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乱世中短暂的安定(1/2)
时间进入201年五月,黄河以北,平原上、山地里到处都是绿油油的一片,除了栽种在良田里的麦苗,更多的是绿色则是土豆苗。
经过一年三季的栽种和推广,老百姓更喜欢种植土豆,原本作为主粮的小麦反而沦落为次要农作物。
没办法,土豆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赐的救命之物。土豆生长期短,一年能种三季,对土地的要求也不高,平地能种,山上也能种,更重要的是产量高,一亩地能产六七百斤土豆,而小麦则只不过百余斤。若是遇到大旱,小麦的产量则更少甚至颗粒无收,而土豆抗旱性远远强于小麦。算起来即便是风调雨顺之年,种小麦一亩地一年的收成才百把斤,而种土豆一年能产两千斤,简直就是天差地远。
按照公孙白的说法,现在的百姓生活富裕了,很多百姓都一天吃三顿了,早上吃土豆,中午吃马铃薯,晚上吃洋芋。不过这只是公孙白的说法,因为百姓们只叫土豆为“公孙豆”,以示对魏公的爱戴和尊敬。
只有那些稍稍有点家底的百姓,才会种植小麦用来搭配和调整食物结构,而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都是吃几天土豆才偶尔吃一顿面食来改变食物的单一性。当然也只是改变食物的单一性而已,因为这时的面食也没什么好吃的,平常百姓吃面食吃的也无非是粗制的面饼,口感远远不如土豆。
由于百姓大都不种小麦,而公孙白却没办法只让自己的部队天天上顿土豆下顿马铃薯的,只得让屯田兵全部种麦,毕竟土豆这玩意可储藏性没小麦好,平常吃吃还好,但绝对不适合作为战时的军粮。
而且整个北地的百姓天天吃土豆的,公孙白担心北地的百姓会因营养不良吃成傻逼,所以迫切的需要让种子系统升级,尽快让二级种子问世,而且最好二级种子也是一种耐寒高产的粮食作物,比如红薯、玉米、地瓜之类的,当然最好是杂交小麦,否则他实在受不了每次巡查到城郊的农村里时,整座村子的上空都飘荡着炖土豆的味道。
其实土豆也有很多种吃法的啊,乡亲们,比如炸薯条、土豆烧肉、醋溜土豆丝、土豆鸡蛋饼,为什么偏偏要清一色的盐巴炖土豆……
**************
平定漠北不久的公孙白和刚刚占领徐州的曹操,虽然都恨不得率兵突袭对手,但是此刻却离战争很远。
对于公孙白来说,刚刚经历过一次大战,粮草和军备消耗都很厉害,需要一定的休养和恢复,毕竟他历次战争的费用都是由官方自己出,并不扰民。而对于曹操来说,除了战争消耗过巨之外,更重要的是新占领徐州之地,需要慢慢消化这一州之地,占领一块土地到统治一块土地是需要时间的。
而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公孙白,还是曹操,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不在准备十分充足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轻易挑起战争的。
就这样,经历了200年下半年的巨大动荡之后,在201年又逐渐风平浪静起来,饱经战乱的百姓遇到难得的安宁。
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作为北地的政治中心的邺城,显得格外的繁华和热闹。
刚刚从城郊巡查回来的公孙白,正在燕八等一干侍卫的簇拥下,策马漫步在邺城的街道之上。
几条主要街道上,两旁商铺如林,货摊如云,街道上熙熙攘攘,百姓比肩接踵,挥汗如雨,叫卖声、吆喝声、说话声、笑骂声,嘈嘈切切,嗡嗡不绝于耳,使得公孙白根本不敢在上午到日落前这段时间内在主街道上穿行——前方堵马,请绕道而行,不要给百姓添堵。
即便是那些分支街道上,也是热闹非凡,商铺林立,人流量比主街道少不了多少,在邺城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很难找到空置和破落的地方。
而城内最繁华的地方,莫过于洹河两岸了。
洹河两岸,青楼、酒肆、绸缎铺、首饰铺、胭脂铺等林立,而河水正中更是云集了一艘艘画舫,不时从河面上或者临河而立的青楼上传来婉转清丽的歌声和悦耳的琴声。
而当天色稍黯的时候,洹河两岸便会点燃上千盏大红灯笼,把夜空照亮起来,亮如白昼。而最亮丽的风景则在洹河的河面上,那里是有钱人的销金窟和逍遥所。只见原本宁静清澈的湖面上游船画舫,其多如云。
每当华灯初上的时候,那河面上便会一起点燃千百盏灯火——一艘艘美轮美奂的轻舟,出现在众人面前,轻舟上的五彩缤纷倒映在水面上,伴着水波荡漾,色彩变化莫测,令人眼花缭乱,心头早已凌乱。
那些世家子弟、官员、富商,可以呼朋唤友,在两旁的青楼里找一两个中意的佳丽,在初升的明月之下,卖弄风雅。而这些游船画舫上,除了供应时鲜水果、精致点心、鲜花美酒,还有珠翠梳冠、名贵胭脂和锦缎等奢侈品出售,据说带别人的老婆来还能打九折。
所谓饱暖思yin欲,一座城市的大保健行业的档次和兴旺程度,往往能反映出这所城市的繁荣,在这乱世之中,很显然邺城是汉地最繁华的城市,没有之一。
公孙白很享受这种巡查的感觉,因为他是这座城市,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这片土地上的繁华和热闹,这片土地上的欢声笑语,都是他带
经过一年三季的栽种和推广,老百姓更喜欢种植土豆,原本作为主粮的小麦反而沦落为次要农作物。
没办法,土豆对于这个时代的百姓来说,简直就是天赐的救命之物。土豆生长期短,一年能种三季,对土地的要求也不高,平地能种,山上也能种,更重要的是产量高,一亩地能产六七百斤土豆,而小麦则只不过百余斤。若是遇到大旱,小麦的产量则更少甚至颗粒无收,而土豆抗旱性远远强于小麦。算起来即便是风调雨顺之年,种小麦一亩地一年的收成才百把斤,而种土豆一年能产两千斤,简直就是天差地远。
按照公孙白的说法,现在的百姓生活富裕了,很多百姓都一天吃三顿了,早上吃土豆,中午吃马铃薯,晚上吃洋芋。不过这只是公孙白的说法,因为百姓们只叫土豆为“公孙豆”,以示对魏公的爱戴和尊敬。
只有那些稍稍有点家底的百姓,才会种植小麦用来搭配和调整食物结构,而对于大部分百姓来说都是吃几天土豆才偶尔吃一顿面食来改变食物的单一性。当然也只是改变食物的单一性而已,因为这时的面食也没什么好吃的,平常百姓吃面食吃的也无非是粗制的面饼,口感远远不如土豆。
由于百姓大都不种小麦,而公孙白却没办法只让自己的部队天天上顿土豆下顿马铃薯的,只得让屯田兵全部种麦,毕竟土豆这玩意可储藏性没小麦好,平常吃吃还好,但绝对不适合作为战时的军粮。
而且整个北地的百姓天天吃土豆的,公孙白担心北地的百姓会因营养不良吃成傻逼,所以迫切的需要让种子系统升级,尽快让二级种子问世,而且最好二级种子也是一种耐寒高产的粮食作物,比如红薯、玉米、地瓜之类的,当然最好是杂交小麦,否则他实在受不了每次巡查到城郊的农村里时,整座村子的上空都飘荡着炖土豆的味道。
其实土豆也有很多种吃法的啊,乡亲们,比如炸薯条、土豆烧肉、醋溜土豆丝、土豆鸡蛋饼,为什么偏偏要清一色的盐巴炖土豆……
**************
平定漠北不久的公孙白和刚刚占领徐州的曹操,虽然都恨不得率兵突袭对手,但是此刻却离战争很远。
对于公孙白来说,刚刚经历过一次大战,粮草和军备消耗都很厉害,需要一定的休养和恢复,毕竟他历次战争的费用都是由官方自己出,并不扰民。而对于曹操来说,除了战争消耗过巨之外,更重要的是新占领徐州之地,需要慢慢消化这一州之地,占领一块土地到统治一块土地是需要时间的。
而更重要的是,不管是公孙白,还是曹操,都没有必胜的把握,不在准备十分充足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轻易挑起战争的。
就这样,经历了200年下半年的巨大动荡之后,在201年又逐渐风平浪静起来,饱经战乱的百姓遇到难得的安宁。
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作为北地的政治中心的邺城,显得格外的繁华和热闹。
刚刚从城郊巡查回来的公孙白,正在燕八等一干侍卫的簇拥下,策马漫步在邺城的街道之上。
几条主要街道上,两旁商铺如林,货摊如云,街道上熙熙攘攘,百姓比肩接踵,挥汗如雨,叫卖声、吆喝声、说话声、笑骂声,嘈嘈切切,嗡嗡不绝于耳,使得公孙白根本不敢在上午到日落前这段时间内在主街道上穿行——前方堵马,请绕道而行,不要给百姓添堵。
即便是那些分支街道上,也是热闹非凡,商铺林立,人流量比主街道少不了多少,在邺城这个寸土寸金的地方,很难找到空置和破落的地方。
而城内最繁华的地方,莫过于洹河两岸了。
洹河两岸,青楼、酒肆、绸缎铺、首饰铺、胭脂铺等林立,而河水正中更是云集了一艘艘画舫,不时从河面上或者临河而立的青楼上传来婉转清丽的歌声和悦耳的琴声。
而当天色稍黯的时候,洹河两岸便会点燃上千盏大红灯笼,把夜空照亮起来,亮如白昼。而最亮丽的风景则在洹河的河面上,那里是有钱人的销金窟和逍遥所。只见原本宁静清澈的湖面上游船画舫,其多如云。
每当华灯初上的时候,那河面上便会一起点燃千百盏灯火——一艘艘美轮美奂的轻舟,出现在众人面前,轻舟上的五彩缤纷倒映在水面上,伴着水波荡漾,色彩变化莫测,令人眼花缭乱,心头早已凌乱。
那些世家子弟、官员、富商,可以呼朋唤友,在两旁的青楼里找一两个中意的佳丽,在初升的明月之下,卖弄风雅。而这些游船画舫上,除了供应时鲜水果、精致点心、鲜花美酒,还有珠翠梳冠、名贵胭脂和锦缎等奢侈品出售,据说带别人的老婆来还能打九折。
所谓饱暖思yin欲,一座城市的大保健行业的档次和兴旺程度,往往能反映出这所城市的繁荣,在这乱世之中,很显然邺城是汉地最繁华的城市,没有之一。
公孙白很享受这种巡查的感觉,因为他是这座城市,这片土地的真正主人,这片土地上的繁华和热闹,这片土地上的欢声笑语,都是他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