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洧水受阻(1/2)
所谓为主者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但是千百年几乎没有人能真正做到。
比如曹操,虽然广纳贤才,但是真正相信的将领只有曹氏和夏侯氏本家之将,其他外姓将领虽然多有重用,但是终究在关键性的位置和权力都一直掌握在曹氏和夏侯氏将领手中。
但是公孙白却是真正做到用人不疑,公孙氏的几个庶子兄弟被公孙白放在大后方养着,无一人参与权力中心,故根本不存在家族势力,而其对麾下将领的完全信任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比如说,徐晃未投之前,他便让前往说降的徐庶带上他的亲笔书信,答应徐晃来投之后,独领一军,只受他节制。
新投将领独领一军这事,张辽和高顺已然开过先例,但是却又稍稍不同,因为当时张辽的解忧军是在公孙白的地盘重新招募新兵训练而成的,而高顺却也已跟随公孙白一年多,而且在濮阳之战中用他的忠义折服了所有公孙军将领。
而这一次,徐晃要领的兵马,却是雍丘之战、高阳亭之战、圉县之战等三战俘虏的曹军降卒,以曹军降将领曹军降卒,独领一军,日后还要独立作战,恐怕只有公孙白才敢如此去做。
曹军降卒若是并入老兵之中,就算是老兵不予排挤,也难免有失落感,士气和配合度肯定会大大下降,而以他们的老上司徐晃来独立领兵,无疑对于这只八万人的降卒军队是最好的人选,士气和归属感都会增强很多,接下来的战斗力也自然会强很多。
唯一顾忌的便是忠诚度,也是最致命的问题。当年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卒,都是因为新降之卒无法驾驭的原因。
但是这点对于公孙白来说,却不是问题。
徐晃得公孙白如此信任,受宠若惊,归顺之时忠诚度已然达到80以上,而且他原本对于曹操弑君之事就心存不满的,此刻更是对曹操的忠诚度降低到10以下。
所以公孙白对徐晃的忠诚度也并非是盲目信任,在这乱世,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造成战局逆转,比如一年多前的濮阳之盟,公孙白又岂会掉以轻心。
至于那些降卒,有的是被强行抓来从军,有的是为了混口饭吃,原本都是汉人百姓,在他们眼里公孙白也好,曹操也好,都是汉臣,对于是姓公孙,还是姓曹本身不存在什么差别,基本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况且在公孙白麾下的待遇,远远要比跟曹操混的时候好得多,至少吃得饱,而且比起还发了新的衣甲和兵器,霎时间便有种鸟枪换炮的感觉,谁还吃饱撑的想着造反投曹的事情。
这只八万人新编降卒组建的军队,它的名称,又让公孙白装了一次逼,叫“兴汉军”,只是公孙白心目中的“汉”和这个时代的人心目中的“汉”不一样而已。
或许,他要兴的不是汉室,而是华夏汉族,不让汉人百姓陷入数百年之后的五胡之乱,成为胡人的两脚羊,不让华夏汉族陷入灭族之危,是他最朴素的愿望。
*****************
公孙白在圉县休整两日之后,正准备继续挥师南下,攻袭鄢陵之时,却遇到了梅雨时节,淅淅沥沥的暴雨一连下了四五天,使得公孙军在圉县滞留了四五日之久。
鄢陵,乃是进军许都的最后一道障碍。
此时高顺和藏霸两人,已顺利的攻占了颍川北部和河内,趁曹军尚在忙于抵抗公孙白大军南下之际,已然将轩辕关和虎牢关的退路予以堵塞。
攻下鄢陵,便可兵临许都,结束绵延近三年的中原大战,这一战对于双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曹操和孙策、刘表达成临时协议之后,两军纷纷撤兵,曹操几乎将所有兵力全部集中在鄢陵一带,在鄢陵之地达十五万大军,这已是曹操在中原最后的战力,除此之后便只剩下许都城内的四万大军,和关中的兵马了。
然而,鄢陵之地,却似乎是一处易守难攻之地。
鄢陵城之北,有一条大河,叫洧水,此时的洧水比起后来称为双洎河的时候要宽的多,号称“小黄河”,河面宽达两三公里,按照当时的算法就是宽达千余丈,再加上大雨之后,河水暴涨,河面白茫茫的一片,从河这边根本看不清对岸。
不过,在无数次水战吃亏之后,曹军似乎放弃了据守洧水南岸的想法,仅仅只派满宠率万人在洧水南岸建立水寨,防御公孙军渡河而击。然而茫茫洧水,根本就挡不住船坚弩利的公孙白,对于水战尚处于启蒙阶段的曹军,仅凭数里水寨,又岂能阻挡住公孙白的斗舰的攻击?
而对于曹军真正有利的则是鄢陵之地多冈陵,光后世便有龙形岗、郜村岗、大胜岗、半截岗、杨河岗、凤凰岗等等大大小小上百处冈陵,这还是后世经过千百年来百姓挖土造田之后,在当时的冈陵不下千处,比起雍丘的沙土岗要多得多。
冈陵多,只要稍稍修筑一下,便是连绵起伏的防御工事,鄢陵城四周的冈陵连成一片,营寨匆匆,层层阻隔,号称是连营百里,防线更是达到五重。
第一重:典韦之子典满、贾逵率三万兵马,守大河岗、野猪岗、彭家岗一带;
第二重:刘晔、史涣率两万兵马,守清风岗、黑羊岗、凤凰岗一带;
比如曹操,虽然广纳贤才,但是真正相信的将领只有曹氏和夏侯氏本家之将,其他外姓将领虽然多有重用,但是终究在关键性的位置和权力都一直掌握在曹氏和夏侯氏将领手中。
但是公孙白却是真正做到用人不疑,公孙氏的几个庶子兄弟被公孙白放在大后方养着,无一人参与权力中心,故根本不存在家族势力,而其对麾下将领的完全信任达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比如说,徐晃未投之前,他便让前往说降的徐庶带上他的亲笔书信,答应徐晃来投之后,独领一军,只受他节制。
新投将领独领一军这事,张辽和高顺已然开过先例,但是却又稍稍不同,因为当时张辽的解忧军是在公孙白的地盘重新招募新兵训练而成的,而高顺却也已跟随公孙白一年多,而且在濮阳之战中用他的忠义折服了所有公孙军将领。
而这一次,徐晃要领的兵马,却是雍丘之战、高阳亭之战、圉县之战等三战俘虏的曹军降卒,以曹军降将领曹军降卒,独领一军,日后还要独立作战,恐怕只有公孙白才敢如此去做。
曹军降卒若是并入老兵之中,就算是老兵不予排挤,也难免有失落感,士气和配合度肯定会大大下降,而以他们的老上司徐晃来独立领兵,无疑对于这只八万人的降卒军队是最好的人选,士气和归属感都会增强很多,接下来的战斗力也自然会强很多。
唯一顾忌的便是忠诚度,也是最致命的问题。当年白起坑杀四十万赵国降卒,项羽坑杀二十万秦卒,都是因为新降之卒无法驾驭的原因。
但是这点对于公孙白来说,却不是问题。
徐晃得公孙白如此信任,受宠若惊,归顺之时忠诚度已然达到80以上,而且他原本对于曹操弑君之事就心存不满的,此刻更是对曹操的忠诚度降低到10以下。
所以公孙白对徐晃的忠诚度也并非是盲目信任,在这乱世,稍有不慎都有可能造成战局逆转,比如一年多前的濮阳之盟,公孙白又岂会掉以轻心。
至于那些降卒,有的是被强行抓来从军,有的是为了混口饭吃,原本都是汉人百姓,在他们眼里公孙白也好,曹操也好,都是汉臣,对于是姓公孙,还是姓曹本身不存在什么差别,基本没有什么心理障碍。况且在公孙白麾下的待遇,远远要比跟曹操混的时候好得多,至少吃得饱,而且比起还发了新的衣甲和兵器,霎时间便有种鸟枪换炮的感觉,谁还吃饱撑的想着造反投曹的事情。
这只八万人新编降卒组建的军队,它的名称,又让公孙白装了一次逼,叫“兴汉军”,只是公孙白心目中的“汉”和这个时代的人心目中的“汉”不一样而已。
或许,他要兴的不是汉室,而是华夏汉族,不让汉人百姓陷入数百年之后的五胡之乱,成为胡人的两脚羊,不让华夏汉族陷入灭族之危,是他最朴素的愿望。
*****************
公孙白在圉县休整两日之后,正准备继续挥师南下,攻袭鄢陵之时,却遇到了梅雨时节,淅淅沥沥的暴雨一连下了四五天,使得公孙军在圉县滞留了四五日之久。
鄢陵,乃是进军许都的最后一道障碍。
此时高顺和藏霸两人,已顺利的攻占了颍川北部和河内,趁曹军尚在忙于抵抗公孙白大军南下之际,已然将轩辕关和虎牢关的退路予以堵塞。
攻下鄢陵,便可兵临许都,结束绵延近三年的中原大战,这一战对于双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曹操和孙策、刘表达成临时协议之后,两军纷纷撤兵,曹操几乎将所有兵力全部集中在鄢陵一带,在鄢陵之地达十五万大军,这已是曹操在中原最后的战力,除此之后便只剩下许都城内的四万大军,和关中的兵马了。
然而,鄢陵之地,却似乎是一处易守难攻之地。
鄢陵城之北,有一条大河,叫洧水,此时的洧水比起后来称为双洎河的时候要宽的多,号称“小黄河”,河面宽达两三公里,按照当时的算法就是宽达千余丈,再加上大雨之后,河水暴涨,河面白茫茫的一片,从河这边根本看不清对岸。
不过,在无数次水战吃亏之后,曹军似乎放弃了据守洧水南岸的想法,仅仅只派满宠率万人在洧水南岸建立水寨,防御公孙军渡河而击。然而茫茫洧水,根本就挡不住船坚弩利的公孙白,对于水战尚处于启蒙阶段的曹军,仅凭数里水寨,又岂能阻挡住公孙白的斗舰的攻击?
而对于曹军真正有利的则是鄢陵之地多冈陵,光后世便有龙形岗、郜村岗、大胜岗、半截岗、杨河岗、凤凰岗等等大大小小上百处冈陵,这还是后世经过千百年来百姓挖土造田之后,在当时的冈陵不下千处,比起雍丘的沙土岗要多得多。
冈陵多,只要稍稍修筑一下,便是连绵起伏的防御工事,鄢陵城四周的冈陵连成一片,营寨匆匆,层层阻隔,号称是连营百里,防线更是达到五重。
第一重:典韦之子典满、贾逵率三万兵马,守大河岗、野猪岗、彭家岗一带;
第二重:刘晔、史涣率两万兵马,守清风岗、黑羊岗、凤凰岗一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