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节(2/3)
随濮九鸾去爹娘墓前。
道士在放鹿山间瞧了个背山靠水之处,这座山本是汴京城里百姓安葬之处,慈姑见周围地势高起,墓地里又整整齐齐栽着松柏等物,便知濮九鸾耗费了苦心。
慈姑将自己做好的芝麻糖糕、松瓤枣糕、海棠果卷、新茶脆酥摆在父母坟前,又好好儿烧点了带来的香烛。这才认认真真给爹娘磕了几个头。
当初父亲严厉,母亲慈爱,却总是纵着慈姑,由得慈姑无忧无虑长大,说到底慈姑今日能够自信果敢,少不了爹娘一份功劳。
这些年她东躲西藏,颠沛流离,居然连未给爹娘立碑。当初在眉州,每到七月半,奶娘都会悄悄儿背着邻人们带她去十字路口河边桥口与爹娘烧纸,边供奉香烛还会边念叨,告诉卢氏她如今年纪多大,又认识了多少字,会绣了几方帕子。
却不曾想如今能在此处归葬爹娘。
她烧完香烛后濮九鸾也拈了一炷香供上,小声在心里念叨:黄大人,黄夫人,今后慈姑有我照拂,还请你们放心。
等两人从坟前起身,坐上回汴京的马车后,濮九鸾瞧了瞧慈姑瘦削的背影,道:“你哥哥当初因着年纪不到十六便被流放琼州,我已经派人去寻他的踪迹了,只不过路途遥远,海边浪急风大,要等好几个月才能渡海,如今还不得音信。”他本想待有消息再说,可今日见慈姑郁郁,便先说出来。
第62章 拆骨肉炒煎蛋米粉
琼州地处大陆南端, 流放途中要穿越整个大宋国土,路途遥远,又要经历瘴气, 又要遇着毒蛇猛虎, 待到海边后又要等待时机过岸。若是运气不好,光是在岸边都要等待好几个月。
许多衙役押送犯人到此处后不耐烦再等, 索性将犯人推到海中,报一个暴病上去。
即便是到了流放地, 或是被送入屯昌羊角岭开采水晶矿, 或是被送去山间采伐沉香, 或是协助渔民下海捕捉玳瑁、砗磲, 更甚者还会被派去盐田做苦役,这每一种都是极其凶险的活计, 能活过一年的都寥寥无几。
濮九鸾这些日子早暗暗探查了其中内情,知道凶多吉少,只怕黄家那位郎君已然夭折。只不过这要瞒着慈姑, 他只劝慰慈姑:“你哥哥当初十岁左右,身子也康健, 说不定在琼州已经安置下来了。”
慈姑心里明白, 当初奶娘救了她之后这几年没少托往来的行人打听琼州之事, 可惜琼州太过遥远, 岛民一般不出海, 往来的官员和商人也不是他们这样的小民能接触到的。是以奶娘与她都已接受哥哥已经没了的事实。
她动动嘴唇:“多谢。”
她从昨日便嘴唇干焦起了一层, 今日一直蔫蔫儿, 应当是想起家事心里郁结,濮九鸾心疼不已却不好安慰,他倒一杯茶水悄悄递过去。
慈姑接过茶杯, 道一声谢。她没头没脑忽然:“大哥当初一弹弓将爹珍藏的西晋玉瓶儿打碎,最后背着爹娘去五岳观门口寻了个江湖艺人,花了五十两银子才请对方将玉瓶儿粘住。”
“谁知那人不过是个糊弄的,爹那天在书房里与人议事,忽得一声,好端端立在那里的玉瓶儿碎裂当地,爹不知所以,还感慨玉瓶有灵,听见他们说俗世经济气得玉瓶不堪其扰索性自戕,写了一篇《悼玉瓶赋》悼念了一番。”
慈姑说到这里忍不住笑了起来。
温馨的黄府,调皮捣蛋的大哥,温柔的娘亲,板正的父亲,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可应当恨谁呢?始作俑者秦王已死,当初决策的太上皇已死,便是恨也没个具体的仇人来恨。慈姑身影瘦削依在车壁边,两眼茫然。
“我娘走了以后我便一直是一个人。”濮九鸾瞧着她轻轻道,他眼睛盯着虚空,似是在发愣,“我那时最恨别人阖家团圆,恨别人父慈子孝。直到我有一天在军营里遇上一位同袍,他将我娘给我缝的腰带扯了去,我跟他打了一架,才知道原来他生来就没有娘。”
“世上百样人便有百样磨难,各有各的苦衷,有人得到过又失去,有人却从来没得到过。”濮九鸾又给她倒杯水,“且看开些,毕竟也曾得到过,已经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幸运。”
*
马车行至东华门,外头市井熙熙攘攘的声音逐渐响起,还时不时有小贩叫卖:“《朝报》、《朝报》!”又喊:“《汴京美食录》!且看一碗米粉背后的一桩奇案!”
这销售话术着实厉害,慈姑掀开车帘打量,果然立刻就有一群人围着那小贩:“与我买一份!”,大树下还有个说书人正绘声绘色拿着那份《朝报》讲述。
濮九鸾也凑过去叫疾风买一份朝报:“与我一份《汴京美食录》。”
小贩将朝报递过来:“您可真有眼光!这份朝报着实火热,如今汴京城里说起朝报,只有两种哩,一种是其他朝报一种便是这美食录。”
濮九鸾接过朝报,拿给慈姑看。
慈姑展开朝报,只见正中央便写着几个大字“吃米粉引奇案”,她忍不住吸了口气:“这汪三爷,如今可真是什么都敢写。”
“这市井里头不讲究多高雅,要的便是骇人听闻引人入胜。”濮九鸾淡淡分析其中缘故,“他这般用笔,定然会比别人多引来
道士在放鹿山间瞧了个背山靠水之处,这座山本是汴京城里百姓安葬之处,慈姑见周围地势高起,墓地里又整整齐齐栽着松柏等物,便知濮九鸾耗费了苦心。
慈姑将自己做好的芝麻糖糕、松瓤枣糕、海棠果卷、新茶脆酥摆在父母坟前,又好好儿烧点了带来的香烛。这才认认真真给爹娘磕了几个头。
当初父亲严厉,母亲慈爱,却总是纵着慈姑,由得慈姑无忧无虑长大,说到底慈姑今日能够自信果敢,少不了爹娘一份功劳。
这些年她东躲西藏,颠沛流离,居然连未给爹娘立碑。当初在眉州,每到七月半,奶娘都会悄悄儿背着邻人们带她去十字路口河边桥口与爹娘烧纸,边供奉香烛还会边念叨,告诉卢氏她如今年纪多大,又认识了多少字,会绣了几方帕子。
却不曾想如今能在此处归葬爹娘。
她烧完香烛后濮九鸾也拈了一炷香供上,小声在心里念叨:黄大人,黄夫人,今后慈姑有我照拂,还请你们放心。
等两人从坟前起身,坐上回汴京的马车后,濮九鸾瞧了瞧慈姑瘦削的背影,道:“你哥哥当初因着年纪不到十六便被流放琼州,我已经派人去寻他的踪迹了,只不过路途遥远,海边浪急风大,要等好几个月才能渡海,如今还不得音信。”他本想待有消息再说,可今日见慈姑郁郁,便先说出来。
第62章 拆骨肉炒煎蛋米粉
琼州地处大陆南端, 流放途中要穿越整个大宋国土,路途遥远,又要经历瘴气, 又要遇着毒蛇猛虎, 待到海边后又要等待时机过岸。若是运气不好,光是在岸边都要等待好几个月。
许多衙役押送犯人到此处后不耐烦再等, 索性将犯人推到海中,报一个暴病上去。
即便是到了流放地, 或是被送入屯昌羊角岭开采水晶矿, 或是被送去山间采伐沉香, 或是协助渔民下海捕捉玳瑁、砗磲, 更甚者还会被派去盐田做苦役,这每一种都是极其凶险的活计, 能活过一年的都寥寥无几。
濮九鸾这些日子早暗暗探查了其中内情,知道凶多吉少,只怕黄家那位郎君已然夭折。只不过这要瞒着慈姑, 他只劝慰慈姑:“你哥哥当初十岁左右,身子也康健, 说不定在琼州已经安置下来了。”
慈姑心里明白, 当初奶娘救了她之后这几年没少托往来的行人打听琼州之事, 可惜琼州太过遥远, 岛民一般不出海, 往来的官员和商人也不是他们这样的小民能接触到的。是以奶娘与她都已接受哥哥已经没了的事实。
她动动嘴唇:“多谢。”
她从昨日便嘴唇干焦起了一层, 今日一直蔫蔫儿, 应当是想起家事心里郁结,濮九鸾心疼不已却不好安慰,他倒一杯茶水悄悄递过去。
慈姑接过茶杯, 道一声谢。她没头没脑忽然:“大哥当初一弹弓将爹珍藏的西晋玉瓶儿打碎,最后背着爹娘去五岳观门口寻了个江湖艺人,花了五十两银子才请对方将玉瓶儿粘住。”
“谁知那人不过是个糊弄的,爹那天在书房里与人议事,忽得一声,好端端立在那里的玉瓶儿碎裂当地,爹不知所以,还感慨玉瓶有灵,听见他们说俗世经济气得玉瓶不堪其扰索性自戕,写了一篇《悼玉瓶赋》悼念了一番。”
慈姑说到这里忍不住笑了起来。
温馨的黄府,调皮捣蛋的大哥,温柔的娘亲,板正的父亲,顷刻之间化为乌有。
可应当恨谁呢?始作俑者秦王已死,当初决策的太上皇已死,便是恨也没个具体的仇人来恨。慈姑身影瘦削依在车壁边,两眼茫然。
“我娘走了以后我便一直是一个人。”濮九鸾瞧着她轻轻道,他眼睛盯着虚空,似是在发愣,“我那时最恨别人阖家团圆,恨别人父慈子孝。直到我有一天在军营里遇上一位同袍,他将我娘给我缝的腰带扯了去,我跟他打了一架,才知道原来他生来就没有娘。”
“世上百样人便有百样磨难,各有各的苦衷,有人得到过又失去,有人却从来没得到过。”濮九鸾又给她倒杯水,“且看开些,毕竟也曾得到过,已经比绝大多数人都要幸运。”
*
马车行至东华门,外头市井熙熙攘攘的声音逐渐响起,还时不时有小贩叫卖:“《朝报》、《朝报》!”又喊:“《汴京美食录》!且看一碗米粉背后的一桩奇案!”
这销售话术着实厉害,慈姑掀开车帘打量,果然立刻就有一群人围着那小贩:“与我买一份!”,大树下还有个说书人正绘声绘色拿着那份《朝报》讲述。
濮九鸾也凑过去叫疾风买一份朝报:“与我一份《汴京美食录》。”
小贩将朝报递过来:“您可真有眼光!这份朝报着实火热,如今汴京城里说起朝报,只有两种哩,一种是其他朝报一种便是这美食录。”
濮九鸾接过朝报,拿给慈姑看。
慈姑展开朝报,只见正中央便写着几个大字“吃米粉引奇案”,她忍不住吸了口气:“这汪三爷,如今可真是什么都敢写。”
“这市井里头不讲究多高雅,要的便是骇人听闻引人入胜。”濮九鸾淡淡分析其中缘故,“他这般用笔,定然会比别人多引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