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节(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屋子里的一切,很快成为了火光,烟尘,在她眼前升腾起来。
    里面元母的叫骂声她也渐渐听不真切了,只站在这灼热的火光前,擦掉眼角的最后一滴泪。
    “我要走了,永远不会回来,你们母子,就去地下相聚吧。”
    至于她自己,解脱了……
    过往俱已死,明日只向生。
    从今以后,她就只是,孤女江宁。
    *
    几日后,黄昏时,出海许久的大船终于靠了岸。
    与此同时,一向平静的海边小镇,忽然来了许多驻军,乘着一艘艘的船往远海去。人们纷纷前去观看,打听。
    江宁就站在大门前,远远的看着那个男人一步步走向自己,眼中已挂上了温柔的笑。
    至于别的事情,她不在意,她只知道她今后的人生,只要在意这一个男人的就行了。
    京城,齐国公府,内院的景致低调雅致,郁郁葱葱的景观树院中种了许多,连屋檐下的盆栽里都是各色名贵的矮松,却鲜少明艳夺目的各色鲜花。
    廊下挂着的灯笼散发着淡淡亮光,屋内却明亮。
    国公夫人官年和坐在上位,她四十多岁的年纪,一身月白色暗纹裙衫,眉目间有些清淡之气和一种独有的,随年纪越发浓郁的高贵优雅之感。
    她看完了手中的信,便抬手递给了身边的张姑姑,张姑姑笑着将书信递给了坐在下首的世子妃沈京兰。
    沈京兰接过信看起来,却发现信上并未有只言片语提起自己,唇角的笑容便渐渐淡去:“母亲,看来夫君此次长海之行,一切顺利呢。”
    官年和点点头,嗯了一声:“既然一切顺利,那想来三个月内,应当是能够回京的。”
    “我也盼着夫君能尽快回京,这样他就不用在外奔波劳累了……”
    叙了会儿话后,沈京兰从婆婆这里出来,回院的路上,将那封信递给了缨穗。
    缨穗看着她微冷的眉目,笑着说:“世子爷还有三月回京其实正好,这样您调理身子的药就能再吃三个月,这般稳扎稳打的调理下来,相信等世子爷回来,您定能一举得子!”
    沈京兰不说话。
    缨穗明白她不高兴,只劝道:“咱们世子爷离京这几月,身边一个服侍寝居的人也没带,他这般做,不都是为了让您宽心。所以等世子爷回来,世子妃您可一定要用心点,好让世子爷在您这儿多留几日才是。”
    沈京兰闻言,轻叹口气:“那也要看他,愿不愿意留在我这儿啊……”
    严热的夏季,一旦无风无雨,太阳都能热的叫人晕过去。
    江宁自小一直生活在海边,虽然白日里极热,但一到晚间都还算凉爽,可是随着车队越往北走,白日和黑夜之间的差别就越小。
    此刻正是午后最热的时候,车队穿行在两山之间的官道之上,山不高却将风挡的死死的。马车里的人还好至少不用日晒,而外头那些骑马的,还有车队后面的数辆囚车里的人,个个都晒的将成黑炭了。
    江宁从未出过远门,一开始的头几天,光是坐马车她都被颠的受不了,吐的头晕眼花,短短几天人都瘦了好大一圈,好在后来慢慢的习惯了马车,才不至于那么难受。
    也是在路上,她才慢慢得知,原来南公子的出身是她想都不敢想的高贵,他来到长海也并不是做什么生意,而是要奉旨清查官场,后面囚车里的犯人也都是他亲手抓的……
    而这个时候,江宁才真正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到底攀附上了一个什么样的男人。
    日子一天天过去,车队穿过群山,走过平原。
    江宁在马车里见证着各种不同的世间风景,翠绿葱郁的万木深林,绝峰陡峭的各色奇石,百里长河边的金色农田,还有夏日雨幕宽湖中一望无垠的浮莲万千。
    随着马车穿行的道路两旁,她看见了一切事物都变得越来越繁荣时,她就知道,京城要到了。
    这一日天上落下了毛毛细雨,空气中难得多了一丝凉爽。
    梅姑吃着路上买的新鲜果子,时不时的掀开车帘看向外头,过了没多久,她一下就高兴的笑了,指着外头说:“宁姑娘你瞧,咱们到了!”
    江宁一听就往窗外看去,果然,远远的就瞧见那高高的城门,是她从未见过的雄伟恢弘,气势磅礴,又震荡人心。
    这就是京城啊,今后自己的一生都将会在这座大城里度过……她想到此,清丽的眼神有紧张也有期待。
    她会在这里,在他的身边度过什么样的日子呢?会是自己心里所期盼的那种平静安宁的生活吗?
    内心有那么一瞬间的迷茫,可下一刻她就清醒过来。
    更是明确的告诉自己,既来之则安之,这一切,是没有退路的。
    穿着盔甲的守卫在严肃的排查着入城的人员和车马,渐渐的轮到了他们,可是只见谢铭亮出了一个牌子之后,那守卫便闪到了一旁,长长的车队便顺利的入了城门。
    入城后,就是另一番的天地。
    街道的路特别宽,全是用青石铺就的,干净的见不到什么脏东西,两旁精致的商铺小楼,最低都是三层的。来往的马车更是多不胜数,行人也是鲜少见到穿着粗布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