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革命党受挫(五)(1/3)
运动战是解放军的看家本领,在这个地球上,自打这支伟大的军队确立了这套战法之后,到21世纪初,还没有出现任何一支其他国家的军队能够在这个领域有超越解放军的趋势。
运动战的核心就是“运动”,更直白的说,就是把兵力运动到能最大发挥效力的位置,并且以最有效的模式展开战斗。这本来就是军事指挥者们都能理解的常识。而把常识用符合其规律的模式发挥出极限,就是毛爷爷创建的那支人民军队在军事领域上最伟大的功业。
陈克没有当过兵,穿越前是个读书不求甚解只求热闹的家伙。进攻战倒也有些战例可以借鉴。防御战上,他只知道上甘岭血战。“添油战术”“反斜面工事”都是面对拥有强大火力的敌人才能发挥其威力的。工农革命军素来注重进攻,所以散兵线与交通壕就是陈克主观臆测的极限了。
黑岛仁并不知道,这次南京断后防御战中,部队在运动战的实践上第一次自发的有所突破。为了防御多方面的敌人,部队设置了三个阵地。各个阵地间都有交通壕连接。清军王有宏三次进攻选择了三个方向,都以伤亡惨重的结果惨淡收场。
若是换了其他的清军指挥官,早就意气消沉,停止进攻了。王有宏却不是这种人,既然单方面的进攻不成,王有宏组织清军从三个方向同时发动了进攻。
看着蚂蚁一样的清军黑压压的从三个方向压了过来,工农革命军的指挥部里头气氛一时紧张到了极点。兵力不足的弱点,在敌人实施多方面重兵冲击的时候暴露无遗。
挺身而出拿出建议的并非是黑岛仁,通讯员们与侦察兵类似,都是工农革命军里头的精锐所在。他们见得多,跑得多。指挥员的命令到一线之后,遇到严重问题的第一线部队肯定没办法把高级指挥员拖到前线来,所以多数会向通讯员抱怨。如何把看到的问题准确的汇报给上级,这需要相当的水准才行。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通风报信的重要性在中国从来没有被忽视过。
通讯员钱文初和大多数通讯员一样,都在初级军校接受过培训。在这个危机时刻,钱文初大胆的提出了“阵地运动”的想法。黑岛仁本以为钱文初的建议是平均分配兵力,机动部队以“救火队”的身份实施添油战术。部队靠了超出清军的射击水平与清军硬耗。这也是黑岛仁最初的设想。
让同志把话说完再进行评价是人民党的规矩,即便心里头觉得有些不以为然,黑岛仁以及其他指挥员依旧给了钱文初说话的机会。而钱文初提出的建议大大的出乎指挥员的想象。
钱文初认为平均分配兵力意味着效率的最弱化。他大胆的提出,利用火力打击与牵制,制造出三股敌人进攻的间隔。阵地上除了留下少量牵制部队之外,主力部队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进行“阵地运动”,保证给主要作战方向的敌人以最大火力打击的效果。也就是基于“防御体系”的各个击破。
这个课题稍微有点大,或者说实在是太大了。工农革命军的防御战术研究和训练远没有深入到这个程度。钱文初刚开始讲述的时候,有些指挥员干脆就没有听明白到底怎么回事。等几个最敏锐的指挥员明白之后,这个大胆的设想让指挥部里头立刻活跃起来。
“怎么让清军的进攻出现时间差?”立刻有人指出了这个最关键的问题。
“结合地形与敌人的行动能力,用步枪和射击的优势牵制行动最迟缓的敌人。对敌人行动力中等的部队,则靠派出小部队突前阻击的方式来延迟其行动。让敌人突的最快的部队自由前进。先集中火力打击敌人行动最快的部队,将其一举击溃。然后再对其他两支部队选择一支进行打击。”钱文初把自己最后考虑的结果拿了出来。
说完这些之后,钱文初向黑岛仁敬了个军礼,“黑政委,我请求亲自参与前出阻击敌人行动速度第二的部队。”
在工农革命军当中,只提出理论建议而没有实践参与的话,是不可能得到提升的。除非是陈克这种能够整体提出理论体系的人物,那些想靠突发奇想来得到功绩的可能性被完全堵死了。这是一条公开的标准,陈克深知自己的劣根性,他当年就爱玩弄小聪明,总试图让自己的某个“奇思妙想”能够瞎猫装上死耗子,幸运的立下大功,然后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一辈子衣食不愁。在革命过程中,陈克明白这种恶劣想法是自己以前从来无法获得成功的罪魁祸首之一。这种态度与明末东林那些腐儒倒是一脉相承,“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托词水太凉。”
崇尚清谈,言辞激进,是清末的通病。陈克不希望这种恶劣的行为毁了革命事业,他特别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专门的政策调整。
工农革命军里头,大家都有发言机会,各种建议也会通过制度渠道被汇总提交上去。可想建立功绩,那必须得亲自实践,亲自冲杀在第一线才行。钱文初知道这个规矩,所以在提出建议的时候,他是直言相告。一旦建议提完,他就主动要求到最危险的战线上参与战斗。
这套“阵地运动”的思路得到了赞许。因为时间有限,整套计划并不够完整。但是理论上符合了运动战的精要,“把兵力运动到能最大发挥效力的位置,并且以最有效的模
运动战的核心就是“运动”,更直白的说,就是把兵力运动到能最大发挥效力的位置,并且以最有效的模式展开战斗。这本来就是军事指挥者们都能理解的常识。而把常识用符合其规律的模式发挥出极限,就是毛爷爷创建的那支人民军队在军事领域上最伟大的功业。
陈克没有当过兵,穿越前是个读书不求甚解只求热闹的家伙。进攻战倒也有些战例可以借鉴。防御战上,他只知道上甘岭血战。“添油战术”“反斜面工事”都是面对拥有强大火力的敌人才能发挥其威力的。工农革命军素来注重进攻,所以散兵线与交通壕就是陈克主观臆测的极限了。
黑岛仁并不知道,这次南京断后防御战中,部队在运动战的实践上第一次自发的有所突破。为了防御多方面的敌人,部队设置了三个阵地。各个阵地间都有交通壕连接。清军王有宏三次进攻选择了三个方向,都以伤亡惨重的结果惨淡收场。
若是换了其他的清军指挥官,早就意气消沉,停止进攻了。王有宏却不是这种人,既然单方面的进攻不成,王有宏组织清军从三个方向同时发动了进攻。
看着蚂蚁一样的清军黑压压的从三个方向压了过来,工农革命军的指挥部里头气氛一时紧张到了极点。兵力不足的弱点,在敌人实施多方面重兵冲击的时候暴露无遗。
挺身而出拿出建议的并非是黑岛仁,通讯员们与侦察兵类似,都是工农革命军里头的精锐所在。他们见得多,跑得多。指挥员的命令到一线之后,遇到严重问题的第一线部队肯定没办法把高级指挥员拖到前线来,所以多数会向通讯员抱怨。如何把看到的问题准确的汇报给上级,这需要相当的水准才行。俗话说,“宰相门房七品官”,通风报信的重要性在中国从来没有被忽视过。
通讯员钱文初和大多数通讯员一样,都在初级军校接受过培训。在这个危机时刻,钱文初大胆的提出了“阵地运动”的想法。黑岛仁本以为钱文初的建议是平均分配兵力,机动部队以“救火队”的身份实施添油战术。部队靠了超出清军的射击水平与清军硬耗。这也是黑岛仁最初的设想。
让同志把话说完再进行评价是人民党的规矩,即便心里头觉得有些不以为然,黑岛仁以及其他指挥员依旧给了钱文初说话的机会。而钱文初提出的建议大大的出乎指挥员的想象。
钱文初认为平均分配兵力意味着效率的最弱化。他大胆的提出,利用火力打击与牵制,制造出三股敌人进攻的间隔。阵地上除了留下少量牵制部队之外,主力部队充分利用这个时间差进行“阵地运动”,保证给主要作战方向的敌人以最大火力打击的效果。也就是基于“防御体系”的各个击破。
这个课题稍微有点大,或者说实在是太大了。工农革命军的防御战术研究和训练远没有深入到这个程度。钱文初刚开始讲述的时候,有些指挥员干脆就没有听明白到底怎么回事。等几个最敏锐的指挥员明白之后,这个大胆的设想让指挥部里头立刻活跃起来。
“怎么让清军的进攻出现时间差?”立刻有人指出了这个最关键的问题。
“结合地形与敌人的行动能力,用步枪和射击的优势牵制行动最迟缓的敌人。对敌人行动力中等的部队,则靠派出小部队突前阻击的方式来延迟其行动。让敌人突的最快的部队自由前进。先集中火力打击敌人行动最快的部队,将其一举击溃。然后再对其他两支部队选择一支进行打击。”钱文初把自己最后考虑的结果拿了出来。
说完这些之后,钱文初向黑岛仁敬了个军礼,“黑政委,我请求亲自参与前出阻击敌人行动速度第二的部队。”
在工农革命军当中,只提出理论建议而没有实践参与的话,是不可能得到提升的。除非是陈克这种能够整体提出理论体系的人物,那些想靠突发奇想来得到功绩的可能性被完全堵死了。这是一条公开的标准,陈克深知自己的劣根性,他当年就爱玩弄小聪明,总试图让自己的某个“奇思妙想”能够瞎猫装上死耗子,幸运的立下大功,然后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一辈子衣食不愁。在革命过程中,陈克明白这种恶劣想法是自己以前从来无法获得成功的罪魁祸首之一。这种态度与明末东林那些腐儒倒是一脉相承,“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托词水太凉。”
崇尚清谈,言辞激进,是清末的通病。陈克不希望这种恶劣的行为毁了革命事业,他特别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专门的政策调整。
工农革命军里头,大家都有发言机会,各种建议也会通过制度渠道被汇总提交上去。可想建立功绩,那必须得亲自实践,亲自冲杀在第一线才行。钱文初知道这个规矩,所以在提出建议的时候,他是直言相告。一旦建议提完,他就主动要求到最危险的战线上参与战斗。
这套“阵地运动”的思路得到了赞许。因为时间有限,整套计划并不够完整。但是理论上符合了运动战的精要,“把兵力运动到能最大发挥效力的位置,并且以最有效的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