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清河崔琰招贤司(1/2)
吕布又面见了冀州清河郡东武城人崔琰,他是崔琰的同乡,清河人朱灵推荐给吕布的。
崔琰,字季珪,现年二十七岁,跟吕布年龄相仿,眉目疏朗,看起来却比吕布苍老许多,因为他须长四尺,声姿高畅,猛然看去便似是年轻时候的卢植。
吕布在面见崔琰之前,已经从崔琰的乡人朱灵和陈琳那里得知了崔琰现在的一些情况。
崔琰二十三岁之前,任侠尚气,喜欢击剑,尚武事,跟颍川的徐庶一般模样,等到他二十三岁,因为崔家乃是清河大家,他被推举为乡正,就一改任侠作风,发奋攻读《论语》、《韩诗》。
一年前,崔琰觉得自己靠自学不足以成才,便去北海拜郑玄为师,三个月前,名士孔融就任北海相,他十分敬重郑玄,特别奏请朝廷在郑玄的家乡高密设置了“郑公乡”,然而这一代大文豪孔融虽然有志于济危靖难、匡扶汉室,但他在用兵打仗、保境安民上是外行,每次与黄巾军交手都被杀得大败,不能保障四境,只能困守北海城。
北海境内黄巾猖獗,郑玄便带领弟子们到不其山避难,由于连年战乱,民生凋敝,交通阻断,连买米下锅都成了问题,郑玄被迫宣布解散书院,让弟子们下山各自谋生路。
崔琰本想回家,但是由于战乱导致交通中断,不能向西回家,只能在青州、兖州、徐州一带周旋徘徊,后来在吕布派去寻访贤才的中央军士卒帮助下。才险而又险地穿过黄巾军的势力范围,到达邺城。
崔琰本来觉得自己学业尚未有成,又觉得吕布乃是武夫出身,不想拜吕布为主公。后来他去拜访同乡朱灵、陈琳的时候。从他们那里得知吕布的一系列贤明举措,便对吕布刮目相看,同时又想请吕布出兵,平灭青州黄巾,救出苦守山中的恩师郑玄,便待在招贤馆里等待吕布的归来。
吕布知道了崔琰的来意,却见崔琰只是行一般礼节,心中颇为不满。本来想用之前对付诸葛玄那一套,迫使崔琰来拜自己为主公,但想想历史上崔琰在曹操面前的不羁言行,知道这家伙是一个宁折不弯、吃软不吃硬的家伙。逼迫的招数在他那里是行不通的。
陈琳看出吕布心中的无奈,便低声说道:“崔琰此人贯通儒学,最重信义,非是忘恩负义之人,主公只需厚赐官位。并择机出兵平灭青州黄巾,救出郑玄,崔琰必定感念主公的知遇之恩和救师之恩,必定会心甘情愿拜在主公麾下。”
吕布想想也对。不能以力服人,逼迫来的忠诚经不起考验。要以德服人,只有让对方心服口服地对自己效忠。那样的忠诚才经得起考验。
吕布想到这里,便非常恳切地说道:“虽然现在寒冬将至,连天飞雪,非是用兵之际,但我敬佩你如此尊师重道,我愿意出兵平定青州黄巾,以救出郑老先生。”
吕布如此爽快,崔琰却甚是不好意思,躬身施礼道:“若奉先公将我家恩师从不其山中救出,我愿拜奉先公为主公,肝脑涂地在,在所不辞。”
吕布心中大喜,面上却淡然道:“我一是敬你尊师重道,二是敬郑康成公学儒慧海,即便你不愿拜我,我会照样出兵。”
崔琰郑重其事道:“君子一言,千钧一诺,奉先公若救出我家恩师,我必拜奉先公为主公!”
吕布笑着摆摆手:“季珪,你且拭目以待,一个月内,我必定击溃青州黄巾,救出康成公。”
吕布这么说,并不托大。他已经从贾诩、满宠那里得到确切情报,管亥的青州黄巾准备攻打张辽防守的黎阳,因为黎阳是冀州的门户和黄河口岸,屯聚了大量粮食和金银财宝,管亥还特地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勾结黎阳附近的几个世家大族,准备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黎阳,平分黎阳城里的金银粮食。
吕布早就看管亥的青州黄巾不顺眼了,既然他们敢送上门,吕布就给他们惨痛的打击,再顺势拿下青州,救出郑玄只是顺势而为罢了。
吕布又笑问道:“季珪,我愿荐举你为内阁吏部郎中,负责甄别人才,任免人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崔琰诚惶诚恐道:“奉先公抬爱了,我自觉未有辨识英才的慧眼,恐怕耽误朝廷大事!”
吕布哈哈笑道:“季珪,我知你善识人才,你莫要过谦了!”
吕布现在对崔琰并没有多少了解,但从历史上来看,崔琰确实是有双慧眼。当初,崔琰和司马朗交好,司马懿正年轻,崔琰对司马朗说:“令弟聪明贤能,刚断英拔,不是你能比得上的。”崔琰的堂弟崔林,年轻时没有名望,即使亲戚也大多轻视他,而崔琰常说:“他是大器晚成,将来的成就必定在我之上。”涿郡人孙礼、卢毓刚入幕府,崔琰又评论他们说:“孙礼通达、刚正、简约而果断;卢毓清廉、机警而明理,历尽折磨也不退却,都是能任三公的贤才。”后来崔林、孙礼、卢毓都官至三公。
现在,崔琰已经二十七岁了,心智和看人的眼光都已经成熟,应该可以委以大任。
吕布一直坚持着要推举崔琰为内阁吏部郎中,崔琰一直托辞自己现在学业未成,固辞不受,两人正陷入僵局,陈琳笑解道:“主公,我身兼少府之任,再来负责招贤司,力有未逮,不如让季珪帮我负责招贤司?”
崔琰,字季珪,现年二十七岁,跟吕布年龄相仿,眉目疏朗,看起来却比吕布苍老许多,因为他须长四尺,声姿高畅,猛然看去便似是年轻时候的卢植。
吕布在面见崔琰之前,已经从崔琰的乡人朱灵和陈琳那里得知了崔琰现在的一些情况。
崔琰二十三岁之前,任侠尚气,喜欢击剑,尚武事,跟颍川的徐庶一般模样,等到他二十三岁,因为崔家乃是清河大家,他被推举为乡正,就一改任侠作风,发奋攻读《论语》、《韩诗》。
一年前,崔琰觉得自己靠自学不足以成才,便去北海拜郑玄为师,三个月前,名士孔融就任北海相,他十分敬重郑玄,特别奏请朝廷在郑玄的家乡高密设置了“郑公乡”,然而这一代大文豪孔融虽然有志于济危靖难、匡扶汉室,但他在用兵打仗、保境安民上是外行,每次与黄巾军交手都被杀得大败,不能保障四境,只能困守北海城。
北海境内黄巾猖獗,郑玄便带领弟子们到不其山避难,由于连年战乱,民生凋敝,交通阻断,连买米下锅都成了问题,郑玄被迫宣布解散书院,让弟子们下山各自谋生路。
崔琰本想回家,但是由于战乱导致交通中断,不能向西回家,只能在青州、兖州、徐州一带周旋徘徊,后来在吕布派去寻访贤才的中央军士卒帮助下。才险而又险地穿过黄巾军的势力范围,到达邺城。
崔琰本来觉得自己学业尚未有成,又觉得吕布乃是武夫出身,不想拜吕布为主公。后来他去拜访同乡朱灵、陈琳的时候。从他们那里得知吕布的一系列贤明举措,便对吕布刮目相看,同时又想请吕布出兵,平灭青州黄巾,救出苦守山中的恩师郑玄,便待在招贤馆里等待吕布的归来。
吕布知道了崔琰的来意,却见崔琰只是行一般礼节,心中颇为不满。本来想用之前对付诸葛玄那一套,迫使崔琰来拜自己为主公,但想想历史上崔琰在曹操面前的不羁言行,知道这家伙是一个宁折不弯、吃软不吃硬的家伙。逼迫的招数在他那里是行不通的。
陈琳看出吕布心中的无奈,便低声说道:“崔琰此人贯通儒学,最重信义,非是忘恩负义之人,主公只需厚赐官位。并择机出兵平灭青州黄巾,救出郑玄,崔琰必定感念主公的知遇之恩和救师之恩,必定会心甘情愿拜在主公麾下。”
吕布想想也对。不能以力服人,逼迫来的忠诚经不起考验。要以德服人,只有让对方心服口服地对自己效忠。那样的忠诚才经得起考验。
吕布想到这里,便非常恳切地说道:“虽然现在寒冬将至,连天飞雪,非是用兵之际,但我敬佩你如此尊师重道,我愿意出兵平定青州黄巾,以救出郑老先生。”
吕布如此爽快,崔琰却甚是不好意思,躬身施礼道:“若奉先公将我家恩师从不其山中救出,我愿拜奉先公为主公,肝脑涂地在,在所不辞。”
吕布心中大喜,面上却淡然道:“我一是敬你尊师重道,二是敬郑康成公学儒慧海,即便你不愿拜我,我会照样出兵。”
崔琰郑重其事道:“君子一言,千钧一诺,奉先公若救出我家恩师,我必拜奉先公为主公!”
吕布笑着摆摆手:“季珪,你且拭目以待,一个月内,我必定击溃青州黄巾,救出康成公。”
吕布这么说,并不托大。他已经从贾诩、满宠那里得到确切情报,管亥的青州黄巾准备攻打张辽防守的黎阳,因为黎阳是冀州的门户和黄河口岸,屯聚了大量粮食和金银财宝,管亥还特地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勾结黎阳附近的几个世家大族,准备里应外合,一举拿下黎阳,平分黎阳城里的金银粮食。
吕布早就看管亥的青州黄巾不顺眼了,既然他们敢送上门,吕布就给他们惨痛的打击,再顺势拿下青州,救出郑玄只是顺势而为罢了。
吕布又笑问道:“季珪,我愿荐举你为内阁吏部郎中,负责甄别人才,任免人事,不知你意下如何?”
崔琰诚惶诚恐道:“奉先公抬爱了,我自觉未有辨识英才的慧眼,恐怕耽误朝廷大事!”
吕布哈哈笑道:“季珪,我知你善识人才,你莫要过谦了!”
吕布现在对崔琰并没有多少了解,但从历史上来看,崔琰确实是有双慧眼。当初,崔琰和司马朗交好,司马懿正年轻,崔琰对司马朗说:“令弟聪明贤能,刚断英拔,不是你能比得上的。”崔琰的堂弟崔林,年轻时没有名望,即使亲戚也大多轻视他,而崔琰常说:“他是大器晚成,将来的成就必定在我之上。”涿郡人孙礼、卢毓刚入幕府,崔琰又评论他们说:“孙礼通达、刚正、简约而果断;卢毓清廉、机警而明理,历尽折磨也不退却,都是能任三公的贤才。”后来崔林、孙礼、卢毓都官至三公。
现在,崔琰已经二十七岁了,心智和看人的眼光都已经成熟,应该可以委以大任。
吕布一直坚持着要推举崔琰为内阁吏部郎中,崔琰一直托辞自己现在学业未成,固辞不受,两人正陷入僵局,陈琳笑解道:“主公,我身兼少府之任,再来负责招贤司,力有未逮,不如让季珪帮我负责招贤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