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章 青岛防御战(五)(2/4)
扎了工农革命军的大量兵力。他们既没有全部投放到青岛要塞中,也没有进入舰炮的范围内。这支部队就静静的等在那里。而仙台师团如果不顾一切的前进,那就是“自投罗网”四个字的精准描述。不得已,仙台师团不得不忍受着连绵不断的骚扰,每天与人民党进行着无止境的小规模交火。
与仙台师团这样的痛苦相比,九州师团就显得痛快的多。九州师团由矿工们组成,更有坚定不移一往无前的气质。连坚实的矿脉都能挖开,就没有理由畏惧敌人。
这支部队与人民党扰袭部队交手的时候,更处变不惊,更加稳重些。这也与相对平缓的地形也有些关系。九州师团师团长并不是一个莽撞的人,他向联军司令部提出是否按照原先计划执行的申请。在回复还没有到达之前,催促他进攻的命令已经到了。毕竟九州师团已经在龙口的登陆阵地上停了两天,这两天中,九州师团并没有遇到任何敌人,也没发生任何战斗。
违抗军令是非常严厉的罪行,等待两天已经到了九州师团师团长等待能力的极限。抱着万分的不甘,师团长下令部队开始按照原计划出发。两个旅团分为前后两个集团开始南下。在刚登陆后就遭受严重打击的日军部队负责留守岸边的滩头阵地。
从9月26日开始,踏上征途的九州师团沿途并没有受到任何骚扰,部队井然有序的行军。到了9月28日,日军后半部已经行军至平度与掖县间的地区。
青岛军分区司令蒲观水研究了战局之后,将一个师的部队派去迎击在龙口登陆的日军。工农革命军两个师四万人,对面的九州师团因为一部分人员留在日本,一部分受伤,以及守护登陆地区。两个旅团真正的兵力只剩下18000人。工农革命军前线指挥部制订了包围歼灭九州师团的作战计划。
“经过这几天的战斗,我们已经确定,日军的战术水平还在日俄战争时期水平。冲锋以小队为单位。作战效率远低于我军。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采取大包围圈的模式?”
所谓大包围圈是指一个连续的包围圈,兵法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工农革命军的军校对此有专门的翻译。在实际作战中运用的原则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立刻有同志提出了意见,“双方兵力差距有限,我们只有敌人的两倍,如果实施围歼战,那就得让青岛乃至仰口的部队一起加入。而且日军分两路进攻,实际上就犯了分兵的错误。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以当下的局面,仰口的部队根本不用留下一整个师,只要留下一个团就可以牵制敌人。敌人即便不受牵制,青岛当下两个团也能守住。只要我们以四倍兵力歼灭了日军龙口一路,我们再回兵青岛,敌人不被吓走,也会被歼灭。”
“没错,诱敌深入,以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同意这个观点的同志很多。
前线指挥部的两位师长也完全赞同,“那么我们就给蒲司令发报。”
蒲观水回电只花了不到三十分钟。“同志们的建议很好,我已经命令青岛与仰口部队向你方出发。我本人留在青岛指挥战斗,前线成立前线指挥部。现命令,前线指挥部火速设立交通站,接应后方部队。并且负责战役实施。”
前线的同志对蒲观水的撒手政策很是感激,但是他们却不敢把蒲观水和两个团扔在青岛。战局变化莫测,即便是有四倍于日军的兵力,也不等于就能轻松的获胜。万一日军发了疯,仙台师团不顾一切的突袭青岛,歼灭了九州师团,却损失了青岛以及军分区司令蒲观水,这就不是一般的责任。
同志们立刻发电报过去,“还是请蒲司令亲自指挥战斗。”
蒲观水的回电很简单,“别废话。你们怎么打,我去指挥也是怎么打。指挥战斗的同时,我还得担心着青岛要塞的事情。所以我留在青岛要塞指挥战斗,同志们难道对我没有信心不成?而且我去你处指挥战斗,青岛同志们见不到我,会有什么心情?我相信同志们一定会胜利,也请同志们相信我不会丢掉青岛要塞。唯一建议,同志们该怎么打,就怎么打。不要着急,不要顾虑青岛。”
有蒲观水的这封电报,龙口方面的同志们也松了口气。蒲观水能够坐镇青岛,大家的确感到放心。同志们也不可能派人去青岛把蒲观水强行绑到龙口战线上来。
歼灭战的作战目标确定后,所有的行动完全按照军校里面受到的教育来办。地形是早就实地侦查过的,整风之后,好歹知己也能做到。在知彼方面,通过情报已经日军战俘口中确定日军火力配置。以“陈克动态战斗方程式”,也就是陈克抄袭的兰切斯特方程,数次推演的结果中都是工农革命军能够大胜。
但是前线指挥部的同志却没有心满意足,无数次的事情都证明,战斗胜利后的确可以用“陈克动态战斗方程式”来解释战斗,可战斗前的敌情不明,往往让推测结果出现极大偏差
与仙台师团这样的痛苦相比,九州师团就显得痛快的多。九州师团由矿工们组成,更有坚定不移一往无前的气质。连坚实的矿脉都能挖开,就没有理由畏惧敌人。
这支部队与人民党扰袭部队交手的时候,更处变不惊,更加稳重些。这也与相对平缓的地形也有些关系。九州师团师团长并不是一个莽撞的人,他向联军司令部提出是否按照原先计划执行的申请。在回复还没有到达之前,催促他进攻的命令已经到了。毕竟九州师团已经在龙口的登陆阵地上停了两天,这两天中,九州师团并没有遇到任何敌人,也没发生任何战斗。
违抗军令是非常严厉的罪行,等待两天已经到了九州师团师团长等待能力的极限。抱着万分的不甘,师团长下令部队开始按照原计划出发。两个旅团分为前后两个集团开始南下。在刚登陆后就遭受严重打击的日军部队负责留守岸边的滩头阵地。
从9月26日开始,踏上征途的九州师团沿途并没有受到任何骚扰,部队井然有序的行军。到了9月28日,日军后半部已经行军至平度与掖县间的地区。
青岛军分区司令蒲观水研究了战局之后,将一个师的部队派去迎击在龙口登陆的日军。工农革命军两个师四万人,对面的九州师团因为一部分人员留在日本,一部分受伤,以及守护登陆地区。两个旅团真正的兵力只剩下18000人。工农革命军前线指挥部制订了包围歼灭九州师团的作战计划。
“经过这几天的战斗,我们已经确定,日军的战术水平还在日俄战争时期水平。冲锋以小队为单位。作战效率远低于我军。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采取大包围圈的模式?”
所谓大包围圈是指一个连续的包围圈,兵法云“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工农革命军的军校对此有专门的翻译。在实际作战中运用的原则是:我十倍于敌,就实施围歼,五倍于敌就实施进攻,两倍于敌就要努力战胜敌军,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兵力弱于敌人,就避免作战。所以,弱小的一方若死拼固守,那就会成为强大敌人的俘虏。
立刻有同志提出了意见,“双方兵力差距有限,我们只有敌人的两倍,如果实施围歼战,那就得让青岛乃至仰口的部队一起加入。而且日军分两路进攻,实际上就犯了分兵的错误。势均力敌则设法分散各个击破之。以当下的局面,仰口的部队根本不用留下一整个师,只要留下一个团就可以牵制敌人。敌人即便不受牵制,青岛当下两个团也能守住。只要我们以四倍兵力歼灭了日军龙口一路,我们再回兵青岛,敌人不被吓走,也会被歼灭。”
“没错,诱敌深入,以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同意这个观点的同志很多。
前线指挥部的两位师长也完全赞同,“那么我们就给蒲司令发报。”
蒲观水回电只花了不到三十分钟。“同志们的建议很好,我已经命令青岛与仰口部队向你方出发。我本人留在青岛指挥战斗,前线成立前线指挥部。现命令,前线指挥部火速设立交通站,接应后方部队。并且负责战役实施。”
前线的同志对蒲观水的撒手政策很是感激,但是他们却不敢把蒲观水和两个团扔在青岛。战局变化莫测,即便是有四倍于日军的兵力,也不等于就能轻松的获胜。万一日军发了疯,仙台师团不顾一切的突袭青岛,歼灭了九州师团,却损失了青岛以及军分区司令蒲观水,这就不是一般的责任。
同志们立刻发电报过去,“还是请蒲司令亲自指挥战斗。”
蒲观水的回电很简单,“别废话。你们怎么打,我去指挥也是怎么打。指挥战斗的同时,我还得担心着青岛要塞的事情。所以我留在青岛要塞指挥战斗,同志们难道对我没有信心不成?而且我去你处指挥战斗,青岛同志们见不到我,会有什么心情?我相信同志们一定会胜利,也请同志们相信我不会丢掉青岛要塞。唯一建议,同志们该怎么打,就怎么打。不要着急,不要顾虑青岛。”
有蒲观水的这封电报,龙口方面的同志们也松了口气。蒲观水能够坐镇青岛,大家的确感到放心。同志们也不可能派人去青岛把蒲观水强行绑到龙口战线上来。
歼灭战的作战目标确定后,所有的行动完全按照军校里面受到的教育来办。地形是早就实地侦查过的,整风之后,好歹知己也能做到。在知彼方面,通过情报已经日军战俘口中确定日军火力配置。以“陈克动态战斗方程式”,也就是陈克抄袭的兰切斯特方程,数次推演的结果中都是工农革命军能够大胜。
但是前线指挥部的同志却没有心满意足,无数次的事情都证明,战斗胜利后的确可以用“陈克动态战斗方程式”来解释战斗,可战斗前的敌情不明,往往让推测结果出现极大偏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