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改桑回稻(一)(1/1)
第六百四十八章 改桑回稻(一)
但是那位清正官员没有听胡宗宪的,他知道胡宗宪是能力极强的实干官员,绝非一个怕事的官僚,但是他更知道,胡宗宪是严党的人,更直接地说,胡宗宪是严嵩的学生,是严党最得力的人物。
这位清正官员自诩“清流”,自然是绝不与严党同流合污的,所以谁劝他都行,胡宗宪则是万万不能劝他,胡宗宪这般一劝,他这奏疏还非上不可了。
于是这位清正官员无视南直隶总督胡宗宪的劝阻,毅然上疏嘉靖皇帝,陈述了江南大量稻田被改成桑田的事实,但是这位官员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听从了胡宗宪的一些劝告,他没有作出太激进的言论,只是建议“遏止这个状况”。
但是一如胡宗宪所料,这位清正官员的奏疏一上,那些豪门权贵内心的鬼怪就被“一股脑地放出来”了,因为他们再这个奏疏陈述的事实中看见兼并土地的契机和机会,因为“稻田改成桑田”这事直接地涉及土地的使用和分配,中间大有文章可为。
这位清正官员认为胡宗宪是严党的人,所以不听胡宗宪的话,但是他这个奏疏恰恰中了严党下怀,因为很大程度上严党正是江南权贵在朝廷的代言人,严世蕃和手下得力的爪牙们一商量,立马就拿准了一个主意,既然“稻田可以改成桑田”,那么“桑田也可以改回稻田”,只要这土地倒腾起来,这土地的用途变化起来,江南的权贵就有空间可以腾挪,就可以施展他们的“本事”。
于是内阁阁员、户部尚书严世蕃带头上疏嘉靖皇帝,“农事”是大明的国本所在,“稻田”是祖宗立国的根基,南直隶的百姓将大批农田改成桑田,这着实是动摇国本的大逆不道之事,而栽种这么多的桑田无非是为了织卖丝绸,大明的祖制素来不鼓励商贸之事,这般大兴商贸之事,更是要陷江南于动乱之中,所以朝廷必须立即严下律令,勒令江南百姓将桑田改回稻田,即“改桑回稻”。
严世蕃的奏疏素来是有理有据,义正词严,这封奏疏更是不例外,让人找不到可挑剔的由头。
但是嘉靖皇帝不是傻子,甚至可以说嘉靖皇帝是天底下最精明的人物之一,他的“奴才”李芳更是天底下第一等的明白人,他们都看出来严世蕃这背后的文章,根本上无非是为了给江南权贵方便行土地兼并之事。
嘉靖皇帝身为“君父”,身为这个“家天下”的大家长,他自是不会在这般的事情上和严党站在一起的,如果江南乱了,他的这个家可就糜烂了。
所以嘉靖皇帝严厉驳斥了严世蕃的奏疏,然而严世蕃自然不是李芳那般的“奴才”,严世蕃的身份在根本上仍是“士大夫”,他是有“与皇帝共治天下”之“天职”的,所以他凑准了这件事情有大利好可图,而且嘉靖皇帝的驳斥“名不正言不顺”,他自是不会就此罢休,于是朝廷上下针对“改桑回稻”的奏疏如雪片一般飞到大明内阁,李芳和陈洪、黄锦驳斥奏疏的硃批勾得凌厉异常,但是仍止不住“群情激愤”的官员们。
“改桑回稻”这件事情在发酵,而且正在朝着危险的方向发展,这是嘉靖皇帝所忌惮的,他在权术上是普天下最明白的人,他知道大明权力中心的游戏规则,即“皇帝是天下之主,是所有百姓的‘君父’,但满朝文武大臣身为皇帝的‘臣子’,也是‘儿子’一般的身份,‘君父’做错了事情,‘儿子’自是要力谏,乃至于死谏,而‘君父’自是应当是个‘仁君’,必须听从‘儿子’们的劝谏,如若‘君父’一意孤行,那么‘君父’就是‘不义’的,那么这个‘君父’将遭受祖宗礼法和史书汗青的唾弃”。
这套游戏规则自太祖皇帝朱元璋制定,永乐大帝朱棣夯实,至今一百多年已经牢不可破,嘉靖皇帝虽是史上罕见的强悍君王,但是他仍是只能遵守这套游戏规则。
而且一如严世蕃所料,嘉靖皇帝在“改桑回稻”这件事情上着实是“名不正言不顺”,因为“以农立国”是大明之国本,改稻田为桑田着实是违背祖宗规制之事,这“道理”嘉靖皇帝着实是不占优势,所以在严党汹涌的攻势之下,嘉靖皇帝只能松口,表示为守护大明的祖宗和国本,可以“酌情”在江南实行“改桑回稻”之策,只是施行此政策时,不得强行兼并,不得损害百姓财产性命。
但是那位清正官员没有听胡宗宪的,他知道胡宗宪是能力极强的实干官员,绝非一个怕事的官僚,但是他更知道,胡宗宪是严党的人,更直接地说,胡宗宪是严嵩的学生,是严党最得力的人物。
这位清正官员自诩“清流”,自然是绝不与严党同流合污的,所以谁劝他都行,胡宗宪则是万万不能劝他,胡宗宪这般一劝,他这奏疏还非上不可了。
于是这位清正官员无视南直隶总督胡宗宪的劝阻,毅然上疏嘉靖皇帝,陈述了江南大量稻田被改成桑田的事实,但是这位官员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听从了胡宗宪的一些劝告,他没有作出太激进的言论,只是建议“遏止这个状况”。
但是一如胡宗宪所料,这位清正官员的奏疏一上,那些豪门权贵内心的鬼怪就被“一股脑地放出来”了,因为他们再这个奏疏陈述的事实中看见兼并土地的契机和机会,因为“稻田改成桑田”这事直接地涉及土地的使用和分配,中间大有文章可为。
这位清正官员认为胡宗宪是严党的人,所以不听胡宗宪的话,但是他这个奏疏恰恰中了严党下怀,因为很大程度上严党正是江南权贵在朝廷的代言人,严世蕃和手下得力的爪牙们一商量,立马就拿准了一个主意,既然“稻田可以改成桑田”,那么“桑田也可以改回稻田”,只要这土地倒腾起来,这土地的用途变化起来,江南的权贵就有空间可以腾挪,就可以施展他们的“本事”。
于是内阁阁员、户部尚书严世蕃带头上疏嘉靖皇帝,“农事”是大明的国本所在,“稻田”是祖宗立国的根基,南直隶的百姓将大批农田改成桑田,这着实是动摇国本的大逆不道之事,而栽种这么多的桑田无非是为了织卖丝绸,大明的祖制素来不鼓励商贸之事,这般大兴商贸之事,更是要陷江南于动乱之中,所以朝廷必须立即严下律令,勒令江南百姓将桑田改回稻田,即“改桑回稻”。
严世蕃的奏疏素来是有理有据,义正词严,这封奏疏更是不例外,让人找不到可挑剔的由头。
但是嘉靖皇帝不是傻子,甚至可以说嘉靖皇帝是天底下最精明的人物之一,他的“奴才”李芳更是天底下第一等的明白人,他们都看出来严世蕃这背后的文章,根本上无非是为了给江南权贵方便行土地兼并之事。
嘉靖皇帝身为“君父”,身为这个“家天下”的大家长,他自是不会在这般的事情上和严党站在一起的,如果江南乱了,他的这个家可就糜烂了。
所以嘉靖皇帝严厉驳斥了严世蕃的奏疏,然而严世蕃自然不是李芳那般的“奴才”,严世蕃的身份在根本上仍是“士大夫”,他是有“与皇帝共治天下”之“天职”的,所以他凑准了这件事情有大利好可图,而且嘉靖皇帝的驳斥“名不正言不顺”,他自是不会就此罢休,于是朝廷上下针对“改桑回稻”的奏疏如雪片一般飞到大明内阁,李芳和陈洪、黄锦驳斥奏疏的硃批勾得凌厉异常,但是仍止不住“群情激愤”的官员们。
“改桑回稻”这件事情在发酵,而且正在朝着危险的方向发展,这是嘉靖皇帝所忌惮的,他在权术上是普天下最明白的人,他知道大明权力中心的游戏规则,即“皇帝是天下之主,是所有百姓的‘君父’,但满朝文武大臣身为皇帝的‘臣子’,也是‘儿子’一般的身份,‘君父’做错了事情,‘儿子’自是要力谏,乃至于死谏,而‘君父’自是应当是个‘仁君’,必须听从‘儿子’们的劝谏,如若‘君父’一意孤行,那么‘君父’就是‘不义’的,那么这个‘君父’将遭受祖宗礼法和史书汗青的唾弃”。
这套游戏规则自太祖皇帝朱元璋制定,永乐大帝朱棣夯实,至今一百多年已经牢不可破,嘉靖皇帝虽是史上罕见的强悍君王,但是他仍是只能遵守这套游戏规则。
而且一如严世蕃所料,嘉靖皇帝在“改桑回稻”这件事情上着实是“名不正言不顺”,因为“以农立国”是大明之国本,改稻田为桑田着实是违背祖宗规制之事,这“道理”嘉靖皇帝着实是不占优势,所以在严党汹涌的攻势之下,嘉靖皇帝只能松口,表示为守护大明的祖宗和国本,可以“酌情”在江南实行“改桑回稻”之策,只是施行此政策时,不得强行兼并,不得损害百姓财产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