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错换人生 第186节(2/4)
个兜的不一样。
安然居然还在里头看见一个熟人,“小李老师?”
走在最前面的不就是安文野的补习老师李华嘛,小伙子头发理得特别精神,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还特意穿了一双崭新的白色的旅游鞋,可新潮了。
原来,自前年5月里,复刊不久的《华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封《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读者来信后,一场场关于人生观,关于发展,关于文艺的大讨论就在全国流行开来。先是在京市海城那样的大城市,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连书城也掀起了讨论热潮,但直接把青年们请到工业厅会议室来,由省长亲自主持的大讨论,却是等一次。
安然有预感,高美兰这一次又要大刀阔斧干出点事情来了!
大讨论是怎么讨论的呢,高美兰已经早早地等在会场主席台上,哦不,其实已经没有主席台了,她让人把那几张专属于领导的桌子撤走,留出一个宽阔的大讲台,然后铺上一层干净的旧报纸,等青工们进来就招呼他们去最前面的讲台上,席地而坐。
一开始青工们还不好意思,放不开,可见她这么大的领导都席地而坐,神情自若,大家伙也就不扭捏了。
反倒是安然等一批事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的“干部”,被晾在大礼堂一排排整齐的凳子上……谁不想去前面坐呢?又宽阔,离话筒也近啊!
不过,安然也只是想想而已,她今天穿裙子,没办法享受那种自由。
眼看着位子差不多坐满了,高美兰把带着电线的话筒拿过去,轻轻拍了两下,“人齐了咱们就开始了,今儿把工业系统的干部们,和咱们的青工们召集在一起,是想进行一场关于工业之路的讨论。”
高美兰也不讲啥废话,长话短说后,就开始说起最近国家出台的关于工业改革的政策,最近全国各地都兴起办小工厂之风,但大多数还是社办工厂、队办厂、校办厂,像银花她们的食品厂其实就是挂名在阳二钢底下的企业,属于大家都知道,都睁只眼闭只眼的存在。而上头已经开了很长时间的会,打算把这种办小工厂的风气继续发扬光大,鼓励更多的私营性质的企业诞生,允许多种性质的企业百家争鸣。
所以,现在工业改革的两个方向,一个是现代化,一个就是百家争鸣。
年轻人们一开始有点怯场,后来发现这个跟他们席地而坐的领导很好说话,就像家里严厉的奶奶一样,虽然不苟言笑,但眼神里是满满的鼓励,她用眼神告诉他们:她想听听大家的声音。
于是,有了李华这胆大的接过话茬,甚至高美兰把话筒递过去,他还大胆地接住,就着她的话说起自己的看法,有一有二就有三,没一会儿,年轻人们叽叽喳喳,说得越来越兴奋,越来越快,递话筒都压根就来不及,有的站起来就慷慨激昂地发表自己看法了。
年轻人有了谈论政治的兴趣和胆量,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安然虽然压根插不上嘴,她准备好的发言根本发不出去,但她是快乐的,欣慰的,她感觉看见一道越来越亮的光从这些年轻人身上发出,她等不及了,不能一个人听,她趁着中场休息的时候跑出去把卫东叫来。
“卫东你也上去,讲台上去听听,不要怕,想到啥就说啥。”
张卫东能不怵吗?这些青工不怵那是不知道那个席地而坐的老太太是谁,可他知道啊。
安然直接把他推上去,“你好好听,回去咱们商量着来。”
上半场是关于工业改革的看法,安然听到了跟报纸上完全不一样的声音,很受启发。下一场就是关于如何改革,从哪儿改起的,有的说从制度改起,有的说从文化文艺开始,有的说从分配改起……而张卫东提出,从人开始。
他这一句可谓石破天惊,前面大家各抒己见那也是宏观角度的分析,他这个从“人”开始,可真够微观的。
说好听叫微观,其实有几个老干部就觉着是孩子话,那么多人,从谁开始?怎么改?人他还有生理、心理,还有老中青,还分男女……
张卫东冒出这么一句,其实是跟着安然做准备工作时候听来的,他当时也颇有醍醐灌顶之势,现在被无数声音反问,下意识就看向安然。
高美兰看过来,见是小安,就笑了。
这是一场盛会,关于工业改革,关于知识和进步,关于祖国未来的大讨论,每一个人都将在这个公平开放的平台上畅所欲言,每一个努力的人,都将大放异彩。
上天从来不会辜负一个努力的人。
安然起身,整理一下着装,高声道:“咱们从人改起,从所有人,尤其是工人开始改起。”
她这个思路其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起因是宋致远“失踪”前两天,市一纺有个老工人,四十几岁,要说老也不是很老,耳聪目明的,但跟新招的年轻工人也不一样,因为他是大革命期间造反派提上来的亲戚,干了好多年后勤了。
以前只是个普通的农民,但因为远房亲戚造反派当上了厂长,也跟着鸡犬升天,来市一纺搞后勤,混口饭吃。
此人往死里为人也算低调老实,工作也算认真负责,踏踏实实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后来拨乱1反1正,清算那批人的时候,他
安然居然还在里头看见一个熟人,“小李老师?”
走在最前面的不就是安文野的补习老师李华嘛,小伙子头发理得特别精神,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还特意穿了一双崭新的白色的旅游鞋,可新潮了。
原来,自前年5月里,复刊不久的《华国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封《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的读者来信后,一场场关于人生观,关于发展,关于文艺的大讨论就在全国流行开来。先是在京市海城那样的大城市,从今年上半年开始连书城也掀起了讨论热潮,但直接把青年们请到工业厅会议室来,由省长亲自主持的大讨论,却是等一次。
安然有预感,高美兰这一次又要大刀阔斧干出点事情来了!
大讨论是怎么讨论的呢,高美兰已经早早地等在会场主席台上,哦不,其实已经没有主席台了,她让人把那几张专属于领导的桌子撤走,留出一个宽阔的大讲台,然后铺上一层干净的旧报纸,等青工们进来就招呼他们去最前面的讲台上,席地而坐。
一开始青工们还不好意思,放不开,可见她这么大的领导都席地而坐,神情自若,大家伙也就不扭捏了。
反倒是安然等一批事先没有得到任何消息的“干部”,被晾在大礼堂一排排整齐的凳子上……谁不想去前面坐呢?又宽阔,离话筒也近啊!
不过,安然也只是想想而已,她今天穿裙子,没办法享受那种自由。
眼看着位子差不多坐满了,高美兰把带着电线的话筒拿过去,轻轻拍了两下,“人齐了咱们就开始了,今儿把工业系统的干部们,和咱们的青工们召集在一起,是想进行一场关于工业之路的讨论。”
高美兰也不讲啥废话,长话短说后,就开始说起最近国家出台的关于工业改革的政策,最近全国各地都兴起办小工厂之风,但大多数还是社办工厂、队办厂、校办厂,像银花她们的食品厂其实就是挂名在阳二钢底下的企业,属于大家都知道,都睁只眼闭只眼的存在。而上头已经开了很长时间的会,打算把这种办小工厂的风气继续发扬光大,鼓励更多的私营性质的企业诞生,允许多种性质的企业百家争鸣。
所以,现在工业改革的两个方向,一个是现代化,一个就是百家争鸣。
年轻人们一开始有点怯场,后来发现这个跟他们席地而坐的领导很好说话,就像家里严厉的奶奶一样,虽然不苟言笑,但眼神里是满满的鼓励,她用眼神告诉他们:她想听听大家的声音。
于是,有了李华这胆大的接过话茬,甚至高美兰把话筒递过去,他还大胆地接住,就着她的话说起自己的看法,有一有二就有三,没一会儿,年轻人们叽叽喳喳,说得越来越兴奋,越来越快,递话筒都压根就来不及,有的站起来就慷慨激昂地发表自己看法了。
年轻人有了谈论政治的兴趣和胆量,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
安然虽然压根插不上嘴,她准备好的发言根本发不出去,但她是快乐的,欣慰的,她感觉看见一道越来越亮的光从这些年轻人身上发出,她等不及了,不能一个人听,她趁着中场休息的时候跑出去把卫东叫来。
“卫东你也上去,讲台上去听听,不要怕,想到啥就说啥。”
张卫东能不怵吗?这些青工不怵那是不知道那个席地而坐的老太太是谁,可他知道啊。
安然直接把他推上去,“你好好听,回去咱们商量着来。”
上半场是关于工业改革的看法,安然听到了跟报纸上完全不一样的声音,很受启发。下一场就是关于如何改革,从哪儿改起的,有的说从制度改起,有的说从文化文艺开始,有的说从分配改起……而张卫东提出,从人开始。
他这一句可谓石破天惊,前面大家各抒己见那也是宏观角度的分析,他这个从“人”开始,可真够微观的。
说好听叫微观,其实有几个老干部就觉着是孩子话,那么多人,从谁开始?怎么改?人他还有生理、心理,还有老中青,还分男女……
张卫东冒出这么一句,其实是跟着安然做准备工作时候听来的,他当时也颇有醍醐灌顶之势,现在被无数声音反问,下意识就看向安然。
高美兰看过来,见是小安,就笑了。
这是一场盛会,关于工业改革,关于知识和进步,关于祖国未来的大讨论,每一个人都将在这个公平开放的平台上畅所欲言,每一个努力的人,都将大放异彩。
上天从来不会辜负一个努力的人。
安然起身,整理一下着装,高声道:“咱们从人改起,从所有人,尤其是工人开始改起。”
她这个思路其实已经有一段时间了,起因是宋致远“失踪”前两天,市一纺有个老工人,四十几岁,要说老也不是很老,耳聪目明的,但跟新招的年轻工人也不一样,因为他是大革命期间造反派提上来的亲戚,干了好多年后勤了。
以前只是个普通的农民,但因为远房亲戚造反派当上了厂长,也跟着鸡犬升天,来市一纺搞后勤,混口饭吃。
此人往死里为人也算低调老实,工作也算认真负责,踏踏实实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后来拨乱1反1正,清算那批人的时候,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