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魔王娇养指南 第453节(1/3)
李开良点头。
“那么先生于盛邑的地利、人情、王法律令、买卖营生,想来都很了解?”
“那是必然。”李开良也知道现在不是自己客气的时候,燕三郎想重用自己,必然先有一番考较。
“你看,盛邑如今什么营生最赚钱?”
“若说升值最快,当属宅地。”李开良毫不犹豫,“三年前国变以后,盛邑日渐繁华。这里又是大卫轴心,宅地价格平均翻起来两倍不止。仅以邀景园为例,卖出去至少是三年前的三倍了。”
“不过这庄园太大,虽然占据核心好地,但出得起价钱的人极少。若是开阳大街、西兰大街上的宅子和铺面就炙手可热了,价格比三年前翻起了五倍。五天前,街角最末尾的烂铺子卖出了二千两的高价,那是一挂出来就被买掉了。要知道三年前,那铺子挂价四百两都没人要。”
燕三郎点头。他曾在春明城置业,知道供需两旺最容易把市价炒上去,何况盛邑百业兴旺,宅地的价格一日涨过一日也不稀奇。
“这么说来,你建议我多买地宅?”
“是!我对比过十余国从建国初期到繁华盛世的宅地产价格,只要国泰民安,投钱在宅地都可以获得最丰厚的回报。尤其是建国或中兴后的头几年!”李开良正色道,“就以梁国为例,它在五年前结束内乱,少年天子坐稳宝座,开始行使固本扶民之策。这五年来,梁大都及周边地区的宅地价格翻了四倍有余!梁国与大卫的国情有相似之处,都是从乱到稳、从颓至兴,可为对照。”
“除了郊外田产是常规配置,您最好在盛邑里精心挑选地皮和宅子。这一点,我可以帮得上忙。”李开良接着道,“燕公子今日才来,老实说有些晚了,没有吃到第一手红利。这几年达官贵人抢先圈地,北部、中部和南部城区的价格已经炒上来了,最好的地段大多被人把控,那些都是下蛋的金鸡,即便出售,价格也是宰人。”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他端茶润了润嗓子。
燕三郎若的所思:“看来,李先生自己也没有错过机会。”
李开良爽朗一笑:“实不相瞒,我刚到盛邑时浑身上下只有三百两银子;现在么,已有两座酒楼、一间赌坊、十六个铺面,三个商号。”
燕三郎笑道:“失敬,失敬。”这人也算白手起家,在盛邑又没有根基,三年时间赚起这么多家产,也是了得。
“可惜我本钱太少,并且最赚钱的营生不是我这样的普通商人可以插手。”李开良摇头一叹,“否则,十倍起利。”
“李先生会有机会的。”燕三郎意味深长说了一句,接着话锋又转,“你说城里的好地段已经被瓜分完毕,那么我上哪里再找机会?”
“机会少,但不是没有。商人做生意时常要抵押产业,弄钱当作周转。有时周转不来……”李开良答得迅速,“另有一桩大事:卫廷已经公布了扩城计划,盛邑要向西边扩展至榕湖以东。”
第783章 不可限量
燕三郎初来盛邑,自然还没有听到这个风声。“扩到榕湖?那约莫是扩大四分之一的面积了。”
“正是。”李开良道,“那里山水秀美,号称千湖之地,最小的天然湖泊直径仅有百丈,适合私藏于园林之中。有待时日,王室权贵都会去那里置宅;就我所知,王廷在榕湖还有开埠修河计划,要直接打通榕湖和莫桑河,再筑堤坝、建起码头,今后南方的物产就可以走水路运来盛邑。”
“听起来有商机。”燕三郎提问,“这消息已经传得满天飞了吧?”
“是。但榕湖地区要成气候,至少也是五、六年后的事了。待百姓迁入、行业延伸,又得三五年。”
燕三郎啼笑皆非:“按这规划,十年八年后才能入驻。”钱要滚动起来才能生钱。虽然长期布局可为,但短期内怎么获利呢?
“盛邑里的权贵也是这么想的,因此大伙儿只是观望,偶尔饭桌上引为谈资。”李开良眼里闪着精光,“但我为燕公子的规划,至多一年半内就可以开始赚钱——大钱!”
少年抚着猫儿道:“愿闻其详。”
“据我所知,王上在三年前就有计划扩张盛邑,但到现在还留于纸面,实是因为耗资巨大。”李开良细细分析,“似这等民生基建,投入巨大,短期内又不见回报,必须等到国库丰盈时才能施行。国变之后的王廷有心无力,直至今日也不一定凑出这笔巨款。”
“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就是这笔巨款!”李开良目光灼灼,“这可是一桩浩大工程,开山修路、开河修渠,哪里都要用上钱!既如此,燕公子何不将这工程揽下?哪怕只是片面地区。”
燕三郎挑起眉头,心中惊讶:“你是说,让我承接王廷的扩城计划?”这家伙,胆子可真大!
“正是。”李开良举起茶杯一饮而尽,燕三郎亲自给他斟上了茶水,“我说王廷凑不够钱,是因为王上必然打算按惯例特派官员办理。您也知道这其中流程之繁冗、效率之低下、衔接之混乱。国库如果拨出十两银子,最后能有二两落在实干上就不错了。”
“既如此,不若您主动请缨包干。只要花费不及预算的七成,王上一定会心动
“那么先生于盛邑的地利、人情、王法律令、买卖营生,想来都很了解?”
“那是必然。”李开良也知道现在不是自己客气的时候,燕三郎想重用自己,必然先有一番考较。
“你看,盛邑如今什么营生最赚钱?”
“若说升值最快,当属宅地。”李开良毫不犹豫,“三年前国变以后,盛邑日渐繁华。这里又是大卫轴心,宅地价格平均翻起来两倍不止。仅以邀景园为例,卖出去至少是三年前的三倍了。”
“不过这庄园太大,虽然占据核心好地,但出得起价钱的人极少。若是开阳大街、西兰大街上的宅子和铺面就炙手可热了,价格比三年前翻起了五倍。五天前,街角最末尾的烂铺子卖出了二千两的高价,那是一挂出来就被买掉了。要知道三年前,那铺子挂价四百两都没人要。”
燕三郎点头。他曾在春明城置业,知道供需两旺最容易把市价炒上去,何况盛邑百业兴旺,宅地的价格一日涨过一日也不稀奇。
“这么说来,你建议我多买地宅?”
“是!我对比过十余国从建国初期到繁华盛世的宅地产价格,只要国泰民安,投钱在宅地都可以获得最丰厚的回报。尤其是建国或中兴后的头几年!”李开良正色道,“就以梁国为例,它在五年前结束内乱,少年天子坐稳宝座,开始行使固本扶民之策。这五年来,梁大都及周边地区的宅地价格翻了四倍有余!梁国与大卫的国情有相似之处,都是从乱到稳、从颓至兴,可为对照。”
“除了郊外田产是常规配置,您最好在盛邑里精心挑选地皮和宅子。这一点,我可以帮得上忙。”李开良接着道,“燕公子今日才来,老实说有些晚了,没有吃到第一手红利。这几年达官贵人抢先圈地,北部、中部和南部城区的价格已经炒上来了,最好的地段大多被人把控,那些都是下蛋的金鸡,即便出售,价格也是宰人。”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他端茶润了润嗓子。
燕三郎若的所思:“看来,李先生自己也没有错过机会。”
李开良爽朗一笑:“实不相瞒,我刚到盛邑时浑身上下只有三百两银子;现在么,已有两座酒楼、一间赌坊、十六个铺面,三个商号。”
燕三郎笑道:“失敬,失敬。”这人也算白手起家,在盛邑又没有根基,三年时间赚起这么多家产,也是了得。
“可惜我本钱太少,并且最赚钱的营生不是我这样的普通商人可以插手。”李开良摇头一叹,“否则,十倍起利。”
“李先生会有机会的。”燕三郎意味深长说了一句,接着话锋又转,“你说城里的好地段已经被瓜分完毕,那么我上哪里再找机会?”
“机会少,但不是没有。商人做生意时常要抵押产业,弄钱当作周转。有时周转不来……”李开良答得迅速,“另有一桩大事:卫廷已经公布了扩城计划,盛邑要向西边扩展至榕湖以东。”
第783章 不可限量
燕三郎初来盛邑,自然还没有听到这个风声。“扩到榕湖?那约莫是扩大四分之一的面积了。”
“正是。”李开良道,“那里山水秀美,号称千湖之地,最小的天然湖泊直径仅有百丈,适合私藏于园林之中。有待时日,王室权贵都会去那里置宅;就我所知,王廷在榕湖还有开埠修河计划,要直接打通榕湖和莫桑河,再筑堤坝、建起码头,今后南方的物产就可以走水路运来盛邑。”
“听起来有商机。”燕三郎提问,“这消息已经传得满天飞了吧?”
“是。但榕湖地区要成气候,至少也是五、六年后的事了。待百姓迁入、行业延伸,又得三五年。”
燕三郎啼笑皆非:“按这规划,十年八年后才能入驻。”钱要滚动起来才能生钱。虽然长期布局可为,但短期内怎么获利呢?
“盛邑里的权贵也是这么想的,因此大伙儿只是观望,偶尔饭桌上引为谈资。”李开良眼里闪着精光,“但我为燕公子的规划,至多一年半内就可以开始赚钱——大钱!”
少年抚着猫儿道:“愿闻其详。”
“据我所知,王上在三年前就有计划扩张盛邑,但到现在还留于纸面,实是因为耗资巨大。”李开良细细分析,“似这等民生基建,投入巨大,短期内又不见回报,必须等到国库丰盈时才能施行。国变之后的王廷有心无力,直至今日也不一定凑出这笔巨款。”
“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就是这笔巨款!”李开良目光灼灼,“这可是一桩浩大工程,开山修路、开河修渠,哪里都要用上钱!既如此,燕公子何不将这工程揽下?哪怕只是片面地区。”
燕三郎挑起眉头,心中惊讶:“你是说,让我承接王廷的扩城计划?”这家伙,胆子可真大!
“正是。”李开良举起茶杯一饮而尽,燕三郎亲自给他斟上了茶水,“我说王廷凑不够钱,是因为王上必然打算按惯例特派官员办理。您也知道这其中流程之繁冗、效率之低下、衔接之混乱。国库如果拨出十两银子,最后能有二两落在实干上就不错了。”
“既如此,不若您主动请缨包干。只要花费不及预算的七成,王上一定会心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