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大规模造舰(求月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鱼雷,其实并不算是新式武器。鱼雷的前身是一种诞生于19世纪初的 “撑杆雷”,撑杆雷用一根长杆固定在小艇艇艏,海战时小艇冲向敌舰,用撑杆雷撞击爆炸敌舰。只不过,这种“撑杆雷”,在实战当中没有多大的用处。往往还没有靠近敌舰,就已经被击沉了。
    帝国海军装备的鱼雷,则属于热动力鱼雷,也被称之为“蒸汽瓦斯鱼类”。燃料和水同时进入燃烧室,燃烧后产生蒸汽,推动发送机,带动螺旋桨旋转推进,做功后的蒸汽直接排放到海水中,产生尾迹。
    帝国海军目前研制的鱼雷,主要是320毫米的小型鱼雷。发射过后,最大射速能够达到20节,最大射程为两千米。战斗部装了二十公斤烈性炸药。如果在水线位置击中敌舰的话,可以轻易的撕开敌舰水线附近的装甲。帝国海军的主要对手英国海军,目前还没有哪一种战舰能够抗衡帝国海军的鱼雷。
    这种武器,也是帝国海军的秘密武器。研制成功之后,只是在南海进行了一场试验而已。当时,帝国皇帝龙宇飞和总参谋长牛猛上将,副总参谋长兼后勤装备部长赵毅上将,作战部长孙浩中将,海军第5舰队司令官卢海鹏少将,观摩了这一次的试验。
    试验当中,两条鱼雷高速冲向位于一公里之外的靶船,分别命中靶船的中部和尾部。鱼类爆炸后,轻易就将靶船撕成了碎片。当然,这是因为靶船是木质的商船,防御力无法和战舰相比。可即便是战舰被击中,估计也会在水下被炸出一个大洞。就算不会被炸成两截,但也会因为进水过多而沉没的。
    不过,帝国皇帝龙宇飞对于这种鱼雷,还是不太满意。用龙宇飞的说法就是,这种鱼雷,射程太近,射速太慢,威力也太小。对于一般的轻型战舰,可以形成杀伤力。但是,对于巨大的战舰,例如帝国海军即将开工建造的‘秦级’战列舰,威胁就要小得多了。‘秦级’战列舰水线附近厚达三百毫米的装甲,可以有效的抵御这种鱼雷的攻击。即便被鱼雷打穿,巨大的战舰,也不会轻易就沉默的。另外,在战舰两侧的副炮,完全可以在敌舰进入一千米之前就把对方给击沉。
    毕竟,帝国的鱼雷最大射程有两千米。但想要命中对方的话,至少得将发射的距离缩短到一千米甚至更近。否则的话,根本就无法命中目标。
    目前鱼雷的出现,只不过是解决了有无问题而已。未来要真正形成战斗力的话,还得研制出更加强大的鱼雷才行。当然,帝国现在研制出的鱼雷,也并非就没有战斗力。如果是在夜战当中,帝国海军的中小型战舰,完全可以利用夜色的掩护,冲到敌舰的近前释放鱼雷的。到时候,足以给敌人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帝国海军研制出的鱼雷,暂时还没有装备到‘秦级’战列舰上,要到下一级的‘汉级’战列舰才会装备。目前,要装备鱼雷的战舰,主要就是帝国海军接下来要建造的中小型级战舰。这两种战舰,将取代‘夏级’巡洋舰和‘商级’巡洋舰,成为帝国海军的主要水面轻型舰艇。
    在帝国皇帝龙宇飞的要求下,海军的工程师们,先后完成了这两种中小型战舰的设计。
    ‘节气级’巡洋舰,将是帝国海军的今后的主力巡洋舰。‘节气级’巡洋舰,排水量为三千三百吨,舰长85米,舰首和舰尾,各安装了一座双联装155毫米主炮,两侧还有6门105毫米副炮和4门75毫米舰炮。战舰的动力由6座高式燃煤锅炉带动两台大型蒸汽机,采用双轴推进的方式,最大射速能够达到20节,续航力为6000海里。这样的速度,已经远超现在世界上的任何一款战舰了。‘节气级’巡洋舰和‘商级’巡洋舰相比,排水量增加了八百吨,但是,火力却没有增加。这主要是因为安装大型锅炉和蒸汽机,占用了不少空间和排水量。不过‘节气级’巡洋舰的装甲,却比‘商级’巡洋舰更为厚实,在炮塔和舰桥以及动力舱,都进行了加固,使得战舰的防御力提高了不少。更为重要的是,在‘节气级’巡洋舰的舰首,安装了六具鱼雷发射管,可以一次性向目标发射六条鱼雷。以扇形方式射击的鱼雷,让敌舰无处可逃。这使得‘节气级’巡洋舰,在特定的条件下,对敌人的大型战舰都能够构成致命的威胁。
    另外,‘节气级’巡洋舰的造价也很便宜,不过一百二十万华元一艘。这样低廉的价格,使得帝国海军可以大规模的建造装备。
    帝国皇帝龙宇飞,对于‘节气级’巡洋舰的性能,非常的满意。加上‘节气级’巡洋舰优异的性价比。所以,龙宇飞直接允许一次性建造12艘‘节气级’巡洋舰,第1舰队和第5舰队,将各分到六艘。
    这12艘‘节气级’巡洋舰,分别被命名为‘立春’号,‘雨水’号,‘惊蛰’号,‘春分’号,‘清明’号,‘谷雨’号,‘立夏’号,‘小满’号,‘芒种’号,‘夏至’号,‘小暑’号和‘大暑’号。前面六艘,归海军第1舰队,后面6艘则归海军第5舰队!
    除了‘节气级’巡洋舰之外,帝国海军还将建造一种小型战舰,以此来执行伴随主力舰作战的任务以及巡逻警戒和侦查,或者是为商船提供护航的任务。
    ‘天罡级’驱逐舰,正是这种战舰。‘天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