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重建军队(三)(1/1)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重建军队(三)
黄锦靠着刘赐建功立业,又拿足了刘赐的好处,所以他自是没有办法阻止刘赐的组建军队的行动,而他感到奇怪的是,他感觉到嘉靖皇帝对于刘赐组建军队的行动似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黄锦一开始还理解为嘉靖皇帝急于“下西洋求长生”的事情,所以放任刘赐去折腾,但是这般长的时间下来,黄锦又觉得这其中似乎不太简单,嘉靖皇帝似乎有意放任刘赐,但是黄锦没有过多的猜测,他只要保证自己没有过失就行了。
在同济会的支持下,在黄锦的庇护下,刘赐组建军队的大计顺利地执行着,很快,到了嘉靖四十三年的年底,他的军队已经成型,将士们的训练也基本成了规模,他的这支军队很快成了大明海疆最强大的一支海上力量。
这支三万精锐、百艘战舰的大军如今光明正大地以“王师”之名驻扎在双屿港上,它的威势无疑震慑了整个大明的海疆,使得弗朗机人、各方倭寇势力集团都不敢撄其锋芒,在这一年的年底,刘赐派出了这支精锐以双屿港为中心南北两头出击,北向沿着通往日本的航线扫荡,南向沿着通往吕宋的航线扫荡,大规模地攻击了航线沿途的各路拦阻势力。
这场扫荡宛如风卷残云一般,尤其是北向往日本的航线原本盘踞着诸多倭寇势力,这些倭寇集团靠着瓜分同济会的商贸利益而生存,而如今刘家军的出击传递了一个强硬无比的信号“不许染指同济会的地盘”。
这些倭寇集团的军事势力并不小,但是在刘赐扩充的刘家军面前几乎没有还手之力,除了几场有规模的决战之外,大多数的扫荡都是如同摧枯拉朽一般,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双屿港南北双向的航线已经被扫荡一空,盘踞在大明海疆侵扰同济会商贸的倭寇势力在同济会的打击之下在外洋已经难以生存,于是越发地退避到沿海的地域,这也影响了戚继光和俞大猷等“抗倭”的作战态势,他们面对更大的压力,但是也因为同济会和刘家军的扫荡,各大倭寇集团的力量被削弱,改观了抗倭的艰难局面。
自从进入嘉靖四十三年,黄锦就拼命地催促刘赐下西洋,而刘赐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组建军队的时间,到了这一年的年底,距离嘉靖皇帝下令让他下西洋已经过去两年,这已经拖了太长的时间,而刘赐也着实没有什么退路和托辞了。
在嘉靖四十三年的年末,在完成了对倭寇的扫荡战事之后,刘赐终于从双屿港出发,开始了大明朝继郑和之后第八次下西洋的壮举。
刘赐从刘家军中挑选了最精锐和最亲信的一万名兵士,以及三十艘战舰,等于挑出了刘家军三分之一的精锐兵力,用以下西洋,剩下的两万名将士将维持着同济会的稳定和地位,这是刘赐耗费了这般长的时间扩充军队的根本目的,有这两万精锐在,同济会就有硬实力,他这一下西洋恐怕得两三年时间,他担心在这期间朝廷要对同济会下手,而如今有这支军队在,朝廷哪怕想对同济会下手,也没那么容易。
刘赐耗尽了心思安排同济会的事务,他严密地布置了刘家军的防务和舰队每日巡航的路线,这能确保在两年之内同济会的航线不会遭受重大的侵扰,同时他妥善了分配了同济会和刘家军内部的事务,同济会由姚无忌全权掌控,而刘家军的帅令分成两片,一片在姚无忌的手里,一片在红袖的手里,只有两片帅令同时出示,刘家军的军令才能执行下去。
刘赐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他定在嘉靖四十三年的冬至出发下西洋。
在嘉靖四十三年的十一月十日,也就是出发的前夕,他最后一次来到灵隐寺,这筹备建军队的两年来他唯有的轻松的时候就是来到灵隐寺,这里有他的母亲,他的叔父,还有知己柳咏絮。
白芷若和红袖也经常伴着刘赐来到灵隐寺,这里成了最让他们安心舒适的地方,这两年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的考验,但是就算再难再累,他们来到灵隐寺听到禅钟敲响,听见刘望舒讲诵佛经,他们的心绪就自然地放松下来了。
这一天刘赐和红袖、白芷若一起来到灵隐寺,冬至也被带来了,这是他们在出发前最后一次相聚,刘望舒筹备了斋饭,众人在那后山狭窄的禅房里一起吃了一顿饭。
黄锦靠着刘赐建功立业,又拿足了刘赐的好处,所以他自是没有办法阻止刘赐的组建军队的行动,而他感到奇怪的是,他感觉到嘉靖皇帝对于刘赐组建军队的行动似乎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黄锦一开始还理解为嘉靖皇帝急于“下西洋求长生”的事情,所以放任刘赐去折腾,但是这般长的时间下来,黄锦又觉得这其中似乎不太简单,嘉靖皇帝似乎有意放任刘赐,但是黄锦没有过多的猜测,他只要保证自己没有过失就行了。
在同济会的支持下,在黄锦的庇护下,刘赐组建军队的大计顺利地执行着,很快,到了嘉靖四十三年的年底,他的军队已经成型,将士们的训练也基本成了规模,他的这支军队很快成了大明海疆最强大的一支海上力量。
这支三万精锐、百艘战舰的大军如今光明正大地以“王师”之名驻扎在双屿港上,它的威势无疑震慑了整个大明的海疆,使得弗朗机人、各方倭寇势力集团都不敢撄其锋芒,在这一年的年底,刘赐派出了这支精锐以双屿港为中心南北两头出击,北向沿着通往日本的航线扫荡,南向沿着通往吕宋的航线扫荡,大规模地攻击了航线沿途的各路拦阻势力。
这场扫荡宛如风卷残云一般,尤其是北向往日本的航线原本盘踞着诸多倭寇势力,这些倭寇集团靠着瓜分同济会的商贸利益而生存,而如今刘家军的出击传递了一个强硬无比的信号“不许染指同济会的地盘”。
这些倭寇集团的军事势力并不小,但是在刘赐扩充的刘家军面前几乎没有还手之力,除了几场有规模的决战之外,大多数的扫荡都是如同摧枯拉朽一般,不过两个月的时间,双屿港南北双向的航线已经被扫荡一空,盘踞在大明海疆侵扰同济会商贸的倭寇势力在同济会的打击之下在外洋已经难以生存,于是越发地退避到沿海的地域,这也影响了戚继光和俞大猷等“抗倭”的作战态势,他们面对更大的压力,但是也因为同济会和刘家军的扫荡,各大倭寇集团的力量被削弱,改观了抗倭的艰难局面。
自从进入嘉靖四十三年,黄锦就拼命地催促刘赐下西洋,而刘赐总是以各种理由拖延,给自己争取到更多的组建军队的时间,到了这一年的年底,距离嘉靖皇帝下令让他下西洋已经过去两年,这已经拖了太长的时间,而刘赐也着实没有什么退路和托辞了。
在嘉靖四十三年的年末,在完成了对倭寇的扫荡战事之后,刘赐终于从双屿港出发,开始了大明朝继郑和之后第八次下西洋的壮举。
刘赐从刘家军中挑选了最精锐和最亲信的一万名兵士,以及三十艘战舰,等于挑出了刘家军三分之一的精锐兵力,用以下西洋,剩下的两万名将士将维持着同济会的稳定和地位,这是刘赐耗费了这般长的时间扩充军队的根本目的,有这两万精锐在,同济会就有硬实力,他这一下西洋恐怕得两三年时间,他担心在这期间朝廷要对同济会下手,而如今有这支军队在,朝廷哪怕想对同济会下手,也没那么容易。
刘赐耗尽了心思安排同济会的事务,他严密地布置了刘家军的防务和舰队每日巡航的路线,这能确保在两年之内同济会的航线不会遭受重大的侵扰,同时他妥善了分配了同济会和刘家军内部的事务,同济会由姚无忌全权掌控,而刘家军的帅令分成两片,一片在姚无忌的手里,一片在红袖的手里,只有两片帅令同时出示,刘家军的军令才能执行下去。
刘赐将一切都安排妥当之后,他定在嘉靖四十三年的冬至出发下西洋。
在嘉靖四十三年的十一月十日,也就是出发的前夕,他最后一次来到灵隐寺,这筹备建军队的两年来他唯有的轻松的时候就是来到灵隐寺,这里有他的母亲,他的叔父,还有知己柳咏絮。
白芷若和红袖也经常伴着刘赐来到灵隐寺,这里成了最让他们安心舒适的地方,这两年他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的考验,但是就算再难再累,他们来到灵隐寺听到禅钟敲响,听见刘望舒讲诵佛经,他们的心绪就自然地放松下来了。
这一天刘赐和红袖、白芷若一起来到灵隐寺,冬至也被带来了,这是他们在出发前最后一次相聚,刘望舒筹备了斋饭,众人在那后山狭窄的禅房里一起吃了一顿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