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之路 第76节(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秦遇大概也能揣摩到天子的一些想法,所以这一次就答的大胆了许多。
    秦遇提出了边关士兵以命相博,最后却被让人冒领了军功。
    这是小的方面,也正是从此入手,又讲述到了军饷问题,该说的,不该说的,秦遇都答了上去。
    作者有话要说:注:《康诰》ps:关于严淮名次问题,因为会试竞争很激烈,一点差距,都可能间隔数个名次,严淮本身生病了,答题就模糊,最后还有大题没答,上榜有点不合理。所以想了想,就改了。请谅解哈。
    第80章 探花郎
    殿试时间结束,专人收走卷子,考生被带到偏殿。
    秦遇坐在角落里,蹙眉深思,戚兰在跟其他人交谈,人群中,李丕和张和最风光,犹如众星拱月。
    不过他们没有讨论殿试作答,反而是说些无关紧要的东西。
    他们身处偏殿,他们在这里的一言一行都被人注视着,不敢有一点差错。
    金銮殿上,天子和十位大臣在看考生的答卷,天子当然是从名次靠前的考生看。
    他的两鬓生了华发,已经不再年轻了,可他对这个国家还有雄心和抱负,他期待在老去之前,还能再干出一番事业。
    他的儿子们已经长大,可是年轻的儿子,反而不如他这个父亲有壮志。
    太子已立,其他儿子都分封为王,没有太大野心的藩王,对成朝来说,其实是一件好事。
    凡事有两面性,要了好的,就不能不要坏的。
    思及此,天子心里叹了口气。
    他很快压下这份思绪,看着会元的答卷,李丕,李阁老的孙子。
    对于李丕,天子其实不算陌生,这位世家公子,在京城素有美名。
    丰神如玉,才华横溢,家世显贵。
    一份答卷很快看完,随后是张和的答卷,严格说来,二人的文章都作答的极好,天子还算满意,只是满意之余,又觉得少了点什么。
    那种感觉不好形容,就好像一个饥饿的人吃到了一顿美味的佳肴,肚子也饱了,味蕾也满足了,仿佛没有什么缺憾一样。
    而且,看完李丕张和的答卷,再看其他人的,觉得也不过尔尔,文采是有的,建议也还算实用,就是……
    天子皱眉想了想,最后想出一个“不出众”,那种感觉终于知道怎么形容了。
    其他人的答卷算好,但好的不出众。李丕张和的答卷是出众了,却没有挠到他痒处。
    “荒唐!”一位大臣厉声喝道。
    天子被吸引了注意力,淡淡道:“林尚书,何事如此生气?”
    林尚书起身,拱手道:“回皇上,臣只是看到了一篇考生的文章,其所言大言不惭,不知所谓,颠倒黑白,实在不堪入目。”
    人大约都是有些逆反心理,天子犹甚,“哦,是吗,给朕瞧瞧。”
    “皇上?”
    林尚书不赞同道:“皇上万金之躯,怎能让此子的污秽文章污了皇上的眼。”
    天子有些不耐烦了,给身边大太监王宽使了个眼色,对方立刻过去把林尚书正在看的文章拿过来。
    天子第一眼扫过去,只觉得这考生的字,写得实在漂亮。
    一般楷体字,人们对其的印象大体是工整有序,美洁可观,但这位考生的字,却格外有灵气和力道,堪为潇洒秀劲,比之李丕和张和也不差了,甚至隐隐还有压一头的趋势。
    天子精神一震,来了兴趣。
    这份答卷没递到他面前,就说明这考生在会试中,名次不算上佳。
    天子也不知为何,总觉得能写出这么一手漂亮字的人,不会是一个庸人。
    他开始往下看,很快就被纸上的文章内容吸引了注意力,林尚书几次想说话,但是注意到天子神态专注,话到嘴边,又不得不憋屈的咽回去。
    旁边三位阁老互相看了一眼,然后徐阁老笑道:“皇上看的这般入神,可见此人文章,亦有过人之处,不知我等能否一观。”
    天子没否认,也没允,重新拿了一份考生的答卷递给他们。敷衍之意格外明显。
    这还是看在出言的是徐阁老的份上,换了旁人,天子理都不会理会。
    徐阁老识趣闭言,心道改明儿探探林尚书的口风也是一样。
    天子后续看其他人的答卷,心神都还在刚才那份答卷上。
    玉阳府秦遇,年十八。
    果然是年少英才,有魄力,敢想敢说。
    秦遇他们在偏殿不知等了多久,众人都没心思在谈论了,一位公公过来,宣他们去金銮殿。
    一众考生已经有些疲惫的脑子立刻清醒过来,整齐划一的往金銮殿走去。
    “学生见过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是他们少有的见到天子不下跪的时候。
    众人垂首敛目,接受来自四方的打量。
    太监王宽的声音明亮的响在殿中。
    天子钦点李丕为今科状元。
    众人听着,心里没有丝毫意外,只有浓浓的羡慕。
    榜眼张和。
    状元和榜眼,大家都觉得是意料之中,就不知探花郎是谁了,所谓探花郎,对外貌总是有些要求的。不一定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