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九十章月港(三)(1/1)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月港(三)
“月港”建成的消息震动了朝廷,一直支持月港建设的徐阶、张居正等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宣称“江南商帮在两个月之内就办成了港口,如若交给朝廷的人办,怕是两年都办不出来”。
在月港建设之时,东南沿海的百姓已经嗅到了朝廷“开放海禁”的气息,而随着“月港”的建成,朝廷终于下发命令,明令“废除海禁之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在福建月港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民间外洋贸易并征纳税赋,月港为大明唯一通商口岸”。
这个明令转眼间震撼天下,大明王朝二百年的“封关禁海”之策终于正式废止,天下百姓的目光纷纷投向月港,不仅东南沿海素来有商贸习俗的百姓趋向月港,更有大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百姓闻知“对外洋贸易自此合法”的消息之后将商货贩往月港。
月港的开放使隆庆一朝的“新气象”达到了极盛,自此倭寇横行数十年的大明海疆摆脱了海盗猖獗之苦,大明百姓免去了海禁的禁锢,人民更是迫不及待地将商货运到月港来进行贸易。
同济会高效而严密地运转着,庞大的月港如同一个胸怀宽广的巨人屹立在九龙江入海口,接纳着整个大明往外洋贸易的商客。
六月已经有十万以上的商客来到月港,月港周遭已经形成了密集了村落,到了七月,来到月港贸易的商客已经超过二十万,同济会在月港原本是预备了大量的地方供往来的商客住宿,谁知同济会本来已是用最大的估计预算这些土地需求,但仍然是不够,因为往来的商客太多,在同济会的周围又形成了一些密集的囤聚村落。
刘赐一方面推动着月港繁盛地开展着商贸,一方面推动同济会进占厦门岛、金门岛,并开始朝着台湾岛进占。
到了七月份,月港的商贸终于越来越有条理,同济会再次向大明天下展现了它强大的力量,在两个多月的时日内,同济会已经将月港这般天下最庞大的商贸盘子做得井井有条,同济会那数万名骨干官员展现了他们极高的素质和经验。
在七月中旬,一艘舰船从钱塘江入海,沿着大明的海岸线往月港驶来,那船上载着姚无忌和柳咏絮,姚无忌卧在床榻上,刘赐书信和他说了这月港的开海之事,他坚持要来看一看,于是在柳咏絮的主持下,同济会派出了船只送姚无忌前来月港。
姚无忌在早晨时分抵达月港港口,他的小船停在港口外头,久久没有入港,姚无忌撑起身子看着外面的大洋,只见数不清的船只在这港口内外穿梭着,那出入港口的船只流动几乎没有停止过,整座港口正高效地运转着。
姚无忌看到他一生中盼望的景象,大明的商船自由地在港口出入,扬帆将大明百姓的货物远贩外洋,他终于看到大明真正地开放海禁。
柳咏絮陪着姚无忌,她看着这月港繁盛的景象,自是也十分激动,她对姚无忌说道:“叔父,这才刚开始呢,来之前我还接到消息,连四川都有大批的商客筹备了商货前往月港而来,整个大明天下都在向往月港。”
姚无忌虚弱地笑道:“是啊,谁不想将商货远贩外洋,谁不想努力干活,生产多一些物事卖给东洋人西洋人赚银钱?大明的国运自此扭转了。”
柳咏絮喃喃叹道:“是啊,大明的国运也扭转了,嘉靖一朝衰颓了三四十年之久,如今终于又复昌盛了。”
姚无忌说道:“从此大明百姓多了一条活路,可以生产商货挣钱,会有越来越多的银子进入大明,大明民间百姓的劳动力被激发,民间有钱,国库通过收税赋也会有钱,这样一来,大明会充满生气。”
姚无忌的船只驶入月港,刘赐带着姚无忌在月港好生了看了一圈,姚无忌精神矍铄,月港的规模已经奠定,港口里面虽然繁乱但是显出条理,各地来的商客在这里聚集,同济会的军队往来巡视着,这些天南地北的客商齐聚一起,但是没生起什么混乱。
刘赐对姚无忌说道:“叔父,港口已经运转起来,在今年年末码头、市集、旅居住地等地方基本就都建好了,再有明年一年的时日,月港就会变成天底下第一大港口,不仅是咱们大明的天底下,更是这片苍穹之下的天底下,西洋人看到咱们的月港,一定也会为之咂舌!”
“月港”建成的消息震动了朝廷,一直支持月港建设的徐阶、张居正等人可以理直气壮地宣称“江南商帮在两个月之内就办成了港口,如若交给朝廷的人办,怕是两年都办不出来”。
在月港建设之时,东南沿海的百姓已经嗅到了朝廷“开放海禁”的气息,而随着“月港”的建成,朝廷终于下发命令,明令“废除海禁之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在福建月港设立督饷馆,负责管理民间外洋贸易并征纳税赋,月港为大明唯一通商口岸”。
这个明令转眼间震撼天下,大明王朝二百年的“封关禁海”之策终于正式废止,天下百姓的目光纷纷投向月港,不仅东南沿海素来有商贸习俗的百姓趋向月港,更有大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地的百姓闻知“对外洋贸易自此合法”的消息之后将商货贩往月港。
月港的开放使隆庆一朝的“新气象”达到了极盛,自此倭寇横行数十年的大明海疆摆脱了海盗猖獗之苦,大明百姓免去了海禁的禁锢,人民更是迫不及待地将商货运到月港来进行贸易。
同济会高效而严密地运转着,庞大的月港如同一个胸怀宽广的巨人屹立在九龙江入海口,接纳着整个大明往外洋贸易的商客。
六月已经有十万以上的商客来到月港,月港周遭已经形成了密集了村落,到了七月,来到月港贸易的商客已经超过二十万,同济会在月港原本是预备了大量的地方供往来的商客住宿,谁知同济会本来已是用最大的估计预算这些土地需求,但仍然是不够,因为往来的商客太多,在同济会的周围又形成了一些密集的囤聚村落。
刘赐一方面推动着月港繁盛地开展着商贸,一方面推动同济会进占厦门岛、金门岛,并开始朝着台湾岛进占。
到了七月份,月港的商贸终于越来越有条理,同济会再次向大明天下展现了它强大的力量,在两个多月的时日内,同济会已经将月港这般天下最庞大的商贸盘子做得井井有条,同济会那数万名骨干官员展现了他们极高的素质和经验。
在七月中旬,一艘舰船从钱塘江入海,沿着大明的海岸线往月港驶来,那船上载着姚无忌和柳咏絮,姚无忌卧在床榻上,刘赐书信和他说了这月港的开海之事,他坚持要来看一看,于是在柳咏絮的主持下,同济会派出了船只送姚无忌前来月港。
姚无忌在早晨时分抵达月港港口,他的小船停在港口外头,久久没有入港,姚无忌撑起身子看着外面的大洋,只见数不清的船只在这港口内外穿梭着,那出入港口的船只流动几乎没有停止过,整座港口正高效地运转着。
姚无忌看到他一生中盼望的景象,大明的商船自由地在港口出入,扬帆将大明百姓的货物远贩外洋,他终于看到大明真正地开放海禁。
柳咏絮陪着姚无忌,她看着这月港繁盛的景象,自是也十分激动,她对姚无忌说道:“叔父,这才刚开始呢,来之前我还接到消息,连四川都有大批的商客筹备了商货前往月港而来,整个大明天下都在向往月港。”
姚无忌虚弱地笑道:“是啊,谁不想将商货远贩外洋,谁不想努力干活,生产多一些物事卖给东洋人西洋人赚银钱?大明的国运自此扭转了。”
柳咏絮喃喃叹道:“是啊,大明的国运也扭转了,嘉靖一朝衰颓了三四十年之久,如今终于又复昌盛了。”
姚无忌说道:“从此大明百姓多了一条活路,可以生产商货挣钱,会有越来越多的银子进入大明,大明民间百姓的劳动力被激发,民间有钱,国库通过收税赋也会有钱,这样一来,大明会充满生气。”
姚无忌的船只驶入月港,刘赐带着姚无忌在月港好生了看了一圈,姚无忌精神矍铄,月港的规模已经奠定,港口里面虽然繁乱但是显出条理,各地来的商客在这里聚集,同济会的军队往来巡视着,这些天南地北的客商齐聚一起,但是没生起什么混乱。
刘赐对姚无忌说道:“叔父,港口已经运转起来,在今年年末码头、市集、旅居住地等地方基本就都建好了,再有明年一年的时日,月港就会变成天底下第一大港口,不仅是咱们大明的天底下,更是这片苍穹之下的天底下,西洋人看到咱们的月港,一定也会为之咂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