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三个大礼包(2/3)
还有部分新建的砖瓦屋,就要遭受到灭顶之灾。
“玉麟,放心,老头子亲自主持这事,绝对不给你添乱!”
“杀鞑子,我们不讲条件!”
毛三爷拍胸脯保证。
张准的内心微微一热。
“杀鞑子,我们不讲条件!”
多么简朴却又多么豪迈的语言。
要是明朝的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鞑子岂能嚣张?
“既然如此,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希望乡亲们都能理解。”
“战斗结束以后,根据房屋损坏的具体情况,实行赔付!”
“撤退行动,在二十七那天晚上秘密进行。”
张准沉吟片刻,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排。
在研究了一些细节问题以后,毛三爷等人便离开了。
随后,张准就来到了匠作坊。
为了迎接鞑子的到来,他要给鞑子准备几个大大的礼包。
比炸药包还要更大的礼包。
“地雷?”
“大人,你说的这个地雷……”
听完张准的描述,周石文和罗大山有些不敢肯定的问道。
张准要制造的武器,的确是叫做地雷,最原始的地雷。
其实,中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使用地雷了。公元1130年,金军攻打陕州,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这是有记载的最早使用地雷的年份。到了明朝初年,中国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的地雷。
据公元1413年焦玉所著《火龙经》一书所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从这段文献可以看出,“炸炮”不仅是最早的压发地雷,还与今天的“连环雷”相似,“地雷”一词也由此而出。可惜,这种压发式地雷的制造技术,已经失传了,一般的工匠根本不懂得如何制造。周石文和罗大山自然不懂。
到明朝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地雷,当敌人踏动机索时,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枚非人工引爆的触发式地雷。 在明代文献中,已有多种地雷的详细记载,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地雷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欧洲在15世纪末的要塞防御战中才开始出现地雷。
然而,张准和工匠们研讨过以后,遗憾的发现,工匠们对于触发式地雷的制造工艺,都是一窍不通。如果张准要制造地雷,只能制造导火索式。就是说,将地雷埋好,然后将导火索拉出来,要引爆的时候,再点燃导火索。爆炸原理,其实和炸药包是一个模式。
因为时间紧急,张准也没有办法和工匠们仔细的反复试验触发式地雷的制造,只能使用这种引燃式地雷。这种地雷的制造工艺,那就简单了。没有铁制的外壳,没关系。最大的水缸,见过吗?就是那种装水的大水缸,可以装十几桶水的。
在水缸里面装满黑色火药,黑色火药的四周,装满各种各样的砖头、碎石、瓦片、铁钉之类的,增强杀伤力,然后用盖子盖好,将导火索拉出来,然后深深的埋在地下。这,就是一个超大型号的地雷。
这样的满满一缸黑色火药,足足四五十斤,如果还加入一点氧化铜的话,炸出一个半径五丈(约15米)的大坑,那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它更大的杀伤力,还是强大的冲击波。这样的超大型地雷,一旦炸开,爆炸范围二十丈的人,就算不死,也要重伤。
这样的大水缸地雷,张准做了三个。
不是不想做更多,是因为备用的黑色火药不够了。
浮山所的火药局,储存的火药,本来数量还算是挺多的。节省一点用,根本不用担心会供应不上。因为,发射米尼弹,只要一丁点儿的火药,比其他的火铳节省很多。每个士兵只要携带一斤的颗粒状火药,就能够用很久了。
但是,一旦用来做地雷,火药局的存量,马上就被消耗了大半。要不是张准亲自来提取火药,火药局管事陈永信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么一整缸的黑色火药,足够整个护卫队的五百支虎贲铳坚持一天的战斗了。
败家,实在是有点败家啊!
但是为了杀鞑子,再败家也是值得的!
看着亲手做出来的三个超大型地雷,张准踌躇满志。这三个大家伙,足可以将上百的鞑子送到西天佛祖那里去。看来,是有必要重点研制一下压发式地雷了。这玩意儿,对付鞑子的骑兵,可是相当不错的杀手锏啊!就算是三颗地雷里面,只有两颗爆炸,也足够鞑子骑兵喝一壶的。鞑子的人口数量摆在那里,死一个少一个,死上十来万,鞑子自己就完蛋了。
七月二十七,孙灵锦前来辞行。
这几天的时间,墨煜从他的身上套取到了不少的情报。基本上,可以确定,孙之獬这一次,的确是想要借刀杀人,利用鞑子来消灭浮山所。至于他和鞑子之间,到底达成了什么协议,目前还不知道。以他一个七品的推官,这样的核心
“玉麟,放心,老头子亲自主持这事,绝对不给你添乱!”
“杀鞑子,我们不讲条件!”
毛三爷拍胸脯保证。
张准的内心微微一热。
“杀鞑子,我们不讲条件!”
多么简朴却又多么豪迈的语言。
要是明朝的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鞑子岂能嚣张?
“既然如此,我就不多说什么了,希望乡亲们都能理解。”
“战斗结束以后,根据房屋损坏的具体情况,实行赔付!”
“撤退行动,在二十七那天晚上秘密进行。”
张准沉吟片刻,开始有条不紊的安排。
在研究了一些细节问题以后,毛三爷等人便离开了。
随后,张准就来到了匠作坊。
为了迎接鞑子的到来,他要给鞑子准备几个大大的礼包。
比炸药包还要更大的礼包。
“地雷?”
“大人,你说的这个地雷……”
听完张准的描述,周石文和罗大山有些不敢肯定的问道。
张准要制造的武器,的确是叫做地雷,最原始的地雷。
其实,中国在很早以前,就已经使用地雷了。公元1130年,金军攻打陕州,宋军使用埋设于地面的“火药炮”(即铁壳地雷),给金军以重大杀伤而取胜。这是有记载的最早使用地雷的年份。到了明朝初年,中国出现了采用机械发火装置的真正的地雷。
据公元1413年焦玉所著《火龙经》一书所载:“炸炮制以生铁铸,空腹,放药杵实,入小竹筒,穿火线于内,外用长线穿火槽,择寇必由之路,连连数十埋入坑中,药槽通接钢轮,土掩,使贼不知,踏动发机,震起,铁块如飞,火焰冲天。”
从这段文献可以看出,“炸炮”不仅是最早的压发地雷,还与今天的“连环雷”相似,“地雷”一词也由此而出。可惜,这种压发式地雷的制造技术,已经失传了,一般的工匠根本不懂得如何制造。周石文和罗大山自然不懂。
到明朝万历八年(公元1580年),戚继光驻守蓟州时,曾制造一种“钢轮发火”地雷,当敌人踏动机索时,钢轮转动与火石急剧摩擦发火,引爆地雷。这也是世界上第一枚非人工引爆的触发式地雷。 在明代文献中,已有多种地雷的详细记载,这说明当时中国的地雷已发展到一定的水平,而欧洲在15世纪末的要塞防御战中才开始出现地雷。
然而,张准和工匠们研讨过以后,遗憾的发现,工匠们对于触发式地雷的制造工艺,都是一窍不通。如果张准要制造地雷,只能制造导火索式。就是说,将地雷埋好,然后将导火索拉出来,要引爆的时候,再点燃导火索。爆炸原理,其实和炸药包是一个模式。
因为时间紧急,张准也没有办法和工匠们仔细的反复试验触发式地雷的制造,只能使用这种引燃式地雷。这种地雷的制造工艺,那就简单了。没有铁制的外壳,没关系。最大的水缸,见过吗?就是那种装水的大水缸,可以装十几桶水的。
在水缸里面装满黑色火药,黑色火药的四周,装满各种各样的砖头、碎石、瓦片、铁钉之类的,增强杀伤力,然后用盖子盖好,将导火索拉出来,然后深深的埋在地下。这,就是一个超大型号的地雷。
这样的满满一缸黑色火药,足足四五十斤,如果还加入一点氧化铜的话,炸出一个半径五丈(约15米)的大坑,那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它更大的杀伤力,还是强大的冲击波。这样的超大型地雷,一旦炸开,爆炸范围二十丈的人,就算不死,也要重伤。
这样的大水缸地雷,张准做了三个。
不是不想做更多,是因为备用的黑色火药不够了。
浮山所的火药局,储存的火药,本来数量还算是挺多的。节省一点用,根本不用担心会供应不上。因为,发射米尼弹,只要一丁点儿的火药,比其他的火铳节省很多。每个士兵只要携带一斤的颗粒状火药,就能够用很久了。
但是,一旦用来做地雷,火药局的存量,马上就被消耗了大半。要不是张准亲自来提取火药,火药局管事陈永信还以为发生了什么事呢。这么一整缸的黑色火药,足够整个护卫队的五百支虎贲铳坚持一天的战斗了。
败家,实在是有点败家啊!
但是为了杀鞑子,再败家也是值得的!
看着亲手做出来的三个超大型地雷,张准踌躇满志。这三个大家伙,足可以将上百的鞑子送到西天佛祖那里去。看来,是有必要重点研制一下压发式地雷了。这玩意儿,对付鞑子的骑兵,可是相当不错的杀手锏啊!就算是三颗地雷里面,只有两颗爆炸,也足够鞑子骑兵喝一壶的。鞑子的人口数量摆在那里,死一个少一个,死上十来万,鞑子自己就完蛋了。
七月二十七,孙灵锦前来辞行。
这几天的时间,墨煜从他的身上套取到了不少的情报。基本上,可以确定,孙之獬这一次,的确是想要借刀杀人,利用鞑子来消灭浮山所。至于他和鞑子之间,到底达成了什么协议,目前还不知道。以他一个七品的推官,这样的核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