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锁反应(三十七)(1/3)
王士珍之所以被称为北洋的“龙目”,极为重要的原因就是袁世凯的公文基本都由王士珍起草,最后发出去之前也会由王士珍做最后的审定。(_单单以对北洋军务政务的熟悉了解程度而言,袁志凯都在王士珍之下。
慈禧命袁世凯上折“自辩”,王士珍自然要对这篇关系到袁世凯未来命运的折子详加修改。王士珍已经在奏折上修改了十几处地方,这些小的细节修改完之后,王士珍就盯着奏折看了好久。袁世凯从来没有见到王士珍在一篇奏折上花过如此多的时间。但是袁世凯也绝对不去催促,既然王士珍认为要花这么久的时间修改奏折,袁世凯就坚信的确需要这么久的时间。
看到王士珍下定决心的提起笔,袁世凯心里面一阵轻松。两人一起这些修改奏折已经不知多少次了。这是王士珍下定决心时特有的神色。袁世凯静静端起了茶碗,无声的啜饮了一口茶碗里的白水,又悄无声息的把水咽进肚子里。他本以为王士珍会和往常一样奋笔疾书,却意外的看到,王士珍竟然把毛笔放回了笔架上。
“聘卿,不急,慢慢来。”在关系到自己身家性命上的大事,袁世凯不仅没有催促,反而劝慰道。
王士珍却说道:“袁公,就用现在这封折子递上去吧。”
“哦?”袁世凯有些惊讶。他拿过改好的折子看了起来,这篇折子与其说是一篇诚惶诚恐谢罪自辩的折子,还不如说是一篇温情脉脉的叙事家信。在这里头,先叙述了袁世凯与严复的交往历史,又以袁世凯与陈克的认识过程为主线,将陈克在北京的所作所为陈述了一番。但袁世凯是何等人物,这篇奏折里头极为诚恳的提及了庚子事变是袁世凯对慈禧的效忠与效劳,北洋集团对朝廷尽忠的过程。虽然这些内容都是夹杂在袁世凯与严复交往的历史中,但寥寥数语却写的情深意切。整篇折子竟然毫无虚言,只是说袁世凯作为一位忠厚长辈,对一位晚辈的关心。对陈克的描写也没有刻意丑化,也写出了一位晚辈对长辈该有的模样。
看完了折子,袁世凯忍不住叹道,“聘卿写得好。”
这两人都是一等的豪杰,他们都知道如果此时上了什么“最该万死”,“罪不可恕”之类的话,不过是给人平添借口。在这等危机关头,对方摆明了不怀好意的时刻,袁世凯恰恰不能诚惶诚恐,反而要有理有据的据理力争。
“聘卿,既然你已经写好这奏折,方才为何想要大改?”袁世凯好奇的问道。
王士珍叹道:“袁公,陈克此人才具甚佳,我方才却是有些想多了。”
袁世凯也是心有戚戚焉,“这等人竟然被我轻易放过,我现在也有些追悔莫及。”
听了袁世凯爱才的话,王士珍立刻正色劝道:“袁公,陈克绝无投奔北洋的心思。即便第一次见袁公的时候,他或许有这么一丝念头。现在时机已经错过,袁公万万不可对陈克心软。此人已经与大清势不两立,与我北洋也成水火之势。对此人决不可有丝毫轻视之心。袁公,我觉得如今之上策,莫过于调集北洋北洋六镇,加上湖北新军,江北新军与江南新军一同剿灭。万万不可轻敌。”
听到这话,袁世凯忍不住苦笑了一下。他不是觉得王士珍的建议没有可取之处,之所以苦笑,是因为现在的朝局根本没有实现多路并剿的可能。
于此同时,在安徽凤台县根据地,人民党军委针对即将来到的反围剿会议也进行的更加激烈起来。每次军事会议中,章瑜都不喜欢最先发言,而每次军事回忆中,章瑜都是要比较靠前发言。他又把最新的北京情报拿起来看了看,这才问道:“陈主席,北洋新军会南下么?”
“如果我们消灭了黎元洪和王士珍所部,北洋新军一定会南下。”陈克明确的回答道。
听这话之后,章瑜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陈克身为人民党的领袖,人民党的每次决策最终都是按照陈克的意见执行的。但这不等于同志们会俯首帖耳的对陈克惟命是从。章瑜并非不能理解陈克的计划,在初期的时候,章瑜一直非常赞同陈克对敌人的判断。不过他在军队中干了一年多,军事能力日渐增长的现在,章瑜反倒是越来越培养出谨慎的个性来。人民党的对手满清虽然烂,不过陈克的态度未免过于托大,万一满清偶尔发次神经病,稍微改变一下以往的作风,那人民党立刻就会面临危险的境地。陈克从不给自己这边留下余地的做法让章瑜很是担心。
“万一北洋新军领头打来呢?”章瑜最终还是提醒道。
“北洋新军领头?”陈克觉得章瑜实在是在说一个最大的笑话。若是北洋新军能成全国新军的头领,那满清是绝对不会覆灭的。
袁世凯知道王士珍既忠于自己,也忠于朝廷。所以他也不愿意对王士珍大泼冷水。但是现在的这个局面,袁世凯就算是能从陈克这档子事情里头脱身出来,也不可能再被无条件的信任。北洋六镇新军都是袁世凯一手操练出来的。若是没有袁世凯亲自指挥,这些人也未必会乖乖的给满人卖命。北洋新军对袁世凯的忠诚这方面,王士珍可谓功不可没。
既然不能名言此事,袁世凯只好讨论起剿匪的战略问题了,“聘卿,你觉得黎元洪不是陈克的对手么?”
慈禧命袁世凯上折“自辩”,王士珍自然要对这篇关系到袁世凯未来命运的折子详加修改。王士珍已经在奏折上修改了十几处地方,这些小的细节修改完之后,王士珍就盯着奏折看了好久。袁世凯从来没有见到王士珍在一篇奏折上花过如此多的时间。但是袁世凯也绝对不去催促,既然王士珍认为要花这么久的时间修改奏折,袁世凯就坚信的确需要这么久的时间。
看到王士珍下定决心的提起笔,袁世凯心里面一阵轻松。两人一起这些修改奏折已经不知多少次了。这是王士珍下定决心时特有的神色。袁世凯静静端起了茶碗,无声的啜饮了一口茶碗里的白水,又悄无声息的把水咽进肚子里。他本以为王士珍会和往常一样奋笔疾书,却意外的看到,王士珍竟然把毛笔放回了笔架上。
“聘卿,不急,慢慢来。”在关系到自己身家性命上的大事,袁世凯不仅没有催促,反而劝慰道。
王士珍却说道:“袁公,就用现在这封折子递上去吧。”
“哦?”袁世凯有些惊讶。他拿过改好的折子看了起来,这篇折子与其说是一篇诚惶诚恐谢罪自辩的折子,还不如说是一篇温情脉脉的叙事家信。在这里头,先叙述了袁世凯与严复的交往历史,又以袁世凯与陈克的认识过程为主线,将陈克在北京的所作所为陈述了一番。但袁世凯是何等人物,这篇奏折里头极为诚恳的提及了庚子事变是袁世凯对慈禧的效忠与效劳,北洋集团对朝廷尽忠的过程。虽然这些内容都是夹杂在袁世凯与严复交往的历史中,但寥寥数语却写的情深意切。整篇折子竟然毫无虚言,只是说袁世凯作为一位忠厚长辈,对一位晚辈的关心。对陈克的描写也没有刻意丑化,也写出了一位晚辈对长辈该有的模样。
看完了折子,袁世凯忍不住叹道,“聘卿写得好。”
这两人都是一等的豪杰,他们都知道如果此时上了什么“最该万死”,“罪不可恕”之类的话,不过是给人平添借口。在这等危机关头,对方摆明了不怀好意的时刻,袁世凯恰恰不能诚惶诚恐,反而要有理有据的据理力争。
“聘卿,既然你已经写好这奏折,方才为何想要大改?”袁世凯好奇的问道。
王士珍叹道:“袁公,陈克此人才具甚佳,我方才却是有些想多了。”
袁世凯也是心有戚戚焉,“这等人竟然被我轻易放过,我现在也有些追悔莫及。”
听了袁世凯爱才的话,王士珍立刻正色劝道:“袁公,陈克绝无投奔北洋的心思。即便第一次见袁公的时候,他或许有这么一丝念头。现在时机已经错过,袁公万万不可对陈克心软。此人已经与大清势不两立,与我北洋也成水火之势。对此人决不可有丝毫轻视之心。袁公,我觉得如今之上策,莫过于调集北洋北洋六镇,加上湖北新军,江北新军与江南新军一同剿灭。万万不可轻敌。”
听到这话,袁世凯忍不住苦笑了一下。他不是觉得王士珍的建议没有可取之处,之所以苦笑,是因为现在的朝局根本没有实现多路并剿的可能。
于此同时,在安徽凤台县根据地,人民党军委针对即将来到的反围剿会议也进行的更加激烈起来。每次军事会议中,章瑜都不喜欢最先发言,而每次军事回忆中,章瑜都是要比较靠前发言。他又把最新的北京情报拿起来看了看,这才问道:“陈主席,北洋新军会南下么?”
“如果我们消灭了黎元洪和王士珍所部,北洋新军一定会南下。”陈克明确的回答道。
听这话之后,章瑜忍不住皱起了眉头,陈克身为人民党的领袖,人民党的每次决策最终都是按照陈克的意见执行的。但这不等于同志们会俯首帖耳的对陈克惟命是从。章瑜并非不能理解陈克的计划,在初期的时候,章瑜一直非常赞同陈克对敌人的判断。不过他在军队中干了一年多,军事能力日渐增长的现在,章瑜反倒是越来越培养出谨慎的个性来。人民党的对手满清虽然烂,不过陈克的态度未免过于托大,万一满清偶尔发次神经病,稍微改变一下以往的作风,那人民党立刻就会面临危险的境地。陈克从不给自己这边留下余地的做法让章瑜很是担心。
“万一北洋新军领头打来呢?”章瑜最终还是提醒道。
“北洋新军领头?”陈克觉得章瑜实在是在说一个最大的笑话。若是北洋新军能成全国新军的头领,那满清是绝对不会覆灭的。
袁世凯知道王士珍既忠于自己,也忠于朝廷。所以他也不愿意对王士珍大泼冷水。但是现在的这个局面,袁世凯就算是能从陈克这档子事情里头脱身出来,也不可能再被无条件的信任。北洋六镇新军都是袁世凯一手操练出来的。若是没有袁世凯亲自指挥,这些人也未必会乖乖的给满人卖命。北洋新军对袁世凯的忠诚这方面,王士珍可谓功不可没。
既然不能名言此事,袁世凯只好讨论起剿匪的战略问题了,“聘卿,你觉得黎元洪不是陈克的对手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