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泾水渠成!赏功不欺心!(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嬴政看着百姓,目光坚定,随即,两眼划到了渭水之上,道:“百姓们,寡人是嬴政。”
    百姓们顿时激动的热泪不已。
    “大秦万年,大王万岁。”
    嬴政回道:“大秦万年,秦人万岁!”
    巨大的声音不绝,让山谷为之荡波,让四海为之震鸣。
    良久的歌颂之后。
    嬴政再次说道:“渭水滔滔,在秦国关中境内可谓是无有显阻,乃是天赐佳水,但是,寡人亦于历代先王一般,时长在想,为何我秦国拒守渭水百年,却坐失鱼盐航运之利?关中八百里秦川,千里无阻,为天下所无,可为何,秦国数百年,却荒芜薄收,民陷饥困。”
    嬴政的话。
    让在场陷入一片噤若。
    也许,远方的百姓听不见。
    但是,他们却能看到,那孤高在上的身影,此时却看起来,有一些悲凉和不甘。
    便如老秦人从来都是与天争夺生路一样。
    嬴政感怀的说道:“秦地民众朴实厚重,又化进戎狄部落近百年,尚武之风深植朝野,可是,我秦国却为何没有一支攻必克,战必胜的精锐之师。”
    嬴政的这番话。
    却是感触良多。
    秦国确实强,但是秦国这一百年来,打了多少败仗。
    或许,对外征战,是败多胜少,就说此前,从夷陵之战开始的五次大败,直到最近被李牧在东郡杀死了二十万人。
    可见,秦国的敌人,还是依旧强大。
    秦国还远远没有到达,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能狗一支军马能杀穿中原的地步。
    嬴政继续道:“方今天下列国争雄,国力消长为兴亡根本,何谓国力?其一,人口众多,民家富庶,田业兴旺。其二,国库充盈,财货粮食经得起连年大战于天灾饥荒之消耗,其三,民众于国府同心,举国凝聚如臂使指,其四,法令稳定,国内无动荡人祸,其五,甲兵强盛,有此五者,方堪称强国。”
    齐国使者,燕国使者,楚国使者以及其麾下官吏。
    一个个看着秦王。
    心中都是激动不已。
    “等等,我等好像不是秦人!!”
    他们差点都忘记了自己的身份,以为那高高在上的王,乃是他们国家的大王。
    不过。
    老秦人们,纷纷都在自豪之中。
    因为,嬴政说的五点,恰恰就是秦国一直都在努力的方向。
    嬴政道:“各国亦有各国强国之法,但,强国之道既有不同,便如冰炭不能同器,我秦国修建此大渠,或许,天下人都要说寡人好大喜功,但寡人却认为,天下列国之强,不足以效仿,必要为我大秦和秦国子民开辟一条天下从来不曾有,自古以来皆无的道路,这样,才会让秦国强二世,三世,万万世,一世之强还万世之强,如何取舍,天下人可见之,如今,大渠放水在即,寡人以为,此渭水大渠,必然是我秦国强盛之始!强国五者,十年之内,必然可以达成,是以,寡人及代表秦国历代先王,多谢百姓之赐!”
    嬴政深深的拜下。
    百姓们无不受其所震动。
    齐国使者心道;“齐王远不如也!哎!!”
    不仅是他们,就连山东士子们都升起了同样的想法,都为自己能选择来秦国而感到庆幸。
    其实,真正见过嬴政的人,并不多。
    而近日,秦王却是让他们感到自己的选择是如何正确。
    这一刻。
    很多人很多人,都意识到,秦国真的能一统天下。
    开创一个,古往今来皆无的大一统帝国,往前数两百年,在大的国家也就只会有秦国一半的大小,到时,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嬴政率领着全体大臣,在礼台上站好了阵型。
    李斯高声道:“吉时已到,秦王击鼓告天!”
    李斯洪亮的声音传遍了河谷。
    嬴政走上将台,来到鼓架前,将鼓架旁边的鼓槌拿到手中,愤然道:“秦王嬴政祷告上天,引泾水入洛,开渠灌田,秦国庶民生计之根本,天公旱秦,逼秦人于天争路,以血肉之躯奋力死战,方引得泾水东下,秦人不负上天,上天宁负秦国乎?愿上苍护佑秦国,保我泾水滔滔,长流不断,关中沃野,岁岁丰年,今泾水渠成,依国人心愿,依天下通例,泾水渠定名郑国渠。”
    嬴政用鼓槌奋力的击打着牛皮大鼓,隆隆之声震荡峡谷。
    李斯随即附言道:“秦王定名,泾水渠为郑国渠!”
    百姓们相互看去。
    郑国是谁,那是他们的大田令。
    此等名传千古的大渠,被秦王以郑国命名,郑国哪怕没有爵位,凭此一天,也足以留名千古。
    郑国热内盈眶。
    身边的李焕笑道:“当年,吾父便言,日后能超越他之人唯有郑国,想不到,此语今日一语成谶,可喜可贺!!!郑国日后,便是我水家先贤了。”
    “郑国万岁!郑国渠万岁!!!”
    呐喊声顿时淹没了河谷高源。
    郑国跑到台下,双膝跪地,热泪盈眶,抽泣哽咽,说道:“郑国何德何能!!!”
    随即,他知道自己此时是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