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年代大厂子弟 第89节(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戴誉摇头:“哪能不认同,认同的!”
    “哼,”秘书长哼笑一声,点了点他,“你这个同志不实在,既然不认同,就说出你不认同的理由。掖着藏着怎么能干好工作!”
    戴誉呵呵笑:“对于您提出的方法,我确实是认同的,市里开办的技校很实用,能造福一大批没机会进修,又在工作中存在短板的同志。我们厂财务科就常年派人去市委开办的技校,培训财务知识。”
    “不过,我们厂,甚至是我们厂附近的几个厂,都存在同样的问题——我们距离市中心太远了!”
    秘书长颔首,等待他的下文。他最近开始分管工业和文教工作,对于戴誉提的问题还是很感兴趣的。
    “我们的厂区在城郊,技校在市中心。工厂中的大部分工人是拖家带口的,像您之前说的,大家的家庭负担都很重。尤其是扫盲班的妇女同志,她们来上课的时候都得抱着孩子,带着针线活。啤酒厂离家属院很近,所以他们愿意带着孩子来上课,但是技校太远了,恐怕这一两个钟头的车程会消磨掉大家对于学习新知识的热情。”
    秘书长问:“你们厂里有没有针对普通工人的技能培训?”
    戴誉点头:“有一些老带新、传帮带的活动,但也只是岗前培训。扫盲班的学员们好不容易学会了认字,正是如饥似渴地想要继续学习新知识的时候,但是课程结业以后,很难再组织适合他们的培训班。只能以工会的名义组织兴趣爱好小组,比如读书小组,歌咏小组。我们厂是个小厂,暂时没有独立开办一间技术学校的能力。”
    “你参加工作的时间不长吧?我看你对厂里的事情了解得还挺详细的。”秘书长咬一口馒头,又示意戴誉吃菜,边吃边说。
    “我现在是厂长秘书。”戴誉解释。
    秘书长显然不是古板的性格,居然玩笑道:“那咱俩还是同行。”
    随后又问:“你们厂里对于职工再教育的困难,有没有向上级部门反映过?”
    戴誉咂舌,这有啥可反映的,领导们都看生产进度的完成情况,谁管工人的文化水平咋样啊?
    他斟酌着说:“厂里有问题都是先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才会麻烦上级领导嘛。”
    “哦,那你们具体有哪些改革措施?打算怎么解决?”秘书长状似随意地问。
    戴誉:“……”
    俺又不是厂长,俺咋知道有啥改革措施。
    干坐着也不是办法,戴誉沉吟一会儿,才吭哧道:“也不是没有办法,就是过程有些繁琐,而且不好实施。”
    “你先说说。”
    “城西那一带,是工厂聚集区。除了我们啤酒厂,还有机械厂、量具厂、轧钢厂、制衣厂、再生胶厂等大大小小七八间工厂。如今存在这种困难的,应该不只是我们啤酒厂,大家的情况可能都差不多。”
    戴誉摩挲着下巴若有所思道:“单独开办学校的场地和资金有限,师资力量跟不上,学员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分班,有些班级可能因为学员人数少,无法开班授课。”
    秘书长“嗯”了一声,隐约摸到一些门道。
    “如果能让着七八家工厂联合办学,您觉得怎么样?”戴誉眼睛亮晶晶地看向秘书长。
    “你展开说说。”
    “就是由各厂集资,集中聘请老师,然后在距离各厂都不是很远的地段,最好是步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找几间教室,开办一间联合办学的职工业余技校。这样的话,学员的人数多了,可以按照学员的兴趣和水平分班。也可以将上白班的学员分在一个班,上夜班的学员分在一个班,兼顾生产和学习。如此,工人有地方进修,厂里的出资压力大大降低,还能促进各厂职工间的交流学习……”
    戴誉说完这些,正兀自琢磨着接下来的话,工作人员便推门进来小声提醒:“秘书长,该出发了。”
    秘书长点点头,看向戴誉,有些遗憾道:“今天只能暂时谈到这里了,你这个思路还挺新颖的。找个时间,咱们可以继续聊聊。”
    想了想又说:“你回去把这个方案再完善一下。后天吧,后天来省委办公厅找我。”
    戴誉眨巴眨巴眼,赧然道:“领导,我只是个秘书,要不还是让我们厂长去吧!对于这些事情,我们厂长比我清楚多了!”
    后天是礼拜天,他还想跟小夏同志一起看话剧呢!
    第65章
    当天的经验分享会结束后,戴誉马不停蹄地跑回了厂里。
    不料,刚进大门便被孙师傅告知,厂长下班了。没办法,他又调转方向去了啤酒厂的家属院。
    与机械厂家属院常见的独门独院不同,这边基本都是两三层高的筒子楼。许厂长家所在的那栋红砖楼被大家戏称为干部楼,厂里的主要领导和工程师都住在这栋楼里。
    戴誉进门的时候,许厂长的爱人正端着炒好的菜从公共厨房出来。
    见了他就热情笑道:“小戴来了!快进来,我刚炒了菜,还做了疙瘩汤,一起吃点!”
    “袁老师,厂长在家吗?”戴誉探头探脑地往屋里瞅。
    “在屋里哄孩子呢。外面冷,你先进来吧!”
    小客厅里,许厂长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