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章 视察!(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大学有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万事万物,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
    “前明的灭亡,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思想的禁锢和政策的固步自封。”
    “而前者又是导致后者的最根本因素!”
    “……”
    刘易按照自己的想法,给大汉辛苦培养的学生们做着思想工作。
    给他们灌输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以及绝不能因循守旧。
    太原大学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汉军士卒的家属和烈属。
    成分上绝对是对大汉最忠诚的那一批人!
    太原大学是一座真正的大学,里面各种科目都有,物理,化学,天文,地理,历史,科学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历史等诸多科目……
    这里面的理科教科书,基本上都是刘易凭借自己的记忆,照抄的九年义务制教育的课本。
    内容不可能一样,刘易的记性没那么好。
    就比如说数学课本,刘易能将课本的框架给记个差不多,重要公式没忘掉,刘易就得感谢九年义务制教育没放过他这个漏网之鱼。
    框架他搭起来,把重要公式都给写出来,课本的血肉则是找一些聪明人往里面填充,问题不大。
    别以为一个普通人穿越回古代之后,就一点作用也没有。
    就算是不论后世人靠网络,而变得无比宽阔的眼界,跳脱的思路,先进的思想。
    光是九年义务制教育所学到的一切,只要传播开来,就能将一个国家跑步带入工业时代。
    九年义务教育所学虽然简单,只是最基础的科学知识和常识。
    但这却是搭建一个工业化国家的最根本的东西,是整个世界几百年工业文明的结晶。
    多了不敢说,蒸汽机,内燃机的原理都知道吧?石油蒸馏的原理都知道吧?简单的发电会吧?简单的电磁效应知道吧?
    火车汽车,电话,电报电灯原理是怎么回事,没有人不知道吧?
    刘易这些年下来,除去处理政务,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回忆自己脑海中的科学知识。
    并将这些东西记下来,编写成课本,交给大汉的几座大学去研究。
    也正是因为这些东西,这几年下来,大汉的工业体系在逐渐完善。
    教育体系中,理科所占的比重,也是越来越重。
    科举中虽然四书五经依旧要考,但重要性已经被不断压缩,在分值占比中只占大概三分之一。
    剩下的全部考理科,比如说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
    也就是说,在大汉学不好理科,都不能做官!
    聪明人为了做官,自然会去钻研理科。
    用这样的方式,刘易围大汉培养了许多理科人才。
    大汉皇家科学院各项目研究员加起来近万人,研究员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是大汉建设的公立大学中的学成的学生。
    这些学生大部分都是军属或烈属,家中有人参军,然后获得的免费受教育资格。
    从最基础的学堂到大学,一路通畅,学费全免。
    这是刘易给汉军家属烈属特有的福利待遇!
    全民义务教育行不通,大汉的财政支持不了,有所抉择之下,只能开展片面的义务教育。
    只针对军属和烈属,一方面是培养人才,一方面是收拢军心。
    一举两得!
    而这些人才,在从大学毕业后,要么经过科举去当官,要么就是进大汉皇家科学院研究科学。
    而剩下的那些,基本上都是靠科举中的理科科目选拔出来的。
    而像宋应星那样的野生科学人才,数量其实并不多。
    刘易再次环视一圈,开口说道。
    “天下之兴亡,国家之兴亡,民族的兴亡,未来皆在尔等少年人之身上!”
    “这个世界现在是我们的,但将来,一定是你们的!”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美哉我少年大汉,与天不老!壮哉我大汉少年,与国无疆!”
    此次即兴演讲的末尾,刘易用一首抄袭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来做结尾。
    话语中,充满了他对眼前这群少年未来的殷切期盼!
    结束了对太原大学的视察,刘易启程视察太原府的市政情况。
    作为大汉的旧都,南京有的,太原基本上都有。
    其人口规模已经发展到了将近百万的程度,城市数次扩建,道路都是水泥路,主干道三丈宽,数辆马车并行也不成问题。
    路边有绿化带和防风路灯,十字路口甚至都开始出现了红绿灯和人行道。
    每隔一段距离,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