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9 划地和份额(四)(1/2)
“徐总理,这不行。”工商民部大臣张謇是第一个起来发难的。
徐世昌既然想创立属于自己的政绩,就得有功绩。在徐世昌看来,把原本的京张铁路延伸到包头,就是一个重要的政绩。北洋手里有着中国一流的铁路工程队伍,总设计师詹天佑负责修建京张线大获成功之后,他始终玩命的游说北洋政府修建从张家口到包头的线路,甚至准备修建从包头到绥远的铁路线。
修铁路是好事,所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只是赚到万两黄金之前得先期投入万两黄金。徐世昌策划的这笔铁路资金来源让北洋内阁相当成员很不满意。袁世凯允许人民党在张家口建立羊毛收购企业,成效不错。自打铁路修成之后,张家口就是草原上的牧民们销售商品的目的地,穷苦的牧民不要钱,他们缺乏工业品。人民党依托了京汉线,把大量茶叶,布匹,运去了张家口,与牧民直接进行交易。各种贸易加起来,北洋一年就收了七十万两的税银。
徐世昌要把这笔钱投入到铁路建设中去,这可是动了不少人的奶酪。张謇负责工商民部,商税就是他的政绩。张謇是“空降干部”,严复只是被内阁厌恶,好歹严复出身还是北洋集团。张謇前清状元出身,名声虽然响亮,根基却是在江苏,在北洋内阁里头更是势单力孤。
北洋地盘里面其他税收早就被各势力控制,新开辟的税收完全靠人民党开办的生意,徐世昌不动别人的钱,直接要拿张謇好不容易笼到手中的利益,他自然不肯让步。
不过徐世昌可不是严复,北洋内阁能够逼严复出国,却动弹不得徐世昌。
“张公,詹天佑先生谈起张家口到包头的铁路,大概三年就可以完工。铁路一通,商贸就更加兴旺,何必只管眼前呢?”
张謇针锋相对,“当下中央财政很是艰难,修建铁路投入甚大。就算是拿了新开办的诸多企业的税收,只怕也不够。到时候商贸税收还没收上来,倒先把国库掏空了。那时候光守着铁路又有何用?不若发行铁路债券吧。”
徐世昌怎么肯让张謇挡住了自己的路,他立刻答道:“铁路债券从发行到卖出去,至少也得大半年。现在只要先紧紧,铁路就可以立刻开工。而且铁路一旦开工,先修好的路段上也能通行火车,这羊毛生意还能做的更大,税收也能上来的更多。有些时候可以从长计议,有些时候就必须得立刻干。”
争执持续了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徐世昌找到了袁世凯,“大总统,我觉得修建铁路之事不能再拖。”
袁世凯倒是支持徐世昌的,修建张家口到包头的铁路,意味着北洋对当地控制能力的极大提升。詹天佑修建京张线是袁世凯亲自负责,原计划六年通车,耗费700万两白银的京张线,只用了四年,花掉了500万两白银。袁世凯对詹天佑很有信心。
“我会和张謇说此事。”袁世凯答道。
徐世昌很是满意,严复就是因为没有袁世凯这种支持,才最后被逼出国访问。内阁阁僚们给你对着干的时候,内阁总理日子也不好过。这可不是撤掉对抗的内阁成员就能解决问题的事情。每一个内阁成员背后都代表着相当一大批人的利益,名面上跳出来的内阁阁僚反倒最好对付。可不能和那些势力达成协议的话,任何一件事都会遇到来自暗处的层层阻碍。袁世凯的威望在这个时候就显现出优势了,只要袁世凯旗帜鲜明的支持。好歹不会有人敢反对过甚。
然而徐世昌并没有高兴太久,袁世凯接着说道:“菊人,张謇所说的国库空虚倒也不是没有道理。若是发行债券的话,铁路倒也能够暂时省不少钱。”
作为袁世凯的铁杆兼知己,徐世昌是敢说些实话的,“大总统,发行债券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以现在债券的利率,那就是高利贷。我是不敢走这一途。”
一说到利率,袁世凯不再吭声。放债的如狼似虎,袁世凯真的不愿意再惹麻烦上身。
张謇对债券的看法就和袁世凯完全不同,在袁世凯为这件事找张謇谈话的时候,这位前清恩科状元气势汹汹的说道:“大总统,发行债券于国于民都是好事。民间资金有处可用,国家也能搞建设。”
“那还债之事当如何说?”袁世凯问。
“铁路本就不该国有!”张謇大声回答了袁世凯的问题,“谁投资,谁收益。国家无须自己动手,只是筹划项目,铁路利益极大,商人们都知道。所以组建铁道公司,商家投资后自主经营。国家只是收税,无须承担风险,还平白有了一大利源,这才是当作之事。徐总理完全由国家出面建设铁路,国库承担不了且不说,就是承担的了,经营上的收益也是个问题。”
这种理论张謇一直在宣传,袁世凯听过多次。沉吟了一阵,袁世凯说道:“若是让季直你来承担一条铁路的话,你可愿意?”
张謇先前的激愤主要是针对徐世昌,自己控制的税收被生生挖走,任谁都忍不下这口气。听袁世凯这么一问,张謇没敢立刻回话。私营公司承担铁路建设,能办成的话倒也不错,只是这里面水太深。让张謇对抗徐世昌,他有这个胆量。因为张謇不用办成什么事,他只用阻止徐世昌办成什么事。反过来,如果张謇想办成什么事,徐世昌背
徐世昌既然想创立属于自己的政绩,就得有功绩。在徐世昌看来,把原本的京张铁路延伸到包头,就是一个重要的政绩。北洋手里有着中国一流的铁路工程队伍,总设计师詹天佑负责修建京张线大获成功之后,他始终玩命的游说北洋政府修建从张家口到包头的线路,甚至准备修建从包头到绥远的铁路线。
修铁路是好事,所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只是赚到万两黄金之前得先期投入万两黄金。徐世昌策划的这笔铁路资金来源让北洋内阁相当成员很不满意。袁世凯允许人民党在张家口建立羊毛收购企业,成效不错。自打铁路修成之后,张家口就是草原上的牧民们销售商品的目的地,穷苦的牧民不要钱,他们缺乏工业品。人民党依托了京汉线,把大量茶叶,布匹,运去了张家口,与牧民直接进行交易。各种贸易加起来,北洋一年就收了七十万两的税银。
徐世昌要把这笔钱投入到铁路建设中去,这可是动了不少人的奶酪。张謇负责工商民部,商税就是他的政绩。张謇是“空降干部”,严复只是被内阁厌恶,好歹严复出身还是北洋集团。张謇前清状元出身,名声虽然响亮,根基却是在江苏,在北洋内阁里头更是势单力孤。
北洋地盘里面其他税收早就被各势力控制,新开辟的税收完全靠人民党开办的生意,徐世昌不动别人的钱,直接要拿张謇好不容易笼到手中的利益,他自然不肯让步。
不过徐世昌可不是严复,北洋内阁能够逼严复出国,却动弹不得徐世昌。
“张公,詹天佑先生谈起张家口到包头的铁路,大概三年就可以完工。铁路一通,商贸就更加兴旺,何必只管眼前呢?”
张謇针锋相对,“当下中央财政很是艰难,修建铁路投入甚大。就算是拿了新开办的诸多企业的税收,只怕也不够。到时候商贸税收还没收上来,倒先把国库掏空了。那时候光守着铁路又有何用?不若发行铁路债券吧。”
徐世昌怎么肯让张謇挡住了自己的路,他立刻答道:“铁路债券从发行到卖出去,至少也得大半年。现在只要先紧紧,铁路就可以立刻开工。而且铁路一旦开工,先修好的路段上也能通行火车,这羊毛生意还能做的更大,税收也能上来的更多。有些时候可以从长计议,有些时候就必须得立刻干。”
争执持续了到中午,吃饭的时候徐世昌找到了袁世凯,“大总统,我觉得修建铁路之事不能再拖。”
袁世凯倒是支持徐世昌的,修建张家口到包头的铁路,意味着北洋对当地控制能力的极大提升。詹天佑修建京张线是袁世凯亲自负责,原计划六年通车,耗费700万两白银的京张线,只用了四年,花掉了500万两白银。袁世凯对詹天佑很有信心。
“我会和张謇说此事。”袁世凯答道。
徐世昌很是满意,严复就是因为没有袁世凯这种支持,才最后被逼出国访问。内阁阁僚们给你对着干的时候,内阁总理日子也不好过。这可不是撤掉对抗的内阁成员就能解决问题的事情。每一个内阁成员背后都代表着相当一大批人的利益,名面上跳出来的内阁阁僚反倒最好对付。可不能和那些势力达成协议的话,任何一件事都会遇到来自暗处的层层阻碍。袁世凯的威望在这个时候就显现出优势了,只要袁世凯旗帜鲜明的支持。好歹不会有人敢反对过甚。
然而徐世昌并没有高兴太久,袁世凯接着说道:“菊人,张謇所说的国库空虚倒也不是没有道理。若是发行债券的话,铁路倒也能够暂时省不少钱。”
作为袁世凯的铁杆兼知己,徐世昌是敢说些实话的,“大总统,发行债券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以现在债券的利率,那就是高利贷。我是不敢走这一途。”
一说到利率,袁世凯不再吭声。放债的如狼似虎,袁世凯真的不愿意再惹麻烦上身。
张謇对债券的看法就和袁世凯完全不同,在袁世凯为这件事找张謇谈话的时候,这位前清恩科状元气势汹汹的说道:“大总统,发行债券于国于民都是好事。民间资金有处可用,国家也能搞建设。”
“那还债之事当如何说?”袁世凯问。
“铁路本就不该国有!”张謇大声回答了袁世凯的问题,“谁投资,谁收益。国家无须自己动手,只是筹划项目,铁路利益极大,商人们都知道。所以组建铁道公司,商家投资后自主经营。国家只是收税,无须承担风险,还平白有了一大利源,这才是当作之事。徐总理完全由国家出面建设铁路,国库承担不了且不说,就是承担的了,经营上的收益也是个问题。”
这种理论张謇一直在宣传,袁世凯听过多次。沉吟了一阵,袁世凯说道:“若是让季直你来承担一条铁路的话,你可愿意?”
张謇先前的激愤主要是针对徐世昌,自己控制的税收被生生挖走,任谁都忍不下这口气。听袁世凯这么一问,张謇没敢立刻回话。私营公司承担铁路建设,能办成的话倒也不错,只是这里面水太深。让张謇对抗徐世昌,他有这个胆量。因为张謇不用办成什么事,他只用阻止徐世昌办成什么事。反过来,如果张謇想办成什么事,徐世昌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