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节(2/5)
术提炼后的精盐,比江南最好的雪花盐品质还要好,在江南都是供不应求的货。若是让他们知道方靖远竟然肯用这些精盐来换粮食,别说囤粮惜售等待涨价的粮商了,只怕其他的商人都会跟着抢破头主动运粮食来换盐。
这可是盐啊,白花花现成的精盐,而不是还得去兑换朝廷配额的盐引。
消息一放出去,那些囤粮的人,只怕都得把粮食砸在手里了。
赵六安暗暗地抹了把汗,还好他这一路上小心翼翼,没敢像以前那些前辈从中扣下“折损”粮食中饱私囊,否则方使君慧眼一扫,怕是就要全部曝光不说,这份差使砸了,他的人头也难保。
当初那些江南豪商还有人说方靖远不会做生意,赚钱的买卖都让给了别人,他们既然插不进手,那在粮食上多赚一点也不为过。
现在他可是清楚明白了,人家方使君哪里是不会做生意,根本是不稀罕在这方面与民争利,若是他想算计,那分分钟能让那些豪商们赔得倾家荡产。
“听清楚了吧?这批粮食,我可以按你说的价收下了,但做这笔买卖的商人,都得记下来,三郎记得准备个黑名单,奸商之流的,总得吃点教训。”方靖远叹了口气,说道:“我总得给那些老老实实做生意的人甜头,才能让人明白,跟我们做生意,想玩什么无奸不商的,最好滚得远远的。本官不吃这套。这些给前方将士的粮草和装备,一点儿都容不得轻慢。”
“但凡敢在军资军粮上做手脚的,绝不留情。”
“是!”赵六安这是第一次见识到被人称为君子典范的方使君发怒,战战兢兢地交割了粮草后,就忙不迭地回程,也不知方靖远新式“折中法”送达户部和兵部后,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临安那边会如何,方靖远已不在乎,有了这批粮草,总算能度过开春前的饥荒时期,征兵时也可以直接让前来应征入伍的士兵扛着粮食回家,安顿好家人,才能放心地入伍。
这次江北的京东军扩军十万,投军的士兵在通过选拔后,即可获得二两银子和百斤粮食做安家费,入伍后包吃包住还每月都有饷银,这让许多在战乱中身无长物的流民纷纷来投,毕竟就算有官府的借贷和扶持,从春耕到收获,也得好几个月时间,一家人总得吃饭,以往灾年年年都有饿死的家人,现在有了这条生路,很多人都动了心。
毕竟,方靖远并未施行按户征兵,江北也没有了大宋的军户,他也不愿在这里再施行这种一户定终身甚至世代为兵的制度,而是采用募兵制,简单粗暴的给钱给粮,有饷银有福利还有伤残补贴和高额抚恤金,解除士兵的后顾之忧,也避免强征入伍的士兵缺少士气和战斗力。
强扭的瓜不甜,晓之以理,动之以利,才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卖命。
如此,就在完颜雍还没召集来八部勤王兵马时,方靖远已从山东流民之中,招募出一支又一支新兵队伍,分送到河北和河南两大战区,交给岳璃和辛弃疾训练,为来日更激烈的战斗打下基础。
这些新兵,完全都是用银子堆出来的,就连辛弃疾收到这些人时,都跟着心疼了几分。
无他,辛家商行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也跟着砸了进去,方靖远在花钱上,可是一点儿都没给他省着。
若不是还附送了不少新研制出的器械和装备,辛弃疾真想去跟他算算账,花出去的银子,官家可给报销否?
作者有话要说:
赵昚:我不可,我不给,你们自己赚的自己花!
方靖远: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花呗!
第一百七十一章 知恩图报
得知方靖远以盐换粮的新“折中法”后, 临安朝中的弹劾奏章又如雪片般飞到了赵昚的案头。
赵昚连翻都没翻,直接一句话怼回去。
“取消折中法,你们送粮送钱去, 再把盐运回来自己卖, 朕没意见。办不到,就闭嘴。”
要是能办到,他们也不用弹劾了,直接就跟着那些商人一起去赚钱了, 何必在这里费尽心思地弹劾指责方靖远不守规矩呢?
正因为他不守规矩, 打破了粮商和盐商的垄断, 眼下去送粮去换盐的, 压根不是正经粮商和盐商,甚至有些就是世家大户,以支援前方将士的名义送粮, 以自用的名义换盐,正经八百得让人连话都说不出来, 可谁都知道, 哪家大户能一买就是成千上万斤的盐, 就算是拿回来腌咸鱼咸菜也用不完。
别说还真有人干脆在新建的胶东新港那边, 一边换盐, 一边就地买了海鱼腌成咸鱼贩到江南,价格低得能逼死一众南方咸鱼小贩, 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大半腌制品市场,完全打乱了原本的商家势力。
起因不过是粮商们给江北的粮食价格抬了两成……如今江南的盐价跌了三成, 其他相关产业都跟着大跌不说,连粮商盟囤着的粮食都卖不出去了。毕竟,除了那些大粮商之外, 更多的普通商人也有门路收集低价粮运去北方换盐,这一进一出的利润,远高于涨上去的那点粮价。毕竟,从前年官家让南方各地推行种植双季稻后,工部又推广改良的农具,使得米面产量几乎翻倍增长,粮价比先前跌得太多,就算涨一
这可是盐啊,白花花现成的精盐,而不是还得去兑换朝廷配额的盐引。
消息一放出去,那些囤粮的人,只怕都得把粮食砸在手里了。
赵六安暗暗地抹了把汗,还好他这一路上小心翼翼,没敢像以前那些前辈从中扣下“折损”粮食中饱私囊,否则方使君慧眼一扫,怕是就要全部曝光不说,这份差使砸了,他的人头也难保。
当初那些江南豪商还有人说方靖远不会做生意,赚钱的买卖都让给了别人,他们既然插不进手,那在粮食上多赚一点也不为过。
现在他可是清楚明白了,人家方使君哪里是不会做生意,根本是不稀罕在这方面与民争利,若是他想算计,那分分钟能让那些豪商们赔得倾家荡产。
“听清楚了吧?这批粮食,我可以按你说的价收下了,但做这笔买卖的商人,都得记下来,三郎记得准备个黑名单,奸商之流的,总得吃点教训。”方靖远叹了口气,说道:“我总得给那些老老实实做生意的人甜头,才能让人明白,跟我们做生意,想玩什么无奸不商的,最好滚得远远的。本官不吃这套。这些给前方将士的粮草和装备,一点儿都容不得轻慢。”
“但凡敢在军资军粮上做手脚的,绝不留情。”
“是!”赵六安这是第一次见识到被人称为君子典范的方使君发怒,战战兢兢地交割了粮草后,就忙不迭地回程,也不知方靖远新式“折中法”送达户部和兵部后,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
临安那边会如何,方靖远已不在乎,有了这批粮草,总算能度过开春前的饥荒时期,征兵时也可以直接让前来应征入伍的士兵扛着粮食回家,安顿好家人,才能放心地入伍。
这次江北的京东军扩军十万,投军的士兵在通过选拔后,即可获得二两银子和百斤粮食做安家费,入伍后包吃包住还每月都有饷银,这让许多在战乱中身无长物的流民纷纷来投,毕竟就算有官府的借贷和扶持,从春耕到收获,也得好几个月时间,一家人总得吃饭,以往灾年年年都有饿死的家人,现在有了这条生路,很多人都动了心。
毕竟,方靖远并未施行按户征兵,江北也没有了大宋的军户,他也不愿在这里再施行这种一户定终身甚至世代为兵的制度,而是采用募兵制,简单粗暴的给钱给粮,有饷银有福利还有伤残补贴和高额抚恤金,解除士兵的后顾之忧,也避免强征入伍的士兵缺少士气和战斗力。
强扭的瓜不甜,晓之以理,动之以利,才能让人心甘情愿地卖命。
如此,就在完颜雍还没召集来八部勤王兵马时,方靖远已从山东流民之中,招募出一支又一支新兵队伍,分送到河北和河南两大战区,交给岳璃和辛弃疾训练,为来日更激烈的战斗打下基础。
这些新兵,完全都是用银子堆出来的,就连辛弃疾收到这些人时,都跟着心疼了几分。
无他,辛家商行辛辛苦苦攒下的钱,也跟着砸了进去,方靖远在花钱上,可是一点儿都没给他省着。
若不是还附送了不少新研制出的器械和装备,辛弃疾真想去跟他算算账,花出去的银子,官家可给报销否?
作者有话要说:
赵昚:我不可,我不给,你们自己赚的自己花!
方靖远:钱这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花呗!
第一百七十一章 知恩图报
得知方靖远以盐换粮的新“折中法”后, 临安朝中的弹劾奏章又如雪片般飞到了赵昚的案头。
赵昚连翻都没翻,直接一句话怼回去。
“取消折中法,你们送粮送钱去, 再把盐运回来自己卖, 朕没意见。办不到,就闭嘴。”
要是能办到,他们也不用弹劾了,直接就跟着那些商人一起去赚钱了, 何必在这里费尽心思地弹劾指责方靖远不守规矩呢?
正因为他不守规矩, 打破了粮商和盐商的垄断, 眼下去送粮去换盐的, 压根不是正经粮商和盐商,甚至有些就是世家大户,以支援前方将士的名义送粮, 以自用的名义换盐,正经八百得让人连话都说不出来, 可谁都知道, 哪家大户能一买就是成千上万斤的盐, 就算是拿回来腌咸鱼咸菜也用不完。
别说还真有人干脆在新建的胶东新港那边, 一边换盐, 一边就地买了海鱼腌成咸鱼贩到江南,价格低得能逼死一众南方咸鱼小贩, 几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据了大半腌制品市场,完全打乱了原本的商家势力。
起因不过是粮商们给江北的粮食价格抬了两成……如今江南的盐价跌了三成, 其他相关产业都跟着大跌不说,连粮商盟囤着的粮食都卖不出去了。毕竟,除了那些大粮商之外, 更多的普通商人也有门路收集低价粮运去北方换盐,这一进一出的利润,远高于涨上去的那点粮价。毕竟,从前年官家让南方各地推行种植双季稻后,工部又推广改良的农具,使得米面产量几乎翻倍增长,粮价比先前跌得太多,就算涨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