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六十八章 英法美联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伦敦条约》的签订,有人欢喜有人愁。特别是处于战败国的美国人,更是如此。喜的战争终于结束了,美国不用亡国了。但是,愁的是在这一次的战争当中,美国损失的国土,高达两百多万。原本想要霸占中华帝国向墨西哥共和国购买的两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没想到缺倒贴进去了两百多万平方公里,这简直就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啊!
    另外,在战争当中,美军伤亡和被俘的军队,多达上百万,平民的伤亡更是多达数百万。美国的财政,更是因为这场战争而崩溃了。债台高筑的美国政府,根本就无法支撑政府的日常运转了。他们欠英国贷款和没有支付的武器货款,已经超过三千万英镑了!
    可以说,这场战争,让美国输的一败涂地。如果再不结束战争的话,他们还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甚至有可能被灭国。虽然现在的局势对美国非常不利,但总的来说,美国总算是保留下来了,这也就给了美国一个重新崛起的机会。毕竟,这场战争,美国只是被逼无奈,才不得不答应这些屈辱的条件,签署《伦敦条约》的。美国人是不会甘心失败的,到时候,他们必然会发起反击的。
    在这一场战争当中,中华帝国无疑是最大的赢家,不仅夺回了被美国占领的两百三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更是将美国西部的几个州一下子囊括进入了自己的统治当中。一千万英镑的战争赔款,虽然不能够弥补在战争当中的损耗,但也算是对军费的一个补充。北美西部,地理条件虽然不如中东部,但也在还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帝国向北美移民的话,这些土地,接纳两千万人,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这将使得帝国本土的人口,进一步的减少。缩减到三亿人作用。这样的话,人口压力就不会那么大了。
    西班牙王国在这一次的战争当中,收获也颇大。他们在战场上损失的兵力最少,但是却获得了七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些领土,靠近海岸,土壤肥沃,气候也宜人。可以让西班牙王国移民几百万。这将使得西班牙王国的实力更快的恢复,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强国。
    在伦敦和会当中,中华帝国和西班牙王国共同进退,也使得双方的关系进一步的得到了巩固。虽然法国背弃盟友,使得中法西三国的联盟不复存在。但是,这对于中华帝国来说,构成的威胁也非常的有限。中华帝国早就清楚和法国的盟友关系,不会持续太长的。现在和法国分道扬镳,总比在最危急的时刻被法国人捅一刀要好。无论是中华帝国还是西班牙王国,在这一次的事后,都会对法国保持警惕的。
    法国无疑是三个战胜国当中,付出和获得最不成比例的。法军在战场上,伤亡了十几万人。但是,他们却只得到了缅因州、维莫特州、新汉普州、马萨诸塞州和康涅狄格州。总面积不过十六点八万平方公里而已,比中华帝国和西班牙王国获得的毒地要少得多。不过,法国获得的这几个州,都是美国东北部,工业发达的几个州。这里的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即便是美国政府将这些州的人口迁徙到其他地区之后,也会留下很好的工业基础以及良好的交通设施等等。这等到法国移民抵达这一地区之后,法国的工业实力将增长很多。这对于提高法国的国家实力,有很大的帮助。
    当然,通过这一次的北美战争和伦敦和会。法国也中华帝国的盟友关系也到此结束。这对于法国来说,有利有弊。之前法国和中华帝国结盟,是为了对抗英国。两国的合作,对法国带来了很多好处。特别是法国的军事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不管是陆军的武器,还是海军的战舰,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背叛中华帝国,倒向英国之后,法国则不用担心来自于英国的压力了。但是,夏尔.路易.拿破仑.波拿巴总统也不是甘心人后的人。法国不可能充当英国的小弟的,这使得法国和英国的关系,也会若即若离。
    伦敦和会的圆满结束,使得英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再一次向世界证明了,英国在全世界的影响力。表明英国依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一次的和会,英国成功的离间了中法两国的同盟,有效的缓解了中法同盟给英国带来的压力。另外,拉拢美国和法国之后,使得英国可以不必独力面对中华帝国崛起带来的压力了。
    1848年9月14日晚上,英国外交大臣格兰维尔伯爵前往首相府,向首相斯坦利伯爵汇报伦敦和会的情况。总体而言,到目前为止,这一次的和会,已经圆满落幕了。
    “首相阁下,伦敦和会已经结束了。北美,再一次恢复了和平。不过,我们的对手中华帝国,在这一次的和会上,获得了巨大的利益。他们在北美的领土,已经超过三百五十万平方公里了。已经不比我们少多少了。可以预见,未来中国人肯定会向蚂蚁搬家一样,密密麻麻的向北美移民的。我仿佛已经看到了,上千万的中国人通过海运,在北美登陆了。这对于我们来说,可不是一件好事啊!”格兰维尔伯爵有些担忧的说道。英国的加拿大殖民地,面积广阔。但是,大部分地区的地理条件都很恶劣,不适合居住。人口最多的地方,也就是靠近美国的一面而已。到目前位置,英国的加拿大殖民地的总人口,也不过一百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