都已经进入了炎热的夏级。广州的码头,再一次变得拥堵起来。除了每天进出港口的商船,这一次还多了不少运输移民的客轮。攻占缅甸之后,帝国政府已经开始了新一轮的移民,因为有前几期的移民做榜样,现在帝国的老百姓们对于移民,并没有什么抵触了。毕竟,一旦移民到海外,就能够得到几十亩的土地,一个四口之家就能够得到两百亩的肥沃土地,这已经比一般的地主还要多了。很多以前错过了机会的人,想明白之后,都捶胸顿足。现在又有移民的机会了,大家自然非常踊跃了。不过,这一次移民到缅甸的,只有一千万人。并且主要针对的是云贵高原等山区地方。
    这些移民前往缅甸之后,将逐步在缅甸中部和南部立足。中华帝国部署在缅甸的军队,将开始逐步对缅甸的土著人口进行清剿。凡是和中华帝国为敌的缅甸人,通通将被杀死或者抓捕充当奴隶,用来修建缅甸的铁路和公路。直到中国人在缅甸的生存安全得到保证之后,他们才会逐步的撤回国内。当然,缅甸作为比邻印度的重要地区,中华帝国肯定会在缅甸部署相当的兵力,以威慑英国人的。虽然在《中英缅甸冲突谅解备忘录》中,中华帝国承诺了不会入侵缅甸。但无论是中华帝国还是英国,都知道,这个承诺不会有太大的约束力的。连英国人自己也不指望中华帝国会遵守承诺,他们想要的,只不过是一个平息国内民众的怒火的办法而已。那些原本反对政府的英国人,在得知被俘的士兵即将回国,中华帝国也承诺不会进攻印度之后,也就逐渐消停了下来。斯坦利内阁,也终于渡过了这一次的危机。
    不过,英国人这一次吃了大亏,他们肯定不会善罢甘休的。无论是保守党上台执政,还是辉格党上台组阁,终究还是为了英国的利益。英国和中华帝国之间,不会有真正的和平。因此,斯坦利内阁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加强英国的军事实力,以便在未来的战争当中能够击败中华帝国,一雪前耻。
    8月12日,中华帝国皇帝龙宇飞离开了广州,前往顺德中国海军第1舰队的母港。随行的有总参谋长牛猛上将,副总参谋长兼装备后勤部长赵毅上将,作战部部长孙浩中将,副部长刘中明少将,海军第1舰队司令官魏勇中将,参谋长徐海少将,海军第5舰队司令官卢海鹏少将,参谋长叶枫少将。这些人当中,第5舰队司令官卢海鹏少将和参谋长叶枫少将是满脸的喜色。因为,就在今天,‘西周级’战舰的前四艘要入役了,并且这四艘战舰都将划拨给第5舰队。这当然就让他们十分欣喜了。
    “魏大哥,这次不好意思,这几艘战舰就先归兄弟我了。第1舰队也不用着急,最多三个月之后,后续的四艘‘西周级’战舰不也就能够服役了吗?到时候,兄弟肯定不会和你强的!”卢海鹏少将一脸欠扁的样子,显得十分的得意。第一批的四艘‘西周级’战舰服役,第1舰队和第5舰队,纷纷开始争夺。原本大家都以为会两支舰队平分的。但是,最终帝国皇帝龙宇飞却下令将第一批的四艘‘西周级’战舰全部划给第5舰队,这让其他人都大跌眼镜。
    “海鹏,给我滚一边去,再在我面前炫耀的话,小心我抽你了!”魏勇中将黑着脸说道。
    “哈哈!”卢海鹏少将笑了笑,得意的离开了。他还真怕魏勇中将气急了之后会给他两下。
    看着卢海鹏少将得意的样子,魏勇中将无语的笑了笑。中国海军这一次建造的8艘‘西周级’战舰,四艘在马尼拉造船厂建造的,另外四艘则是在新华市造船厂建造的。马尼拉造船厂因为规模和技术都要雄厚一写,所以速度更快。而新华市造船厂,则要晚大概三个月左右。对于强悍的‘西周级’战舰,海军的两支主力舰队都十分眼馋的。毕竟,‘西周级’战舰强悍的性能,比‘夏级’巡洋舰和‘商级’巡洋舰都要厉害得多。这几乎可以让舰队的实力成倍的增长。
    “司令,卢将军这一次可算是得意了!”第1舰队参谋长徐海少将说道。
    “他就那个性子。不过,这一次第5舰队要护送陛下前往欧洲出访,将‘西周级’战舰先给他们,也是理所应当的。我们就再等三个月吧!”魏勇中将无所谓的说道。
    龙宇飞已经决定,9月3日从广州出发,前往欧洲进行国事访问。护送龙宇飞前往欧洲的舰队,则是从第5舰队抽调,由4艘最新式的‘西周级’战舰和四艘‘夏级’巡洋舰外加四艘运输食品、弹药、淡水和燃煤的运输船组成。毕竟,从广州前往欧洲,足足两万多公里,得准备充分才行。蒸汽战舰虽然比风帆战舰速度更快,同时不用考虑风向,但是却需要足够的燃煤。没有燃煤的话,什么也干不了。所以四艘运输船中,足足三艘是装的从越南开采出来的优质无烟煤。
    另外,这一次的出访,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炫耀武力。‘西周级’战舰是中国海军最强大的战舰,作战性能远超‘夏级’巡洋舰和‘商级’巡洋舰,更不用说英国海军正在加紧建造的第一代正式的蒸汽战舰了。龙宇飞希望这一次能够用‘西周级’战舰来震慑英国以及欧洲诸国,让他们知道中华帝国的强大。特别是英国人,他们是海上霸主,如果他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