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谁能搞个云南白药?(1/2)
(0077)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求收藏,求推荐~~~】
五月初五,端午节。
明代习俗,端午节少女要佩戴灵符,头簪榴花,出嫁的女儿则由娘家接回归宁,称为“躲端午”,因此,端午节又叫“女儿节”,是一家团圆的好日子。
端午节这一天,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悬挂艾草,在耳鼻等身体部位涂抹雄黄酒,以驱避毒虫,还要饰戴小配饰以驱邪,或者是簪佩五毒与五端花草的纸符簪,或者是系各种彩线编成的,形状似“钱”或“锁”的护身符,曰端午索。此外,饮菖蒲酒、吃角黍(粽子)、杏以及赛龙舟等等也是比较盛行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称“天中节”。
以前,浮山所的军户们再穷,端午节也要搞些节目,在门口挂艾草,用菖蒲自己酿酒,热闹一下,也算是苦中作乐。不过,今年的端午节,毛家屯却没有任何节日的气氛。在海边,在山边,都插着亡魂幡呢。死去的亡魂,还没有得到安息,潜藏在内心的怒火,还没有得到释放,大家怎么可能有心思过节?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世新的谈判使者来到了毛家屯。
使者名叫刘一平,并不是王世新的部下,而是浮山城里面的一个棉布商,大约在四十来岁。明朝中叶以后,纺织工业非常的发达,江南地区尤甚。来自江南地区的棉布,完全占领了山东的市场。大量的棉布通过运河,从南直隶运到山东,在济宁、临清等地卸货,然后通过陆路,运输到登州、莱州等地。
浮山所尽管位置比较偏僻,民众同样是需要棉布的,不可或缺。刘一平在浮山城里面开设店铺,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浮山所的军户里面,认识他的人,还算不少。总体来说,此人为人处事,还不算非常的黑,在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也是他被王世新派来谈判的原因。
要是换一个大家痛恨的奸商,刚出城门,说不定就被愤怒的民众给打死了。现在民众们有张准撑腰,还真是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味道,看不顺眼的人物,逮住了就是一顿胖揍。由于军户们的封锁,浮山城里面的黑心商户,现在同样是惶惶不可终日,坐立不安。
刘一平看到张准的时候,张准正抓着一个蟾蜍,用针刺破蟾眉,将蟾蜍汁挤出。这也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据说这样可以治疗毒恶。张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决定试验一番。要是真的能够防止伤口感染的话,对战士们将是莫大的福音。
受伤的战士如何尽快的恢复,始终是张准非常关心的问题。按照标准编制,明朝每个千户所,都配备有两个医师。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千户所,这两个医师都是最先逃亡的。医师和普通的军户一样,每个月也就是一石的钱粮,同样被长久拖欠。肚子都填不饱,怎么可能有心思干活?仗着自己有一技之长,自然是最先另谋出路了。好像浮山所的医师,可能在嘉靖时期就已经不见人影了。
没有了专业的医师,日常行医的,多半都是半路出家的郎中,后世俗称的赤脚医生就是。活跃在浮山所的赤脚医生,有那么三五个,现在都掌握在张准的手中。张准给他们每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让他们成为护卫队的专业医师。护卫队的战士如果负伤,他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医治。
然而,这三五个郎中拥有的医术,远远不能满足护卫队的需要。好像前两天的战斗,护卫队受伤的人有二三十个,这些郎中根本忙不过来,严重耽误了救治时间。同时,在福岛的战斗中,伤员是被抬回到毛家屯,才进行救治的,中间同样耽误了很长时间。有两个重伤员就是在转运的过程中不幸停止呼吸的。
张准一直考虑着,是不要弄点什么中成药,战场上救死扶伤使用。这些药品就好像是后世军队的急救包,里面有绷带,有止血药,有止痛药,甚至可能有吗啡之类的麻醉药。当然,吗啡太超前了。但是,其他的药品,如果能够每个人都携带有的话,受伤的战士,就能第一时间得到最及时的救治,从而挽回宝贵的性命。
伤员是军队宝贵的财富,只要伤员重新回到部队的几率提高10%,部队都将受益无穷。不是说他们本身的战斗力有多么的高超,能够对战局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而是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最宝贵的,乃是实战的经验和教训。要是这些经验和教训,能够传承给别的战士,可以提高部队整体的战斗力。
刚好他穿越前,云南白药的配方,因为在美国是公开的,只对本国保密,一时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当时张准还专门去看过,对于云南白药的配方,还是记得的。田七、冰片、散瘀草、白牛胆、穿山龙、淮山药、苦良姜、老鹳草、酒精,都是可以就地取材的原料,只要有这方面的人才,他就能提出建议,让对方放手去研究云南白药。
现在缺乏的,就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人才。
杨映菡对于医药是半桶水,只懂得一些基本的草药知识,对于如何合成中草药,是完全不懂的。事实上,整个浮山所,都可能没有人懂。偏偏张准不死心,一直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努力。要是有人能够按照这个原材料将云南白药鼓捣出来,对于士兵的伤势恢复,无疑是有极大作用的。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求收藏,求推荐~~~】
五月初五,端午节。
明代习俗,端午节少女要佩戴灵符,头簪榴花,出嫁的女儿则由娘家接回归宁,称为“躲端午”,因此,端午节又叫“女儿节”,是一家团圆的好日子。
端午节这一天,在全国的大部分地区,家家户户都会在门上悬挂艾草,在耳鼻等身体部位涂抹雄黄酒,以驱避毒虫,还要饰戴小配饰以驱邪,或者是簪佩五毒与五端花草的纸符簪,或者是系各种彩线编成的,形状似“钱”或“锁”的护身符,曰端午索。此外,饮菖蒲酒、吃角黍(粽子)、杏以及赛龙舟等等也是比较盛行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称“天中节”。
以前,浮山所的军户们再穷,端午节也要搞些节目,在门口挂艾草,用菖蒲自己酿酒,热闹一下,也算是苦中作乐。不过,今年的端午节,毛家屯却没有任何节日的气氛。在海边,在山边,都插着亡魂幡呢。死去的亡魂,还没有得到安息,潜藏在内心的怒火,还没有得到释放,大家怎么可能有心思过节?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世新的谈判使者来到了毛家屯。
使者名叫刘一平,并不是王世新的部下,而是浮山城里面的一个棉布商,大约在四十来岁。明朝中叶以后,纺织工业非常的发达,江南地区尤甚。来自江南地区的棉布,完全占领了山东的市场。大量的棉布通过运河,从南直隶运到山东,在济宁、临清等地卸货,然后通过陆路,运输到登州、莱州等地。
浮山所尽管位置比较偏僻,民众同样是需要棉布的,不可或缺。刘一平在浮山城里面开设店铺,已经有十多年的时间,浮山所的军户里面,认识他的人,还算不少。总体来说,此人为人处事,还不算非常的黑,在大家可以接受的范围内。这也是他被王世新派来谈判的原因。
要是换一个大家痛恨的奸商,刚出城门,说不定就被愤怒的民众给打死了。现在民众们有张准撑腰,还真是有点天不怕地不怕的味道,看不顺眼的人物,逮住了就是一顿胖揍。由于军户们的封锁,浮山城里面的黑心商户,现在同样是惶惶不可终日,坐立不安。
刘一平看到张准的时候,张准正抓着一个蟾蜍,用针刺破蟾眉,将蟾蜍汁挤出。这也是端午节的一个习俗,据说这样可以治疗毒恶。张准也不知道是真是假,决定试验一番。要是真的能够防止伤口感染的话,对战士们将是莫大的福音。
受伤的战士如何尽快的恢复,始终是张准非常关心的问题。按照标准编制,明朝每个千户所,都配备有两个医师。但实际上,绝大部分的千户所,这两个医师都是最先逃亡的。医师和普通的军户一样,每个月也就是一石的钱粮,同样被长久拖欠。肚子都填不饱,怎么可能有心思干活?仗着自己有一技之长,自然是最先另谋出路了。好像浮山所的医师,可能在嘉靖时期就已经不见人影了。
没有了专业的医师,日常行医的,多半都是半路出家的郎中,后世俗称的赤脚医生就是。活跃在浮山所的赤脚医生,有那么三五个,现在都掌握在张准的手中。张准给他们每个月一两银子的工钱,让他们成为护卫队的专业医师。护卫队的战士如果负伤,他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医治。
然而,这三五个郎中拥有的医术,远远不能满足护卫队的需要。好像前两天的战斗,护卫队受伤的人有二三十个,这些郎中根本忙不过来,严重耽误了救治时间。同时,在福岛的战斗中,伤员是被抬回到毛家屯,才进行救治的,中间同样耽误了很长时间。有两个重伤员就是在转运的过程中不幸停止呼吸的。
张准一直考虑着,是不要弄点什么中成药,战场上救死扶伤使用。这些药品就好像是后世军队的急救包,里面有绷带,有止血药,有止痛药,甚至可能有吗啡之类的麻醉药。当然,吗啡太超前了。但是,其他的药品,如果能够每个人都携带有的话,受伤的战士,就能第一时间得到最及时的救治,从而挽回宝贵的性命。
伤员是军队宝贵的财富,只要伤员重新回到部队的几率提高10%,部队都将受益无穷。不是说他们本身的战斗力有多么的高超,能够对战局起到决定性的影响,而是他们的经验和教训。最宝贵的,乃是实战的经验和教训。要是这些经验和教训,能够传承给别的战士,可以提高部队整体的战斗力。
刚好他穿越前,云南白药的配方,因为在美国是公开的,只对本国保密,一时间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当时张准还专门去看过,对于云南白药的配方,还是记得的。田七、冰片、散瘀草、白牛胆、穿山龙、淮山药、苦良姜、老鹳草、酒精,都是可以就地取材的原料,只要有这方面的人才,他就能提出建议,让对方放手去研究云南白药。
现在缺乏的,就是专门研究这个的人才。
杨映菡对于医药是半桶水,只懂得一些基本的草药知识,对于如何合成中草药,是完全不懂的。事实上,整个浮山所,都可能没有人懂。偏偏张准不死心,一直没有放弃这方面的努力。要是有人能够按照这个原材料将云南白药鼓捣出来,对于士兵的伤势恢复,无疑是有极大作用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