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白羽大箭(1/2)
李光弼带人射出第一波箭雨后,便紧跑几步,到了离董延光不远的地方。
董延光正待喊他,李光弼却抢先喊道:“董将军,此时撤兵,尚能保存余部。”
说完,李光弼返回原处,继续朝着石城堡射箭。
董延光心里沮丧,转眼看着自己那些步卒,心里明白李光弼说的对,趁着吐蕃人的箭雨被压制住,自己这边还可以撤回一些士卒。
可看到更多已经死去的士卒,董延光心里便是绝望了。可就在这时,他看到一名从城头上掉落下来的吐蕃人,正顺着山坡向下滚着------
这名赤着上身,脑门上插着一支羽箭的吐蕃人滚着滚着,直到了董延光等人这里才停了下来。这里山势缓和一些,那吐蕃人的尸身滚到这里后也就停了下来。
董延光仔细一看,这人长得白白胖胖的,腰间挂着的那把腰刀刀鞘上,镶金错银不说,还用一些红蓝宝石装饰着,显得很是豪华。
董延光知道,这人不是吐蕃贵族,就是大将军一级的人物。看到此人,董延光眼珠子一转,命人传令,“撤兵”。
而此时,李光弼和手下士卒,因为连续不断的放箭,手指俱已是鲜血淋漓。
遗尸数千,唐军撤退。
李光弼等人退回山下后,便命人上山收尸。可唐军士卒刚刚上到山上,吐蕃兵便朝着他们射箭。
李光弼心里纳闷,便赶紧派人飞报王忠嗣。王忠嗣此时在侧翼也派出人去收尸,也同样遭到吐蕃兵的袭击。
李光弼派人来汇报后,王忠嗣心知此事有异,便赶往李光弼处。先前与吐蕃人打仗,战后两军收尸,双方都不会难为。
这一次唐军收尸,吐蕃人却不让,王忠嗣觉得不仅仅是因为那里只有大唐士卒的尸身,而没有吐蕃人的原因。
两人见面后合计了一下,都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这时候,李光弼又说道:“要说那里没有吐蕃人的尸身,倒也不对,我亲眼看见从城墙上滚下一具吐蕃人的尸身,停在了那里。”
说着,李光弼指指山腰处。王忠嗣想起被自己射中的那人,身体就是倒向城外的。而这山势,那人一定会滚下来。
于是,他问道:“那吐蕃人的尸身何在?”
李光弼道:“被董将军的部下带走了。”
王忠嗣一听,便赶紧派人去找董延光。
此时,董延光带着他残存的人马,正躲在离唐军大部不远的地方喘气。喘息之余,董延光粗略地看了看,发现自己的人这会能喘气的不过三百人。
一战兵力折损九成,董延光知道自己离死不远了。若是石城堡打下来了还好,可石城堡还在吐蕃人的手里,想起自己给皇帝吹的牛,想起自己毛遂自荐之举,还想起张忠亮的来信,董延光便刷的一声将横刀抽了出来------
旁边站着的部将眼疾手快,不等董延光将横刀架在脖子上,他便一把抓住董延光的手,喊道:“将军、将军、将军不可自寻短见。”
董延光挣扎了两下,没有挣脱部将的手,便“唉”了一声,将横刀松开了。横刀落地,当啷一声,董延光也好似泄了心气,瘫坐在地上。
那部将将横刀捡起来,重新放回刀鞘。然后蹲在董延光身边细声说道:“将军,我部虽是折损大半,可有了这个,将军前程必然无忧。”
说着,那名部将的手指指向那具坦露着上身的尸身。
董延光看到这具尸身,猛然顿悟过来,心说我怎么把这事忘了?有了这尸身,不说升官,至少可以保自家无虞。
就在这时,王忠嗣派来的人找到了他。一听说王忠嗣让他带着吐蕃人的尸身去见他,董延光的眼珠子又转了起来。在他心里,他觉得是王忠嗣看上了这具吐蕃人的尸身。
《讨吐蕃制》诏书有云:节度将士以下,斩吐蕃赞普者,封异姓王;斩获大将军者,授大将军;获次以下者,节级授将军中郎将。
这意思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你斩获吐蕃人什么级别的官,大唐就授予你一样级别的官位和爵位。
董延光带回来的这具尸身,衣着华丽,都是上好的蜀绸做的,内里还衬以软貂皮,特别是他随身带着的那把腰刀,更是华贵无比。
董延光多年和吐蕃人打仗,知道这位一定是吐蕃的大将军一级的人物。大唐的大将军,品秩都在正三品以上,比节度使还要高半品。
这么一想,董延光就以为是王忠嗣派人来讨要尸身。董延光想了想,心说谁把这位吐蕃大将军射死的不重要,此时他在谁的手里才重要。
于是,董延光对那人说道:“你且去,我随后就到。”
打发走那人后,董延光快步走到那具尸身前仔细看着。这吐蕃大将军除了脑袋上中了一箭之外,并无其他重伤。
可这支白羽大箭董延光太熟悉了,整个陇右军中,除了节度使王忠嗣之外,没人用这种特制的白羽大箭。
董延光看看那支羽箭,又看看那名部将。那部将明白,尸身送到王忠嗣那里后,董延光最后的指望就没了。
于是,那部将朝前一步,抓住那支羽箭就想把它拔出来。可他试了几次,那支羽箭就像是长在那人脑袋上一样
董延光正待喊他,李光弼却抢先喊道:“董将军,此时撤兵,尚能保存余部。”
说完,李光弼返回原处,继续朝着石城堡射箭。
董延光心里沮丧,转眼看着自己那些步卒,心里明白李光弼说的对,趁着吐蕃人的箭雨被压制住,自己这边还可以撤回一些士卒。
可看到更多已经死去的士卒,董延光心里便是绝望了。可就在这时,他看到一名从城头上掉落下来的吐蕃人,正顺着山坡向下滚着------
这名赤着上身,脑门上插着一支羽箭的吐蕃人滚着滚着,直到了董延光等人这里才停了下来。这里山势缓和一些,那吐蕃人的尸身滚到这里后也就停了下来。
董延光仔细一看,这人长得白白胖胖的,腰间挂着的那把腰刀刀鞘上,镶金错银不说,还用一些红蓝宝石装饰着,显得很是豪华。
董延光知道,这人不是吐蕃贵族,就是大将军一级的人物。看到此人,董延光眼珠子一转,命人传令,“撤兵”。
而此时,李光弼和手下士卒,因为连续不断的放箭,手指俱已是鲜血淋漓。
遗尸数千,唐军撤退。
李光弼等人退回山下后,便命人上山收尸。可唐军士卒刚刚上到山上,吐蕃兵便朝着他们射箭。
李光弼心里纳闷,便赶紧派人飞报王忠嗣。王忠嗣此时在侧翼也派出人去收尸,也同样遭到吐蕃兵的袭击。
李光弼派人来汇报后,王忠嗣心知此事有异,便赶往李光弼处。先前与吐蕃人打仗,战后两军收尸,双方都不会难为。
这一次唐军收尸,吐蕃人却不让,王忠嗣觉得不仅仅是因为那里只有大唐士卒的尸身,而没有吐蕃人的原因。
两人见面后合计了一下,都觉得这件事很奇怪。这时候,李光弼又说道:“要说那里没有吐蕃人的尸身,倒也不对,我亲眼看见从城墙上滚下一具吐蕃人的尸身,停在了那里。”
说着,李光弼指指山腰处。王忠嗣想起被自己射中的那人,身体就是倒向城外的。而这山势,那人一定会滚下来。
于是,他问道:“那吐蕃人的尸身何在?”
李光弼道:“被董将军的部下带走了。”
王忠嗣一听,便赶紧派人去找董延光。
此时,董延光带着他残存的人马,正躲在离唐军大部不远的地方喘气。喘息之余,董延光粗略地看了看,发现自己的人这会能喘气的不过三百人。
一战兵力折损九成,董延光知道自己离死不远了。若是石城堡打下来了还好,可石城堡还在吐蕃人的手里,想起自己给皇帝吹的牛,想起自己毛遂自荐之举,还想起张忠亮的来信,董延光便刷的一声将横刀抽了出来------
旁边站着的部将眼疾手快,不等董延光将横刀架在脖子上,他便一把抓住董延光的手,喊道:“将军、将军、将军不可自寻短见。”
董延光挣扎了两下,没有挣脱部将的手,便“唉”了一声,将横刀松开了。横刀落地,当啷一声,董延光也好似泄了心气,瘫坐在地上。
那部将将横刀捡起来,重新放回刀鞘。然后蹲在董延光身边细声说道:“将军,我部虽是折损大半,可有了这个,将军前程必然无忧。”
说着,那名部将的手指指向那具坦露着上身的尸身。
董延光看到这具尸身,猛然顿悟过来,心说我怎么把这事忘了?有了这尸身,不说升官,至少可以保自家无虞。
就在这时,王忠嗣派来的人找到了他。一听说王忠嗣让他带着吐蕃人的尸身去见他,董延光的眼珠子又转了起来。在他心里,他觉得是王忠嗣看上了这具吐蕃人的尸身。
《讨吐蕃制》诏书有云:节度将士以下,斩吐蕃赞普者,封异姓王;斩获大将军者,授大将军;获次以下者,节级授将军中郎将。
这意思就是说,不管你是什么身份,只要你斩获吐蕃人什么级别的官,大唐就授予你一样级别的官位和爵位。
董延光带回来的这具尸身,衣着华丽,都是上好的蜀绸做的,内里还衬以软貂皮,特别是他随身带着的那把腰刀,更是华贵无比。
董延光多年和吐蕃人打仗,知道这位一定是吐蕃的大将军一级的人物。大唐的大将军,品秩都在正三品以上,比节度使还要高半品。
这么一想,董延光就以为是王忠嗣派人来讨要尸身。董延光想了想,心说谁把这位吐蕃大将军射死的不重要,此时他在谁的手里才重要。
于是,董延光对那人说道:“你且去,我随后就到。”
打发走那人后,董延光快步走到那具尸身前仔细看着。这吐蕃大将军除了脑袋上中了一箭之外,并无其他重伤。
可这支白羽大箭董延光太熟悉了,整个陇右军中,除了节度使王忠嗣之外,没人用这种特制的白羽大箭。
董延光看看那支羽箭,又看看那名部将。那部将明白,尸身送到王忠嗣那里后,董延光最后的指望就没了。
于是,那部将朝前一步,抓住那支羽箭就想把它拔出来。可他试了几次,那支羽箭就像是长在那人脑袋上一样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