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血腥阴谋(十六)(1/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第六百四十七章 血腥阴谋(十六)
    这些如今沦为倭寇的汉子着实是因为他们无法反抗、或者说没机会反抗这些势力庞大的权贵阶层,仍他们年轻而勇武,任他们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是他们仍是无法和这些强大的权贵相抗衡,因为这些权贵对贫苦百姓的压迫是全方位的,百姓压根就没有翻身的余地。
    比如这些权贵抢占土地的行径得到了中央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从北京朝廷颁发的政令,到地方政府推行的地方政策,这些政策都对权贵兼并百姓的土地提供了支持和权力背书,在政策的支持下,加上权贵自身势力的扩张,百姓自然是无力对抗。
    至于北京朝廷和地方政府为何要支持权贵压迫百姓,原因很简单,因为北京朝廷和地方政府也是被权贵阶层所把持着的,这些权贵掌控着财势,更掌控了权势,他们的势力在江南政府和军队中盘根错节,甚至直达北京的中央朝廷。
    比如在大约五年前江南爆发的“改桑为稻”一案,这个案子堪称江南自嘉靖朝以来波及范围最大、影响最严重的大案之一,但是由于南直隶朝廷的极力掩盖,加上朝廷以严党为首的高级官员群体的大力配合,因此这个案件被“悄然”掩盖了,当事人没遭受大范围的追责。
    这个案件在爆发后被权贵们用各式各样的理由作出了丰富多彩的解释,但是究其根本,这个案件的本质原因就是权贵阶层处心积虑极力兼并平民百姓的土地所致。
    这个案件的起因是因为江南的商贸发达,民间贸易需求大量的丝绸,所以大量的水田稻田被改种了桑苗,用以产出更多桑叶供养蚕业生产更多的蚕丝,支持丝绸的生产,到了五年前,江南原本广袤的水田稻田已经有大量被改成桑田,这个事情引起了朝廷的重视,最初是巡盐的一位御史大人在下江南巡盐时发现京杭大运河两岸的稻田消失了,变成密密麻麻的桑树,这位御史大人是个有责任心的清正人物,他饱读圣贤书,知道大明素来以农业立国,水稻和麦子是大明的根本,尤其是号称“苏湖熟天下足”的江南更是天下的粮仓之一,所以这位官员目睹江南这般大量农田变成桑田的状况,他不禁惊诧又愤怒,这般下去江南都不种水稻了,若是遇上稻米歉收怎么办?若是周遭的省份遭了灾,要江南的粮食援助,江南还能不能援助?江南种这么多桑叶,难道桑叶能当饭吃?丝绸能充饥饱肚子?
    所以这位清正官员回到朝廷就上书嘉靖皇帝,陈述了在江南所见的令他愤慨的现象,他提议对江南“改桑田为稻田”的状况严加约束,再不许这般的状况发生及蔓延。
    在这位官员上书这条建议之前,现任的南直隶总督胡宗宪特地心急火燎地赶赴京城面见这位官员,向这位官员痛陈,这份奏疏万万上不得,胡宗宪的原话是:“此奏疏一上,势必将埋伏在江南的万千鬼怪一股脑地放出来,江南百姓必遭殃不可,大明的东南饱受倭寇侵扰之苦,再这么一乱,南直隶这个盘子怕是要垮。”
    嘉靖皇帝说过一句给江南下定义的话,原话是:“大明不可一日无东南,东南不可一日无胡宗宪。”
    胡宗宪身为天下最富庶之地的直隶总督,担负着天下官员最大的压力,他在内面临地方豪门权贵的依附和算计,在外面临倭寇和弗郎基人的捣乱,在上要面对朝廷内部的诸多压迫和攻击,天底下也就他胡宗宪能撑得住这个盘子,可见胡宗宪实在是天底下最为实干、强干的官员。
    所以胡宗宪特意赶到京城向那位清正官员痛陈这句话,着实是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事关重大,天下事可绝不是泾渭分明、非黑即白,很多话可以随便说,有些话就万万不能说,因为这些话可能触及许多人的利益,造成严重的后果。
    胡宗宪说的“埋伏在江南的万千鬼怪”指的正是雄踞在江南的那许多权贵豪门,或者说事潜伏在这些权贵豪门心中的鬼怪,这些豪门不见得是所谓的“坏人”、“恶人”,他们大多数人倒是和这田未生田公子一样是个颇有涵养的高贵人物,但是霸占财富、压迫他人是他们的本能,只要给他们机会,他们势必会竭力地兼并无辜百姓的土地,扩大自己的财富,把更多的人变成供他们奴役的农奴。
    而胡宗宪更看到,如果江南的土地兼并进一步加剧,必定会导致动乱,而江南饱受倭寇的摧残,已经万万不可再生动乱了。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