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4章 杜梨树下的婚礼(1/2)
第二天,省报的拿出了整个头版还有二版在刊登晓霞的文章,以及她在县城拍摄的那些震撼人心的照片,全省都被这篇文章所感染,人们自发地走上街头,给灾区捐钱捐物,献血点门口的队伍排得老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可爱的中国人啊,大家都是血脉相连的中国人,在这种时候,谁都愿意为同胞出一把力。
当天晚上,新闻联播也播出了晓霞所拍摄的照片,那些近距离拍摄的照片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撼,田晓霞这个名字再次轰动了整个媒体圈。
在救灾指挥中心和子弟兵们的努力下,他们将这场灾难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暴雨停歇,汛情渐渐稳定下来,晓霞和沈隆返回了省城。
沈隆陪着晓霞去报社递交第二批稿件,到了报社门口,只见大门上方拉着一条鲜艳的横幅——《欢迎我社记者田晓霞同志英勇归来》,报社的社长亲自带队,领着报社的同志们在门口列队欢迎,当晓霞出现的时候,他们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也惊动了路过的老百姓,他们好奇地询问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报社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道,我们报社的记者刚从灾区回来,你昨天晚上在电视上看到的照片都是她拍的,她还下水救了一名孩子。
听到这些,路人也竖起了大拇指,同样给晓霞鼓起掌来,她的英勇事迹完全配得上他们的尊敬和感激。
“其实你救的人比我多多了!”晓霞小声对沈隆说道,可现在大家都只关注了自己,晓霞有些不好意思。
“和那些子弟兵比起来,我又算不得什么了;而且,这些都算是你娘家人么,自家单位的孩子做出了成绩,大家肯定要鼓励下,要是去作协或者文联,估计他们也会给我来上这么一波。”沈隆同样小声回应。
到了报社门口,社长正要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欢迎田晓霞的回归,晓霞去从包里拿出用油布紧紧包裹的稿件和胶卷,“社长,我要请假,我有急事要回黄原几天!”
社长被卡住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时候她提出什么样的条件他都会答应,“好吧,我准你的假,少平同志,这几天你可要好好照顾晓霞啊。”
细心叮嘱一番,社长又让人紧急去给他俩买了两张返回黄原的飞机票,并派车将沈隆和晓霞送到机场。
沈隆和晓霞这么着急赶到黄原,是因为明天就是他们的两天约定之期了,当初说好的,这天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要赶回黄原城,回到宝塔山上,来到那棵杜梨树下,兑现他们当初的约定。`
飞机降落在黄原机场,两个人乘坐大巴车来到市区,在黄原宾馆开了两间房休息一晚,第二天中午十二点刚过,他们就走出黄原宾馆,开始向古塔山走去——走向那个神圣的地方,对他俩来说此行是在进行一次人生最为庄严的仪式。
沿着弯曲的山路向上攀登,从山下到山上的这段路并不长,过去,他们常常用不了半个钟头,就立在古塔下面肩并肩眺望脚下的黄原城了,但现在谁也舍不得一下就把这条路走完。
和他们当初约定的时候相比,古塔山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山下立着古塔山公园的牌子,山上多了几座亭子,现在距离当初约定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而到达那棵杜梨树下只有二十分钟的路程,于是沈隆和晓霞停了下来。
到旁边的亭子里坐下休息,对他俩来说,这次的约定是神圣的,那怕一点儿疏漏也不想有,晓霞靠在沈隆的肩膀上,“等这次回去,我俩就结婚吧!”
“好啊,婚礼你想怎么办?”估计他俩得办两场,双水村一场请两家的亲戚,省城再办一场,请彼此的同事,不过沈隆觉得婚礼是他和晓霞两个人的事情,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他俩的喜好才是,“要不我俩出去旅游结婚吧?咱们先两家人吃个饭,然后就出去玩几天时间,最后回来在双水村和省城把酒席给大家伙儿补上。”
“嗯,我们去青海吧!自从看了你写得那个故事,我就想去青海了。”晓霞也喜欢这种方式,她脑海里想起了那个故事里的诗,他们俩相见、相恋、相知、相伴,到现在终于可以互相依偎在一起了。
沈隆给晓霞说着青海的各种美景,时间不知不觉过去,等到距离约定时间还有二十分钟的时候,沈隆和晓霞同时起身想杜梨树下走去。
沈隆在路上随手采摘野花,编织了一个漂亮的花环戴在晓霞的头上,这是新娘的花冠,胜过了无数黄金宝石打造的冠冕。
小山湾绿草如茵。草丛间点缀着碎金似的小黄花,雪白的蝴蝶在花间草丛安详地翩翩飞舞,那棵杜梨树依然绿荫如伞;没有成熟的青果在树叶间闪着翡翠般的光泽;金色的阳光照耀着这个永恒的、静悄悄的小山湾。
他们俩来到杜梨树下,再次紧紧抱在一起,这一刻无需任何言语,只需要一个热情而悠长的吻就足够了,在他们俩心中,这次重新来到杜梨树下,不仅是兑现当初约定,更是属于他们俩自己的婚礼。
杜梨树充当证婚人,见证了他们俩之间的爱情,当他俩吻在一起,一阵儿微风从山上吹过,杜梨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乎在为这一对新人表示祝贺。
许久之后他俩方才分开,然后在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可爱的中国人啊,大家都是血脉相连的中国人,在这种时候,谁都愿意为同胞出一把力。
当天晚上,新闻联播也播出了晓霞所拍摄的照片,那些近距离拍摄的照片让所有人都感到震撼,田晓霞这个名字再次轰动了整个媒体圈。
在救灾指挥中心和子弟兵们的努力下,他们将这场灾难的损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暴雨停歇,汛情渐渐稳定下来,晓霞和沈隆返回了省城。
沈隆陪着晓霞去报社递交第二批稿件,到了报社门口,只见大门上方拉着一条鲜艳的横幅——《欢迎我社记者田晓霞同志英勇归来》,报社的社长亲自带队,领着报社的同志们在门口列队欢迎,当晓霞出现的时候,他们送上了热烈的掌声。
这掌声也惊动了路过的老百姓,他们好奇地询问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报社的工作人员耐心地解释道,我们报社的记者刚从灾区回来,你昨天晚上在电视上看到的照片都是她拍的,她还下水救了一名孩子。
听到这些,路人也竖起了大拇指,同样给晓霞鼓起掌来,她的英勇事迹完全配得上他们的尊敬和感激。
“其实你救的人比我多多了!”晓霞小声对沈隆说道,可现在大家都只关注了自己,晓霞有些不好意思。
“和那些子弟兵比起来,我又算不得什么了;而且,这些都算是你娘家人么,自家单位的孩子做出了成绩,大家肯定要鼓励下,要是去作协或者文联,估计他们也会给我来上这么一波。”沈隆同样小声回应。
到了报社门口,社长正要发表热情洋溢的讲话欢迎田晓霞的回归,晓霞去从包里拿出用油布紧紧包裹的稿件和胶卷,“社长,我要请假,我有急事要回黄原几天!”
社长被卡住了,好半天才反应过来,这时候她提出什么样的条件他都会答应,“好吧,我准你的假,少平同志,这几天你可要好好照顾晓霞啊。”
细心叮嘱一番,社长又让人紧急去给他俩买了两张返回黄原的飞机票,并派车将沈隆和晓霞送到机场。
沈隆和晓霞这么着急赶到黄原,是因为明天就是他们的两天约定之期了,当初说好的,这天不管发生了什么事,他们都要赶回黄原城,回到宝塔山上,来到那棵杜梨树下,兑现他们当初的约定。`
飞机降落在黄原机场,两个人乘坐大巴车来到市区,在黄原宾馆开了两间房休息一晚,第二天中午十二点刚过,他们就走出黄原宾馆,开始向古塔山走去——走向那个神圣的地方,对他俩来说此行是在进行一次人生最为庄严的仪式。
沿着弯曲的山路向上攀登,从山下到山上的这段路并不长,过去,他们常常用不了半个钟头,就立在古塔下面肩并肩眺望脚下的黄原城了,但现在谁也舍不得一下就把这条路走完。
和他们当初约定的时候相比,古塔山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山下立着古塔山公园的牌子,山上多了几座亭子,现在距离当初约定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而到达那棵杜梨树下只有二十分钟的路程,于是沈隆和晓霞停了下来。
到旁边的亭子里坐下休息,对他俩来说,这次的约定是神圣的,那怕一点儿疏漏也不想有,晓霞靠在沈隆的肩膀上,“等这次回去,我俩就结婚吧!”
“好啊,婚礼你想怎么办?”估计他俩得办两场,双水村一场请两家的亲戚,省城再办一场,请彼此的同事,不过沈隆觉得婚礼是他和晓霞两个人的事情,应该尽可能的满足他俩的喜好才是,“要不我俩出去旅游结婚吧?咱们先两家人吃个饭,然后就出去玩几天时间,最后回来在双水村和省城把酒席给大家伙儿补上。”
“嗯,我们去青海吧!自从看了你写得那个故事,我就想去青海了。”晓霞也喜欢这种方式,她脑海里想起了那个故事里的诗,他们俩相见、相恋、相知、相伴,到现在终于可以互相依偎在一起了。
沈隆给晓霞说着青海的各种美景,时间不知不觉过去,等到距离约定时间还有二十分钟的时候,沈隆和晓霞同时起身想杜梨树下走去。
沈隆在路上随手采摘野花,编织了一个漂亮的花环戴在晓霞的头上,这是新娘的花冠,胜过了无数黄金宝石打造的冠冕。
小山湾绿草如茵。草丛间点缀着碎金似的小黄花,雪白的蝴蝶在花间草丛安详地翩翩飞舞,那棵杜梨树依然绿荫如伞;没有成熟的青果在树叶间闪着翡翠般的光泽;金色的阳光照耀着这个永恒的、静悄悄的小山湾。
他们俩来到杜梨树下,再次紧紧抱在一起,这一刻无需任何言语,只需要一个热情而悠长的吻就足够了,在他们俩心中,这次重新来到杜梨树下,不仅是兑现当初约定,更是属于他们俩自己的婚礼。
杜梨树充当证婚人,见证了他们俩之间的爱情,当他俩吻在一起,一阵儿微风从山上吹过,杜梨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似乎在为这一对新人表示祝贺。
许久之后他俩方才分开,然后在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