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撑不住了(求月票)(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英国首都伦敦,天空中的浓雾消散了不少。雾都之名,逐渐有些名不副实了。随着英国的海上运输线被切断,英国的工业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很多的工厂,因为产品无法运输出去,不得不停工了。现在正在全力开工的工厂,几乎都是一些和军工有关的工厂。以至于一直笼罩着伦敦的大雾,现在已经没有那么严重了。当然,这在英国人看来,可不是一件好事。
    伦敦人曾自豪的将“雾都”作为值得他们骄傲的事。担心现在,浓雾都消散了,伦敦也就没有这个美景了。更为,大量的工厂停工,工人失业,这给英国的经济和社会,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为了养活这些失业的工人,英国政府不得不加大社会福利方面的支出。
    在这样的情况下,英国*军队成为了这些失业的工人最好的去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英国陆军才快速的扩充到了三百万人的。并且,除了这三百万正规军之外,英国陆军部还计划建设了一支高达两百万的预备役部队。以便于在正规军出现伤亡之后,可以用预备役部队第一时间进行补充。
    这也就使得英国大部分的青壮年男子,都加入了军队。可以说,现在的英国,完全就成为了一座军营。人们见到的最多的,就是扛着枪的军人。
    当中国*军队在海峡对岸大规模的集结的时候,英国陆军也紧张了起来。英国陆军大臣安格尔西侯爵,将上百万的大军部署在了英吉利海峡和多佛尔海峡沿岸。其余的部队,则部署在其他的地区。因为英国海军的战败,英伦三岛处处都有可能成为中国*军队攻击的目标。因此,英国陆军只能尽可能的做好防备。
    “哒哒!”一辆马车在空旷的街道上奔行,内阁首相斯坦利伯爵坐在马车内,脸色阴沉。他刚刚从白金汉宫出来,女王陛下询问,以英国现在的实力,能否守住本土。如果不能的话,希望内阁能够尽快的采取其他的措施,尽最大的努力保住英国的利益。
    斯坦利伯爵知道,女王陛下的意思是,如果英国注定打不赢这一场战争的话,那么,或许可以通过其他的手段来结束这场战争。只有这样,才能够保住英国的实力。但是,现在的局势,并不是斯坦利伯爵想要求和中华帝国就会同意的。仗已经打到这个地步了,北大西洋军事同盟已经彻底的完了。中华帝国会放过大英帝国,给自己留下一个强大的敌人吗?这一点,英国内阁的高官们,可一点都不相信的。
    “曾经的世界霸主,居然在短短一年的时间内沦落到了现在这个地步了!”斯坦利伯爵喃喃的说道。一年之前,英国还是世界霸主,尽管当时的中华帝国已经就拥有了挑战英国的力量了。但是,英国依旧是公认的世界霸主,西方世界的领导者。但是现在,短短一年内,英国就彻底的沦为了一个即将战败的国家。转变的如此之快,让斯坦利伯爵和其他的英国人,几乎都无法接受。
    撩开马车的窗帘,斯坦利伯爵看见街道的一角,排起了长长的队伍。队伍中,几乎都是老人、妇女和小孩。他们都是等候政府发放救济的面包的人。现在,英国国内的粮食已经实行由政府来统一分配了。除了保证军队和政府的供应之外,平民百姓只能够领取到少量的粮食。军属可以稍微多领取一点,这是对军人的优待,也是英国政府吸引青年人加入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手段。
    “该死的中国人!”看到排队领取面包的人群,斯坦利伯爵就不由得暗骂了一天。曾经的英国,可以从北美运来大量的粮食,粮食供应根本就没有问题,从未出现过这样的事。但是在上个月,政府接到的报告,在苏格兰北部已经有饿死人的情况发生了。这也引起了内阁的重视,担心这是一场大规模的饥荒的开始。
    原本,斯坦利伯爵还想要着手解决这个问题的。但是,中华帝国开始在英吉利海峡对岸集结军队,这使得内阁的所有重心都不得不放在应对中国*军队即将发起的进攻上。毕竟,中国*军队的进攻,这对于英国来说,才是致命的。一旦中国*军队在英国本土登陆的话,英国很可能会支持不住的。
    回到首相府之后,英国内阁的大臣们早已经集中在这里了。会议室内,气氛有些凝重。中华帝国在英吉利海峡对岸集结的上百万的大军,就犹如一座大山压在了他们的身上一样。虽然,英国陆军的兵力一再的扩充,正规军的数量已经超过三百万了。但是,这三百万乌合之众,真的能够打败中国陆军吗?即便是英国陆军大臣安格尔西侯爵,也不敢打这个包票的。
    “先生们,我刚从白金汉宫回来,女王陛下和亲王殿下,对于现在的战局,非常的关切。”斯坦利伯爵扫视了众人一眼之后,开始说道。
    现在,北大西洋军事同盟内,还在继续作战的国家,仅仅只剩下英国一个了,孤军奋战的感觉,让英国人十分的恐惧。强大的中华帝国将所有的实力都投入到对英国的作战当中,英国能够支撑下来吗?
    “首相阁下,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中国人在英吉利海峡沿岸已经部署了上百万的军队了。他们海军的一半以上的实力,也都集中在了英国附近海域。我们预计,在最近这半个月之内,中国人就会对英国发动攻击。”陆军大臣安格尔西侯爵沉声说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