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134)(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寒。
    闵翀从外面进来, 远远地就叫了起来:陛下!
    萧彧闻声急忙转过头:腾云来了。可是军情到了?
    闵翀快步走到萧彧跟前, 喜形于色:正是, 裴将军的捷报到了, 潼关拿下了,大获全胜。
    萧彧面上大喜,伸出手来:太好了!快拿来我看看。
    闵翀将信递到他手里, 注意到他略显单薄的衣衫, 便关切地说:陛下回屋去吧,你穿得少, 容易感染风寒。你们几个也太不懂事, 怎么都不知道给陛下拿个披风。他有些严厉地责备一旁的内侍。
    萧彧闻言,摆摆手:无妨, 是我不愿穿。春捂秋冻, 不碍事, 没那么容易感染风寒。
    他转身朝屋里走去, 一边走一边拆信。裴凛之捎回了两封信, 一封是捷报, 报告军情的,一封是家书,特写了陛下亲启。
    萧彧从已经打开了的捷报中拿出信纸,一边看,嘴角忍不住上扬,己方以极小的伤亡攻克了潼关,歼敌近三万,还缴获了一万多匹战马,大获全胜。
    萧彧兴奋得仰头哈哈大笑:太好了,太好了!咱们赢了,而且伤亡极小。
    闵翀抱拳: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拿下长安指日可待了!
    萧彧说:对了,军中的棉衣与棉被都送过去了吗?
    闵翀说:陛下放心,都送过去了,此时想必早已到了,不能让将士们穿不暖睡不好还要打仗,那便是我们失职了。
    有腾云在,我便安心多了。前方有凛之,后方有你,你们都是安国的定海神针。萧彧欣慰地说。
    闵翀笑道:还是陛下治国有方。
    萧彧哈哈笑:那也还是多亏了你们。今年秋收的情况如何,统计出来了吗?
    闵翀说:已经出来了。广交崖三州不受影响,益州与宁州影响也不大,其余各州多少有些影响,粮食减产三成左右。
    萧彧说:那还好。尽量调控地方平衡,粮食产量不足的地区从足够的地区调配,控制好粮价。
    闵翀笑道:陛下不必担心,此事我已安排妥帖。
    萧彧满意地点头:大战在即,西戎成败在此一举。吐谷浑不知是否可靠,凛之又调了七万兵力前去长安支援。东戎这边也不能掉以轻心,我打算派关山过去驻守。京城的防御交给赖峰,还需要你协助一下他,可以吗?
    闵翀虽是户部尚书,但带兵打仗的经验不输于任何武将,是典型的文武全才,裴凛之与关山都不在的时候,他便是萧彧最倚重的对象。
    闵翀满口答应:可以。陛下让关山去守边境,是担心东戎会与西戎结盟?
    萧彧点头:西戎如今受双面夹击,元坦多半会放下成见请求与东戎结盟来对抗我们。就看元崧与慕容敢怎么打算了。
    闵翀听到这里,说:我倒是觉得,东戎不会出兵。他们会静观其变,做捕蝉的黄雀。
    萧彧皱眉:那我们就要更加防范了,不能在最后关头被人摘了桃子。
    萧彧知道,东戎肯定是会有所动作的,元崧和慕容敢都不蠢,他们必定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西戎一旦被灭,下一个便是他们东戎。
    如果东戎这个时候不顾一切打过来,己方的压力还挺大的,因为主要骑兵都被派到西戎去了,靠步兵对抗东戎骑兵劣势相当明显,所以他才要将关山派出去。
    萧彧说:柔然应当是最不想东戎与我们交战的,一旦交战,他们的茶叶来源就断了。所以我打算派人秘密出使柔然,只要东戎敢动我们,便让柔然攻打东戎。
    闵翀抱拳拱手:陛下此招甚妙。合纵连横,彼此间互相牵制,方能达到某种平衡。
    柔然虽然也是潜在的敌人,但现在并没有被萧彧当成真正的对手,毕竟中间还隔着东戎,况且柔然人居无定所,占地面积虽广,人口却非常有限,还常年在塞外活动。
    只要柔然人退到长城以北,两国便能和平共处,以后依旧可以在边关开设边市,进行商贸往来。
    安国国力若非达到鼎盛,萧彧也无统一整个东亚的打算,一切都得慢慢来。
    裴凛之的家书是闵翀离开后才打开的,除了嘘寒问暖,倾诉衷肠,还写了潼关之战的详细过程,以及当下战况的分析与预测,末了还分享了秦州的风物人情。
    八百里关中,一马平川,天高地旷,有苍凉厚重之感,秦汉故都,果真名不虚传,君定然会喜欢。君若迁都,吾观长安甚好。待吾为君拿下三秦大地,届时与君驰骋旷野,饮马河川。
    看到信中的描写,萧彧不禁充满了神往,来日一定要将都城定于长安。他提起笔,给裴凛之回信。
    正写着,大勇匆匆忙忙跑来,站在门外,难掩激动地说:陛下,小春生了。
    萧彧停下笔:生了?儿子还是闺女?
    大勇笑容灿烂:是个闺女。
    萧彧大笑起来:好哇,咱们宫中可算是添口了。去库房领二十两银子,是朕送给她们母女的营养费,买点好吃的给小春补补。
    谢过陛下!请陛下为小女赐名。
    萧彧想了想:起名当是长辈的职责,朕就不僭越了。你们夫妇做主即可,若是觉得不满意,请闵大人帮忙起,他相当于你们的长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