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开海与刘赐的崛起(四)(1/1)
第九百八十九章 开海与刘赐的崛起(四)
刘赐心里头粗略盘算了一下,问道:“这般体量的大船足有四十艘?”
白芷若说道:“差不离,现在快寅时了,这些商船都是准备明天出海的,现在就在这里准备,明天就会全部出海去。”
白芷若又向刘赐解释:“为了扩大这商贸的规模,如今不是每艘船都收足两成的赋税,像这些大商船,收的赋税要更低些,一般来说一艘船会减免半成的赋税,这些商客可能还会和同济会借银钱,如若借的钱足够多,比如在一万两以上,同济会收足了利息,就会再给赋税打一个折扣,还有,这些商船如若做完生意平安归来,还回到双屿港做下一次生意,下一次生意的赋税也会减免半成左右,所以这些大商船的赋税收下来,大概只有贸易总额的一成。”
刘赐从小在青楼看着青楼的生意路子,这些“减赋税”、“贷款减税”、“回头客减税”的路子他自是十分熟悉,这些生意的原理都比较相似,只是同济会是个玩转银钱的大盘子,这里头的银钱运转的手段还需要深入地去学习。
刘赐笑道:“这着实是太好了,做生意就是这般,常做常有,双屿港这个盘子放在这里,多做生意是做,少做生意也是做,还不如每单生意少赚点钱,多做几单生意,这样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白芷若说道:“姚叔父也是这般说,生意常做常有,不在于一时赚得多少钱。”
刘赐向港口的深处望去,只见在这片出海的湾口的深处,还有被称为“内湾”的一片海湾,这片海湾呈半月形,里面主要囤聚着准备在这个双屿港出海的船只,刘赐看见这般的深夜,那“内湾”里面也是一片摇曳的灯火,显然里面也停泊着大量的船只,那些船只也在筹备着出海。
刘赐问道:“那内湾里头也有很多船?”
白芷若说道:“每天最先出海的,都是这些大户人家的大船,这四十来艘大船都出海之后,才轮得到那些小船,内湾里头那些船都是在等着出海的呢。”
刘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灯火,他自是想得到,肯定不止这些大豪门的大商船要出洋去贸易,那些较一般的豪门,还有那些大小商帮,他们必定也有船只要贸易,显然他们的船只都还停在内湾,还没排得上队。
白芷若看着那“内湾”的船只越积越多,她叹息一声,说道:“这船只越聚越多,再这么聚积下去,这内湾都容不下这么多船了,柳姐姐每天看着这个事情,可把她愁坏了。”
刘赐瞧着那些船只的数量,那灯火连成了一大片,着实是有些惊人,他说道:“那为何不让这些船只走得快一些?让这些大船快些走完,那些小船不就可以出去了吗?”
白芷若说道:“我们是恨不得让这些船走得快些,但是那些太监要配合才行啊。”
说着,白芷若看向岸上,只见那出海的口岸上,同济会穿着黑衣的官员来回忙碌着,那里还摆放着一个竹木搭成的凉亭,凉亭里头坐着两名太监,一名太监在打着盹,一名太监正悠哉地抿着茶,一名同济会官员在向他请示着什么,这个太监不耐烦地皱着眉,对着同济会官员一通呵斥。
白芷若接着说道:“这出洋的船都要经过这些江南织造局派来的太监通过,这些爷可不好伺候,所以柳姐姐让你赶紧回来,你得去找黄锦,让他管管这些太监,或者多派几个太监来,眼下只有两个太监,而且这两个太监还不顶用,这样我们的船只自是走得慢,我们同济会的人忙了一大通,把前面的事情都料理得妥妥当当地,但是就是在这最后这两个太监这里卡了进度……”
白芷若话没说完,刘赐的脸已经冷下来,他向那两个太监努了努嘴,说道:“往那边去,靠岸。”
白芷若让船夫把船驾过去,靠在了口岸的出口处,靠在那两个太监的凉亭前。
刘赐走上岸来,他看了看此时靠在岸边的大船,那艘大船上飘着一张挂着白底黑字的“吴”字的大旗,显然这是姑苏吴家的商船,这商船的船头漆着鎏金的色彩,显出吴家的富贵,若是单论掌控财富的体量,吴家并不比姚家逊色,只是姚家执掌着江南织造局,这才压过吴家一头。
此时这吴家的大船显然已经整装待发,那同济会的官员也已经验齐了吴家的商货,此时同济会官员正半跪在那个醒着的太监面前,在恳请那个太监签字。
刘赐心里头粗略盘算了一下,问道:“这般体量的大船足有四十艘?”
白芷若说道:“差不离,现在快寅时了,这些商船都是准备明天出海的,现在就在这里准备,明天就会全部出海去。”
白芷若又向刘赐解释:“为了扩大这商贸的规模,如今不是每艘船都收足两成的赋税,像这些大商船,收的赋税要更低些,一般来说一艘船会减免半成的赋税,这些商客可能还会和同济会借银钱,如若借的钱足够多,比如在一万两以上,同济会收足了利息,就会再给赋税打一个折扣,还有,这些商船如若做完生意平安归来,还回到双屿港做下一次生意,下一次生意的赋税也会减免半成左右,所以这些大商船的赋税收下来,大概只有贸易总额的一成。”
刘赐从小在青楼看着青楼的生意路子,这些“减赋税”、“贷款减税”、“回头客减税”的路子他自是十分熟悉,这些生意的原理都比较相似,只是同济会是个玩转银钱的大盘子,这里头的银钱运转的手段还需要深入地去学习。
刘赐笑道:“这着实是太好了,做生意就是这般,常做常有,双屿港这个盘子放在这里,多做生意是做,少做生意也是做,还不如每单生意少赚点钱,多做几单生意,这样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白芷若说道:“姚叔父也是这般说,生意常做常有,不在于一时赚得多少钱。”
刘赐向港口的深处望去,只见在这片出海的湾口的深处,还有被称为“内湾”的一片海湾,这片海湾呈半月形,里面主要囤聚着准备在这个双屿港出海的船只,刘赐看见这般的深夜,那“内湾”里面也是一片摇曳的灯火,显然里面也停泊着大量的船只,那些船只也在筹备着出海。
刘赐问道:“那内湾里头也有很多船?”
白芷若说道:“每天最先出海的,都是这些大户人家的大船,这四十来艘大船都出海之后,才轮得到那些小船,内湾里头那些船都是在等着出海的呢。”
刘赐看着那密密麻麻的灯火,他自是想得到,肯定不止这些大豪门的大商船要出洋去贸易,那些较一般的豪门,还有那些大小商帮,他们必定也有船只要贸易,显然他们的船只都还停在内湾,还没排得上队。
白芷若看着那“内湾”的船只越积越多,她叹息一声,说道:“这船只越聚越多,再这么聚积下去,这内湾都容不下这么多船了,柳姐姐每天看着这个事情,可把她愁坏了。”
刘赐瞧着那些船只的数量,那灯火连成了一大片,着实是有些惊人,他说道:“那为何不让这些船只走得快一些?让这些大船快些走完,那些小船不就可以出去了吗?”
白芷若说道:“我们是恨不得让这些船走得快些,但是那些太监要配合才行啊。”
说着,白芷若看向岸上,只见那出海的口岸上,同济会穿着黑衣的官员来回忙碌着,那里还摆放着一个竹木搭成的凉亭,凉亭里头坐着两名太监,一名太监在打着盹,一名太监正悠哉地抿着茶,一名同济会官员在向他请示着什么,这个太监不耐烦地皱着眉,对着同济会官员一通呵斥。
白芷若接着说道:“这出洋的船都要经过这些江南织造局派来的太监通过,这些爷可不好伺候,所以柳姐姐让你赶紧回来,你得去找黄锦,让他管管这些太监,或者多派几个太监来,眼下只有两个太监,而且这两个太监还不顶用,这样我们的船只自是走得慢,我们同济会的人忙了一大通,把前面的事情都料理得妥妥当当地,但是就是在这最后这两个太监这里卡了进度……”
白芷若话没说完,刘赐的脸已经冷下来,他向那两个太监努了努嘴,说道:“往那边去,靠岸。”
白芷若让船夫把船驾过去,靠在了口岸的出口处,靠在那两个太监的凉亭前。
刘赐走上岸来,他看了看此时靠在岸边的大船,那艘大船上飘着一张挂着白底黑字的“吴”字的大旗,显然这是姑苏吴家的商船,这商船的船头漆着鎏金的色彩,显出吴家的富贵,若是单论掌控财富的体量,吴家并不比姚家逊色,只是姚家执掌着江南织造局,这才压过吴家一头。
此时这吴家的大船显然已经整装待发,那同济会的官员也已经验齐了吴家的商货,此时同济会官员正半跪在那个醒着的太监面前,在恳请那个太监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