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9章 秦直道(2/2)
,起自甘泉宫,止于九原郡,长一千八百里,路线大体南北相直,因称“直道”或“秦直道”。这是秦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华夏之后,除了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政绩之外,办的两件举世瞩目的大事之一,其一是修筑了万里长城,其二便是修建了一条类似后世的高速公路—秦直道。
秦直道纵穿陕北黄土高原,多依山势堑山成路,劈峁为道,垭口宽畅,逢沟渠多夯筑,直道要求路面尽量取直,以便车马急速驰驶,所过之处,地势多险恶,人迹至今罕至。直道最宽处可供百驾马车并排行进,其宽度是后世任何高速公路都望尘莫及的,是世界上最早、最长、最宽的超级车马路。
吕布一边沿着直道策马行走,一边听贾诩介绍这个秦直道的详细情况。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第五年,为了抵御日以前强大的匈奴,便派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把匈奴驱逐到阴山山脉以北。秦军渡过黄河,控制了阴山山脉上的高阙要塞,并在新得到的土地上建立了三十四座县城,由内地迁徙人民到这些新县,从事耕种,为了管理这些新县,还另设了一个九原郡。当时匈奴人正在势力扩充期,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失败而放弃向南侵略的意图,秦始皇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底蕴,所以除设置郡县,迁徙人口等项措施外,还在阴山山脉上修筑了长城,那里本有赵国长城的旧址,加工缮修是比较容易的。这时又修筑长城是不是意味着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不是的。秦始皇对匈奴的战略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直道的修筑就是最好的证明。
直道修筑于驱逐匈奴后第二年,全长一千八百里,是当时由咸阳至九原郡的最为捷近的道路。如果匈奴人胆敢再次发动侵略,秦王朝的援兵就可由咸阳循着直道直抵九原郡,登上阴山山脉。
秦直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古代军用高速公路,通过这条大道,可以快速的将北方戍边所需大量战略物资、兵源从都城咸阳运达北疆军事要塞。北部边疆一旦出现险情,骑兵部队通过秦直道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七天之内就能够基本完成从军队调动到后勤供应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一千八百里长的直道,为大秦帝国迅速投放部队,及时输送粮草,最终战胜匈奴提供了根本保障。
吕布不禁感叹道:“如果说长城像一面横挡着的盾,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柄直刺而出的矛;如果说长城是一张拉开的弓,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支即将飞出的箭。”
贾诩抚掌笑道:“主公,妙啊,您这比方打得恰如其分,秦始皇当年就是用直道盘活了整个防御的态势,由原来的消极防御变成了积极防御,若非秦始皇病逝得早,大秦帝国早就将匈奴人消灭了。”
贾诩又继续介绍重修直道的益处,除在军事上收到威慑的效果以外,对于南北政令统一、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也会起到极为有益的作用。
贾诩援引秦汉故事予以说明,秦始皇三十三年、三十六年大规模向无定河以北移民,前汉元朔二年、元狩四年、始元二年亦先后四次在朔方实行军屯、民屯。秦和西汉推行这些移民实边措施,都是以咸阳、长安通往上郡的直道、驰道为依托。军屯、民屯之后,使得本以“畜牧为天下饶”的长城内外地区,却以“饶谷”、“多畜”并称,当时上郡人口达六十多万,比发达的汉中郡还要多。
贾诩笑道:“主公,您若想让其他州郡的民众快些来开发河套,最好重修直道。”
秦直道纵穿陕北黄土高原,多依山势堑山成路,劈峁为道,垭口宽畅,逢沟渠多夯筑,直道要求路面尽量取直,以便车马急速驰驶,所过之处,地势多险恶,人迹至今罕至。直道最宽处可供百驾马车并排行进,其宽度是后世任何高速公路都望尘莫及的,是世界上最早、最长、最宽的超级车马路。
吕布一边沿着直道策马行走,一边听贾诩介绍这个秦直道的详细情况。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第五年,为了抵御日以前强大的匈奴,便派将军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征,把匈奴驱逐到阴山山脉以北。秦军渡过黄河,控制了阴山山脉上的高阙要塞,并在新得到的土地上建立了三十四座县城,由内地迁徙人民到这些新县,从事耕种,为了管理这些新县,还另设了一个九原郡。当时匈奴人正在势力扩充期,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失败而放弃向南侵略的意图,秦始皇自然也明白其中的底蕴,所以除设置郡县,迁徙人口等项措施外,还在阴山山脉上修筑了长城,那里本有赵国长城的旧址,加工缮修是比较容易的。这时又修筑长城是不是意味着采取消极防御的战略?不是的。秦始皇对匈奴的战略不是消极防御,而是积极防御。直道的修筑就是最好的证明。
直道修筑于驱逐匈奴后第二年,全长一千八百里,是当时由咸阳至九原郡的最为捷近的道路。如果匈奴人胆敢再次发动侵略,秦王朝的援兵就可由咸阳循着直道直抵九原郡,登上阴山山脉。
秦直道是一条名副其实的古代军用高速公路,通过这条大道,可以快速的将北方戍边所需大量战略物资、兵源从都城咸阳运达北疆军事要塞。北部边疆一旦出现险情,骑兵部队通过秦直道三天三夜就可以从咸阳赶到九原,七天之内就能够基本完成从军队调动到后勤供应等一系列的准备工作,一千八百里长的直道,为大秦帝国迅速投放部队,及时输送粮草,最终战胜匈奴提供了根本保障。
吕布不禁感叹道:“如果说长城像一面横挡着的盾,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柄直刺而出的矛;如果说长城是一张拉开的弓,那么秦直道就是一支即将飞出的箭。”
贾诩抚掌笑道:“主公,妙啊,您这比方打得恰如其分,秦始皇当年就是用直道盘活了整个防御的态势,由原来的消极防御变成了积极防御,若非秦始皇病逝得早,大秦帝国早就将匈奴人消灭了。”
贾诩又继续介绍重修直道的益处,除在军事上收到威慑的效果以外,对于南北政令统一、经济开发和文化交流,也会起到极为有益的作用。
贾诩援引秦汉故事予以说明,秦始皇三十三年、三十六年大规模向无定河以北移民,前汉元朔二年、元狩四年、始元二年亦先后四次在朔方实行军屯、民屯。秦和西汉推行这些移民实边措施,都是以咸阳、长安通往上郡的直道、驰道为依托。军屯、民屯之后,使得本以“畜牧为天下饶”的长城内外地区,却以“饶谷”、“多畜”并称,当时上郡人口达六十多万,比发达的汉中郡还要多。
贾诩笑道:“主公,您若想让其他州郡的民众快些来开发河套,最好重修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