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四十二章 谁来统治法国(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亚欧军事同盟对意大利王国处置条约》,简称为《对意和约》,这是一个笼统的称呼,整个《对意和约》,由五个条约组成。这五个条约,就是亚欧军事同盟的其他几个战胜国,分别对意大利王国签署的条约。合在一起,就构成了《对意和约》。
    在《对意和约》当中,意大利王国虽然损失惨重。但是,却保住了国家。西西里岛和撒丁岛虽然割让给了中国,让意大利王国损失了一些领土,但对于意大利王国的整体——亚平宁半岛来说,却并不算什么。可以说,意大利王国的根基还在。
    巨额的战争赔款,对于刚刚发了一笔大财的意大利王国来说,也算不了什么。意大利王国需要向中华帝国赔偿十亿华元,向普鲁士王国赔偿两亿华元,向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和西班牙王国分别赔偿一亿华元,向比利时王国赔偿六千万华元。这些战争赔款总共加起来,也不过十四亿六千万华元而已。意大利王国从天主教廷那里获得的财富,就远远超过了这些战争赔款了。以至于和会签订的三个月内,意大利王国就全额将这些战争赔款全部支付完毕了。并且,意大利王室还拿出了大笔的资金用于国家的建设,使得战后的意大利王国,得到了快速的重建,很快就恢复了实力。
    中华帝国提出的对意大利王国的军事实力限制,犹如是套在意大利王国头上的紧箍咒一样,让意大利王国无法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不过,一心想要报仇雪恨的意大利王国,必然不甘心于此的。加上他们获得了普鲁士王国,也就是日后的德意志帝国的支持,这使得意大利王国得以用其他的办法来发展军力。最终,当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的时候,意大利王国成为了地中海方向和帝国作战的主要力量。
    《对意和约》签订之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显然认为自己吃亏了。中华帝国从意大利王国获得的战争赔款,是他们的十倍。连西班牙王国也获得了和他们一样的战争赔款,这完全就是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侮辱。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苏丹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在得知这个情况之后,更是非常的不满,严厉的训斥了阿里.帕夏和穆斯塔法.雷斯特.帕夏两人。要不是条约已经签订,已经无法更改的话,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肯定不会这样就善罢甘休的。不过,这使得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接下来的谈判当中,更加的强硬了。
    处置完了意大利王国之后,接下来就该轮到法国了。根据之前双方的约定,对法国的处置,将由中华帝国、西班牙王国、比利时王国和普鲁士王国来讨论。作为东道主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虽然派人主持了这场谈判,但是,在谈判当中,他们却没有能够发表任何的意见。
    还有一个特殊的地方,法国派遣来参加和会的代表团,足足有两个。一个是代表法兰西第二帝国的代表团,由政府总理埃米勒.奥利维耶和外交大臣瓦莱夫斯基公爵率领。另外一个代表团则是七月王朝派出的代表团,由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阿道夫.梯也尔率领。两个代表团,都声称他们才能够代表法国。以至于在进行谈判的时候,两个代表团都出席了。
    11月12日下午,和会进入到对法国的处置谈判了。下午两点的时候,两个声称能够代表法国的代表团就进入到了会议室内。坐在他们的对面的,则是中华帝国、西班牙王国、比利时王国和普鲁士王国的代表们。大家对于如何处置法国,分歧也非常的大。
    “诸位,对法国的谈判,正式开始!”负责主持谈判的阿里.帕夏在宣布了谈判开始之后就闭口不言了,专心开始看好戏了。毕竟,法国虽然很富有,但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想要分享一点利益的话,那却不太可能。所以,他们还不如专心看戏的好。
    “诸位,在谈判开始的时候,我想先声明一点。法兰西帝国是法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只有我们才能够代表法国!其余的人,他们根本就无法代表法国!”谈判刚刚一开始,法兰西第二帝国总理埃米勒.奥利维耶就强势的发表了声明。不过,他似乎已经忘记了,法国已经被灭亡了,统治法国的是各国在法国本土上的占领军,而不再是法兰西第二帝国了。
    “七月王朝才是法国的正统,法兰西第二帝国用卑鄙的手段推翻了七月王朝。但是,在最危急的时刻,法国人民再一次的选择了七月王朝。所以,我们才是法国唯一的合法代表!”七月王朝的政府总理兼外交部长阿道夫.梯也尔反驳道。
    接下来,两国的代表开始了争吵,争论他们谁才能够代表法国。反而把战胜国的代表们晾到了一边,这让大家面面相觑。虽然,阿道夫.梯也尔是一个人,他要独自面对埃米勒.奥利维耶和瓦莱夫斯基公爵两人。但是,革命出身的他,口才了得,即便是面对两个人,也一点都不落下风。
    只不过,仅仅凭借争吵,想要结束这一次的谈判,那是不可能的,各国还没有从法国人身上捞到足够的利益呢!再说了,不管那个政府能够代表法国,在此次的和会上,法国都将付出惨重的代价的。
    法国可是北大西洋军事同盟的主要成员国,他们在这一次的战争当中,可是动员了超过五百万陆军,给亚欧军事同盟各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特别是西班牙王国和比利时王国,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