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西洋?征途(三)(1/1)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章 西洋?征途(三)
刘赐身为舰队的总司令和青龙的指挥官,他能做的事情其实不多,因为他的这支舰队经营多年,运转已经太过严密,各级军官都有丰富的经验,他们按部就班地依照计划行事,只要不出什么乱子,刘赐就不需要发号什么施令。
刘赐最留意的是天气,对于他的航行来说,最大的变数就是天气,但是他选在入冬时节南下,这是天气最平稳的时候,能够避过夏秋时的台风,他看着眼前大洋日光清亮的景象,他自是放心了许多。
刘赐日常就在龙首的指挥室里查看海图,这些海图都是传自郑和七下西洋时的图纸,这些图纸储放在司礼监的书架底下,光是海图就储了有一大箱子,刘赐派出了五十多名最优秀的导航师傅和制图师傅,还从弗朗机人那里聘请了多名最有经验的航海师,他们将郑和这些航海图纸重新编制整理,制出了一张准确无误的大海图。
刘赐凭着这张大海图能够清楚地估量自己的方位和方向,到了这一天的夜幕降临,刘赐通过海图可以准确地估算自己已经来到福建的海疆,明天他们将抵达广东的海疆,然后他们将往南偏西的方向继续航行,在半个月后大概能够抵达位于交趾的占城。
占城是郑和当年下西洋的第一站,这里如今被当地蛮人建立的“后黎朝”所掌控,刘赐的舰队没有在占城过多的停留,毕竟这一程他们并不像当年的郑和一样是为了“宣扬国威”,或者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地下落,刘赐的目的只是去那最遥远的天方麦加。
刘赐在占城做了一些简单的补给,然后又行出发,他的舰队沿着海岸线向西绕行,在半个月后抵达了暹罗国,暹罗国与华夏帝国历来交往密切,在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前后几十年间,暹罗国是大明最殷勤进贡的藩属国之一,如今郑和已经故去一百多年,但是暹罗国仍是保持着对大明王朝的朝贡礼节。
刘赐的船队依然低调地行事,他们在暹罗主要补充了一些淡水,还有一些稻米,停留了不过五天时间,又再次出发南下。
这一次从暹罗南下的航行是真正开始考验刘家军的航海技艺了,因为从暹罗南下的这片海域西边有一道纵贯的大陆阻隔,东面是广阔大洋,所以这里的水流和风向颇为复杂,加上沿途没有宽阔的陆地可以停靠,所以航行变得越发的艰难。
从暹罗南下,如若顺利,会在大约二十天之后抵达苏门答腊岛,可以说刘赐选择在冬季出发,主要为的就是应对这段航程,因为冬季的季风比较平稳,不容易出现太厉害的风浪。
而这段航程还有一个艰难之处,是因为这片海域是弗朗机人的地盘,弗朗机人自西方而来,他们必须经过苏门答腊岛的海峡,然后再北上来到吕宋,而后才抵达大明的海疆开始贸易。
所以在苏门答腊岛到暹罗、吕宋的这片海域是弗朗机人的舰船频繁来往的海域,而弗朗机人自从来到东方,极少见到其他帝国的船只航行在海上,他们自然对刘赐这支带有半官府性质的舰队怀有敌意。
刘赐为了应对险恶的风浪和防备弗朗机人的袭击,他放慢了航行的速度,让战舰形成较为紧密的阵型,以便相互支援。
这一路的航行还算平顺,舰队有几艘船只在风浪中受损,但是问题不大,舰队顺利地抵达了苏门答腊岛,刘赐指挥舰队在苏门答腊岛最大的港口“巨港”停泊下来,这是一个古老的港口,刘赐在海上贸易这么多年,自是知道这个港口的名声,早年已经有不少福建人、广东人渡海而来,来到苏门答腊岛,他们大都留在巨港,在这里建起了具有规模的港口建筑。
而刘赐对这“巨港”熟知,自是因为七年前他深入接触过的“平人”族群,这些“平人”大都是早年与洪武帝争天下的张士诚的旧部,张士诚势力被灭之后,他们逃亡到了苏门答腊一带,这些汉人因此成了四处漂泊不定的“平人”。
刘赐清楚地记得何满子和何初一,他在江南成了“江南王”之后,尝试过派人去找那伙“平人”的下落,但是这些“平人”已经离开了松江的入海口,大概又不知漂泊到哪里去了,可能去了吕宋,可能去了暹罗,也可能回了苏门答腊岛。
刘赐的舰队已经航行了近两月,他们在巨港驻扎下来,毕竟这里有比较多汉人的族裔,他们在这里补给和休整。
刘赐身为舰队的总司令和青龙的指挥官,他能做的事情其实不多,因为他的这支舰队经营多年,运转已经太过严密,各级军官都有丰富的经验,他们按部就班地依照计划行事,只要不出什么乱子,刘赐就不需要发号什么施令。
刘赐最留意的是天气,对于他的航行来说,最大的变数就是天气,但是他选在入冬时节南下,这是天气最平稳的时候,能够避过夏秋时的台风,他看着眼前大洋日光清亮的景象,他自是放心了许多。
刘赐日常就在龙首的指挥室里查看海图,这些海图都是传自郑和七下西洋时的图纸,这些图纸储放在司礼监的书架底下,光是海图就储了有一大箱子,刘赐派出了五十多名最优秀的导航师傅和制图师傅,还从弗朗机人那里聘请了多名最有经验的航海师,他们将郑和这些航海图纸重新编制整理,制出了一张准确无误的大海图。
刘赐凭着这张大海图能够清楚地估量自己的方位和方向,到了这一天的夜幕降临,刘赐通过海图可以准确地估算自己已经来到福建的海疆,明天他们将抵达广东的海疆,然后他们将往南偏西的方向继续航行,在半个月后大概能够抵达位于交趾的占城。
占城是郑和当年下西洋的第一站,这里如今被当地蛮人建立的“后黎朝”所掌控,刘赐的舰队没有在占城过多的停留,毕竟这一程他们并不像当年的郑和一样是为了“宣扬国威”,或者是为了寻找建文帝地下落,刘赐的目的只是去那最遥远的天方麦加。
刘赐在占城做了一些简单的补给,然后又行出发,他的舰队沿着海岸线向西绕行,在半个月后抵达了暹罗国,暹罗国与华夏帝国历来交往密切,在当年郑和下西洋的前后几十年间,暹罗国是大明最殷勤进贡的藩属国之一,如今郑和已经故去一百多年,但是暹罗国仍是保持着对大明王朝的朝贡礼节。
刘赐的船队依然低调地行事,他们在暹罗主要补充了一些淡水,还有一些稻米,停留了不过五天时间,又再次出发南下。
这一次从暹罗南下的航行是真正开始考验刘家军的航海技艺了,因为从暹罗南下的这片海域西边有一道纵贯的大陆阻隔,东面是广阔大洋,所以这里的水流和风向颇为复杂,加上沿途没有宽阔的陆地可以停靠,所以航行变得越发的艰难。
从暹罗南下,如若顺利,会在大约二十天之后抵达苏门答腊岛,可以说刘赐选择在冬季出发,主要为的就是应对这段航程,因为冬季的季风比较平稳,不容易出现太厉害的风浪。
而这段航程还有一个艰难之处,是因为这片海域是弗朗机人的地盘,弗朗机人自西方而来,他们必须经过苏门答腊岛的海峡,然后再北上来到吕宋,而后才抵达大明的海疆开始贸易。
所以在苏门答腊岛到暹罗、吕宋的这片海域是弗朗机人的舰船频繁来往的海域,而弗朗机人自从来到东方,极少见到其他帝国的船只航行在海上,他们自然对刘赐这支带有半官府性质的舰队怀有敌意。
刘赐为了应对险恶的风浪和防备弗朗机人的袭击,他放慢了航行的速度,让战舰形成较为紧密的阵型,以便相互支援。
这一路的航行还算平顺,舰队有几艘船只在风浪中受损,但是问题不大,舰队顺利地抵达了苏门答腊岛,刘赐指挥舰队在苏门答腊岛最大的港口“巨港”停泊下来,这是一个古老的港口,刘赐在海上贸易这么多年,自是知道这个港口的名声,早年已经有不少福建人、广东人渡海而来,来到苏门答腊岛,他们大都留在巨港,在这里建起了具有规模的港口建筑。
而刘赐对这“巨港”熟知,自是因为七年前他深入接触过的“平人”族群,这些“平人”大都是早年与洪武帝争天下的张士诚的旧部,张士诚势力被灭之后,他们逃亡到了苏门答腊一带,这些汉人因此成了四处漂泊不定的“平人”。
刘赐清楚地记得何满子和何初一,他在江南成了“江南王”之后,尝试过派人去找那伙“平人”的下落,但是这些“平人”已经离开了松江的入海口,大概又不知漂泊到哪里去了,可能去了吕宋,可能去了暹罗,也可能回了苏门答腊岛。
刘赐的舰队已经航行了近两月,他们在巨港驻扎下来,毕竟这里有比较多汉人的族裔,他们在这里补给和休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