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秽王之策(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而王佐虽然在中枢表现卓越,但却没有耀眼的功劳,若是错过了这一次机会,恐怕再也无法登上六部尚书的位置。
    当然——他的仕途巅峰,大概也就是个一部尚书。
    王佐是个老臣。
    山阴人,字宣子,号敬斋。生于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戊辰科状元。中状元后,授承事郎,签书平江军节度判官,未及赴任,召为秘书省校书郎。
    当时秦桧专权,其子秦熺为提举秘书,众人纷纷趋附,唯独王佐未尝妄交一语,以至忤怒秦熺,被外放。
    秦桧死后,王佐为秘书郎,领右司郎。
    不久,被台臣评罢。
    后经张浚荐举,王佐任职中书门下省,政事得力,屡屡跃升,海陵王南侵,王佐参预军谋,立下大功,隆兴北伐时,在史浩辞职后更是表现卓越,于乾道元年胡铨去任四川宣抚使时,王佐补缺,成为兵部侍郎。
    如果户部尚书曾怀被贬,六部之中,很可能是从兵部将他调到户部去。
    毕竟户部现在的左右侍郎资历都还浅薄。
    这种情况下,王佐但凡有点仕途眼光,都不会掺和到争储的事情中去,更不会作为兵部侍郎去得罪当今大宋的右相。
    王佐虽然是状元,可比起天骄之子张杓,似乎还差了些。
    况且他曾经被张杓的父亲张浚举荐过,若是对张杓出手,怎么看都不会落下好名声。
    柳子承想不明白。
    但是他不用去想,只要王佐愿意做就行。
    反正无论怎样,不会触及到自己的利益。
    况且……若是兵部侍郎空缺了,自己这个正四品的中书舍人,没准就有机会补缺呢?
    赵惇点头,“只要我提出,王佐一定会照办,但是我们要怎样让汤硕和张杓斗起来?”
    这是个问题。
    这两人基本上没有什么私人恩怨,在政事上,一个是六部兵部的侍郎,一个是东府的右相,也没有冲突的地方。
    如何合理的斗起来,是个很难操持的问题。
    柳子承沉默了一阵,轻声说了个词:“秽王!”
    秽王?
    这是个很莫名其妙的词。
    赵惇不懂,皇甫坦不理解,李凤娘更是茫然……这个词什么意思?
    柳子承解释道:“张杓之前是什么人?”
    赵惇不解,“是什么人?”
    柳子承也知道,自己这个词很新鲜,一般人真理解不来,解释道:“张杓之前是庄文太子的首席谋臣,但庄文太子薨了,这便给了一个很不好但却能用的弹劾理由。”
    毕竟张杓现在低调,要弹劾他太难了。
    几乎找不到任何理由。
    赵惇恍然大悟,“他辅助赵愭,却让赵愭死了,这便是秽王,如此晦气之人,当然不能再被重用——但是这个理由前古未有,父皇也不会放在心上,感觉不会有效果的。”
    柳子承笑了笑,“为何一定要效果?”
    众人愕然,“什么意思?”
    “我们并不是一定需要张杓被弹劾掉,我们只是需要一个理由一个借口,来挑动王佐和张杓的争斗,从而将兵部尚书汤硕牵涉进来,最后再一步一步挖一下,让汤硕从兵部尚书的位置上滚下来,这样就足以让汤相公感到危机——”
    说到这里,柳子承笑了,“而且我们还可以营造出,张杓渐渐倾向于庆王殿下的痕迹——汤相公虽然没有绝对站到殿下身边,但因为李凤梧的缘故,归根还是因为张浚罢相是汤思退手笔的缘故,汤相公是绝对不愿意看见庆王殿下成为储君的。”
    众人恍然过来,仔细思索之后,发现确实是这个道理。
    并不需要弹劾掉张杓。
    而是需要张杓将汤硕从兵部尚书的位置上赶下来,从而让大宋左相汤思退支持己方。
    所以这个弹劾理由并不需要多有力。
    只要有用!
    兵部侍郎王佐弹劾了张杓,张杓会忍?
    不会。
    那么肯定要反击。
    可是反击就必然要牵扯到兵部。
    无论王佐是谁的人,只要牵扯到兵部,汤硕都要被波及……以张杓的手段,最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汤硕被张杓整倒,汤思退逼不得已,开始支持恭王殿下。
    一种则是汤硕招架不住之际,汤思退为了儿子不得不出手。
    这也会让他倒向恭王赵惇。
    因为汤思退如今没了选择:要么就是绝对中立,要么打破中立支持自己。
    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想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众人松了口气。
    如果这件事能成功,就算李凤梧有了魏杞、王望北的支持,但己方得到大宋左相汤思退的支持,依然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况且……
    皇甫坦笑道:“如果得等汤相公的支持,殿下储君之位稳矣,德寿宫那两位,虽然现在也支持官家的晚立储,但字里话间,欣赏点下的成分比庆王殿下多了许多。”
    赵惇早就知晓。
    为何自己一直器重皇甫坦,并不是这个道士有多大的聪明才智,也不是那些狗皮膏药的炼丹术养生术,而是因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