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盟友的力量(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毛奇伯爵必须要为艾恩德霍芬的失败找到一个借口,否则的话,战争初期就失败,他这个总参谋长就没有办法再继续干下去了。而中国人的出现,无疑就是最好的借口。实际上,这一次艾恩德霍芬敌军的反击主力,也就是中国人。要不是他们的话,德军不可能遭遇惨败的。
    “中国人?难道,那些中国人不再我们的作战计划当中吗?中国人在比利时驻扎了一支二十万人的集团军,这早就在我们的计划当中了。所以,我们才在a集团军群投入了一百二十万人的军队的!”腓特烈.威廉皇储愤怒的吼道,对于毛奇伯爵这种推卸责任的行为,非常的不满。
    “皇储殿下,在我们的计划当中,的确是将中国人算在了里面。但是,我们却没有想到中国人是那么的强大。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中国人在艾恩德霍芬会战的当中,充当了围歼我们的军队的主力,并且还派遣了军队拦截我们去救援艾恩德霍芬的援军。只有二十万人的一个集团军,却在战争当中发挥出了至少五十万比利时陆军的作用。我们引以为傲的1号坦克和2号坦克,在中国人的坦克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中国人在战斗当中,轻易就摧毁了我们的坦克,然后屠杀我们的士兵。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根本就没有办法。前线的部队甚至差点因此而崩溃。”毛奇伯爵说道。实际上,德国之所以开始研制坦克,就是因为从中华帝国得知了相关的情报。只不过,他们原本自以为德国的1号坦克和2号坦克已经够强大了。但是,在强大的中国陆军的坦克面前,他们才知道他们的坦克是那么的差劲。
    “中国人的坦克真的有那么厉害吗?”首相奥托.冯.俾斯麦问道。
    “是的,首相阁下。我们之所以研制坦克,本来就是受到了中国人的启发,他们在这个方面,比我们要先投入好几年的时间。另外,他们‘野狼’轻型坦克和‘豹式’中型坦克,都远胜于我们现在的坦克。即便是正在进行测试的3号坦克,估计性能也只和中国人的‘野狼’轻型坦克差不多,性能最多略强一点而已。所以,在坦克的对抗上,我们不是中国人的对手!”毛奇伯爵说道。在战争初期的战斗当中,坦克的优异性能已经发挥出来了。所以,德军为此欣喜若狂,他们加快了后续的坦克的研制进度,想要尽可能的扩大自身的优势。但是现在看来,在这个方面,德军根本就没有半点优势可言啊!
    “那我们英应该怎么办?难道就坐视右钩拳计划失败吗?一旦右钩拳计划失败的话,我们就无法占据战略主动了。中国人可以通过海路将后方的军队运抵欧洲,我们就不得不避免两线作战甚至是多线作战。这样的结果,是我们无法承受的!”腓特烈.威廉皇储说道。原本,他以为德军就算不占优势,但是,也有很大的可能会翻盘的。但是,现在才知道,德国和中华帝国的差距,似乎出乎了他的预料了。
    “现在,我们最缺的就是时间。我已经命令担任预备队的两个集团军赶往a集团军群了,他们将加入a集团军群,重新对比利时发起攻击。不过,这需要时间。而我们最缺的,也正好就是时间。中国人的援军已经出发了,正在前往欧洲的路上,留给我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毛奇伯爵说道。现在,战局的发展已经完全出乎了他们之前的预料了,不再他们的掌控之中了。这让毛奇伯爵非常的担心,德国可能会战败。一旦右钩拳计划失败,中国*军队就能够在西欧站稳脚跟了。并且,逐步的消耗德国的实力。在海军无法突破中国人的封锁的情况下,德国想要坚持下去,和中国人打持久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那么,有什么办法改变现在的局势吗?”威廉一世开口问道。战争已经开始了,除非德国承认战败的话,战争就不可能结束。因此,就算占据的发展和之前的预料有了很大的偏差,德国也没有办法,只能够将战争继续的进行下去,并且想办法让战局朝着对德国有利的方向发展。
    “陛下,我们需要时间!原本计划一个月就完成的右钩拳计划,现在看来是不太可能了。”毛奇伯爵说道。德军最缺的就是时间,只要这个问题解决的话,一切就都好办多了。
    威廉一世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了海军部长费利克斯亲王的身上。陆军需要时间,那么,就只有依靠海军了。但是,现在就要让德国海军和中国海军进行决战吗?德国似乎并没有多少优势啊!
    “陛下,德国海军已经准备好了,我们随时可以出战作战!”费利克斯亲王说道。他知道威廉一世的意思。这也是德国花费巨资建造了一支强大的海军的目的,为的就是要和中国海军争锋。尽管,他知道想要击败中国海军,非常的困难。但是,现在德国海军同样也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好在,目前在欧洲的只不过是中国海军的一支舰队而已,相当于中国海军的一半的实力。双方的海军实力几乎是相当的。如果单论舰队的实力,德国海军或许不占上风。但是,影响海战的因素太多了,如果上帝站在德国这一边的话,或许会使得他们在海战当中运气爆棚,从而轻易的就赢得这一次海战的胜利。毕竟,海战当中,运气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但即便是这样,费利克斯亲王也不敢打包票说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