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土改离不开剿匪(1/3)
(0391)
莱州城,张准独自一个人在银杏树的底下沉思。
他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古老的庭院。庭院的中间,有一棵很大的银杏树,据说是东汉的时候种下去的,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银杏树已经落叶,新蕊还没有长出来,整棵树光秃秃的,无数的枝条,笔直笔直的,好像一把把出鞘的利剑,试图刺穿灰沉沉的天空。
在银杏树的下面,有一圈的石桌石凳,正好用来歇息。这里,原本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庭院,得知张准要来,他们急忙搬走了。于是,张准雀占鸠巢,将这里当做了临时的住所。为什么是临时的住所?因为他的根,其实还是在鳌山城。鳌山卫才是他的起家之地。
至于莱州府知府衙门,自然是王铭宇、刘航、刘宝玉他们在那里办公。鳌山卫的位置过于偏僻,不利于行政统筹。因此,虎贲军的内政处理衙门,就从鳌山城搬迁到了莱州城。根据张准的命令,王铭宇被任命为莱州府知府,正式宣布莱州府知府换人。协助他们的,自然是不挂官衔,却是张准老师的高弘图了。
对于这位赫赫有名的前工部侍郎,王铭宇等人,自然是深感佩服的。和高弘图的学识相比,他们都是刚入私塾的学生。能够得到高弘图的指点,他们都深感荣幸。高弘图不担任任何的官职,却一直留守在知府衙门里面,有什么事情,他们几个都可以随时向高弘图请教,而高弘图也会耐心的指点。
在攻克了莱州府以后,虎贲军最重要的事务,就是在莱州府五县二州,实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这个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张准能不能在莱州府站稳脚跟,会不会成为和李自成一样的流寇。因此,张准是十分看重的。他在莱州府盯着,就是监察土地改革的进程。
要是在以前,以王铭宇、刘航他们的能力,要统管好五县二州的土地改革,还真是有点难度。就算勉强推行下来,效果可能也不会很好。好在,有高弘图的指点,他们都开窍了不少,治政的水平,也大大的提升。同时,高弘图出面,相关的压力,大大的减少。而且,他们还有了一群不错的帮手。这些帮手,自然就是被张准列入“黑名单”的那些人了。
果然,刘广新、田枫、雷原等人,都成功的被高弘图说服,愿意为张准效力。最终,刘广新担任掖县的县令,田枫担任潍县的县令,雷原担任昌邑的县令,璞融生担任高密的县令,胥鑫宇担任即墨的县令,陈烈书担任胶州知州,王东华担任平度州的知州。张准的内政摊子,就这样铺开了。
按照《均田令》的细则要求,高弘图已经将自身的田产,都划分到每个子侄的头上,每个子侄名下的田产,绝对不超过五十亩。他没有亲生的子嗣,同族的子嗣却是很多的,过继到他膝下的儿子也有好几个。有他以身作则,其他还留在莱州府的大户人家,自然是无奈的效仿了。再不效仿,那只有等着虎贲军举起屠刀了。
其实,对于这些大户人家来说,一般都有很多的子侄,就算同支的不多,旁支的总不会少。他们想要保留自己的田地,就要将田地分给自己的旁支。这样一来,那些旁支的成员,对张准也是衷心拥护的。没有张准,他们可得不到这么多的田地。
张准试图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土地改革初步推行下去,将田地实实在在的分到每个农民的手上。因为,三月份就是春耕的季节,要是播种水稻的话,现在就要开始整田了。如果是冬小麦,现在也要加强管理,争取有个好收成。同时,要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鼓励民众开垦荒地,增加耕地的面积。
莱州府的土地改革,和鳌山卫、灵山卫有较大的不同。在两卫,张准都是直接没收军官的田地,据为己有,然后再分给军户的。但是在五县二州,则要区别对待。那些逃走的大户人间的田地,当然是没收了。但是,留下来的那些,要是主动满足均田令的要求,将田地分摊到五十亩以下的,则不再没收。因为这个原因,田地的数量,其实是不够的。
要让每个符合条件的农民,都获得五亩的田地,就要鼓励大家不断的垦荒。要是不需要农田,用林地代替也可以。一亩的田地,可以兑换二十亩的林地。平度州、高密等地,都有大量的林地,张准准备将这些林地也经营起来。因为造船需要大量的木材,张准必须很好的利用这些林地,尽量的生产木材。
在高弘图的指点下,莱州府的各项政务工作,快速的运转起来。
王铭宇、刘航、刘宝玉、杨立仁、侯山平等人,日夜得到高弘图的指点,也很快的成熟起来。他们本来就是热血青年,从来都不缺乏做事的热情。他们缺乏的,只是知识和眼光。而知识和眼光,高弘图都有。两者集合起来,就是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队伍。
可以说,现在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在处理政务。以前,不过是几个人在小打小闹罢了。为了加快土地改革的效率,王铭宇、刘航还给所有的州县,都下发了军令状。在三月份到来之前,五县二州,都要全部完成土地改革。
在银杏树下面的石桌上,摆放着各地送来的文书。主要是关于土地改革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土地改革的情况,还是很顺利的。虎贲军攻占莱州城的时候,并没有遭
莱州城,张准独自一个人在银杏树的底下沉思。
他所在的位置,是一个古老的庭院。庭院的中间,有一棵很大的银杏树,据说是东汉的时候种下去的,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现在,银杏树已经落叶,新蕊还没有长出来,整棵树光秃秃的,无数的枝条,笔直笔直的,好像一把把出鞘的利剑,试图刺穿灰沉沉的天空。
在银杏树的下面,有一圈的石桌石凳,正好用来歇息。这里,原本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庭院,得知张准要来,他们急忙搬走了。于是,张准雀占鸠巢,将这里当做了临时的住所。为什么是临时的住所?因为他的根,其实还是在鳌山城。鳌山卫才是他的起家之地。
至于莱州府知府衙门,自然是王铭宇、刘航、刘宝玉他们在那里办公。鳌山卫的位置过于偏僻,不利于行政统筹。因此,虎贲军的内政处理衙门,就从鳌山城搬迁到了莱州城。根据张准的命令,王铭宇被任命为莱州府知府,正式宣布莱州府知府换人。协助他们的,自然是不挂官衔,却是张准老师的高弘图了。
对于这位赫赫有名的前工部侍郎,王铭宇等人,自然是深感佩服的。和高弘图的学识相比,他们都是刚入私塾的学生。能够得到高弘图的指点,他们都深感荣幸。高弘图不担任任何的官职,却一直留守在知府衙门里面,有什么事情,他们几个都可以随时向高弘图请教,而高弘图也会耐心的指点。
在攻克了莱州府以后,虎贲军最重要的事务,就是在莱州府五县二州,实行全面的土地改革。这个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张准能不能在莱州府站稳脚跟,会不会成为和李自成一样的流寇。因此,张准是十分看重的。他在莱州府盯着,就是监察土地改革的进程。
要是在以前,以王铭宇、刘航他们的能力,要统管好五县二州的土地改革,还真是有点难度。就算勉强推行下来,效果可能也不会很好。好在,有高弘图的指点,他们都开窍了不少,治政的水平,也大大的提升。同时,高弘图出面,相关的压力,大大的减少。而且,他们还有了一群不错的帮手。这些帮手,自然就是被张准列入“黑名单”的那些人了。
果然,刘广新、田枫、雷原等人,都成功的被高弘图说服,愿意为张准效力。最终,刘广新担任掖县的县令,田枫担任潍县的县令,雷原担任昌邑的县令,璞融生担任高密的县令,胥鑫宇担任即墨的县令,陈烈书担任胶州知州,王东华担任平度州的知州。张准的内政摊子,就这样铺开了。
按照《均田令》的细则要求,高弘图已经将自身的田产,都划分到每个子侄的头上,每个子侄名下的田产,绝对不超过五十亩。他没有亲生的子嗣,同族的子嗣却是很多的,过继到他膝下的儿子也有好几个。有他以身作则,其他还留在莱州府的大户人家,自然是无奈的效仿了。再不效仿,那只有等着虎贲军举起屠刀了。
其实,对于这些大户人家来说,一般都有很多的子侄,就算同支的不多,旁支的总不会少。他们想要保留自己的田地,就要将田地分给自己的旁支。这样一来,那些旁支的成员,对张准也是衷心拥护的。没有张准,他们可得不到这么多的田地。
张准试图用一个月的时间,将土地改革初步推行下去,将田地实实在在的分到每个农民的手上。因为,三月份就是春耕的季节,要是播种水稻的话,现在就要开始整田了。如果是冬小麦,现在也要加强管理,争取有个好收成。同时,要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鼓励民众开垦荒地,增加耕地的面积。
莱州府的土地改革,和鳌山卫、灵山卫有较大的不同。在两卫,张准都是直接没收军官的田地,据为己有,然后再分给军户的。但是在五县二州,则要区别对待。那些逃走的大户人间的田地,当然是没收了。但是,留下来的那些,要是主动满足均田令的要求,将田地分摊到五十亩以下的,则不再没收。因为这个原因,田地的数量,其实是不够的。
要让每个符合条件的农民,都获得五亩的田地,就要鼓励大家不断的垦荒。要是不需要农田,用林地代替也可以。一亩的田地,可以兑换二十亩的林地。平度州、高密等地,都有大量的林地,张准准备将这些林地也经营起来。因为造船需要大量的木材,张准必须很好的利用这些林地,尽量的生产木材。
在高弘图的指点下,莱州府的各项政务工作,快速的运转起来。
王铭宇、刘航、刘宝玉、杨立仁、侯山平等人,日夜得到高弘图的指点,也很快的成熟起来。他们本来就是热血青年,从来都不缺乏做事的热情。他们缺乏的,只是知识和眼光。而知识和眼光,高弘图都有。两者集合起来,就是一支强有力的战斗队伍。
可以说,现在的他们,才是真正的在处理政务。以前,不过是几个人在小打小闹罢了。为了加快土地改革的效率,王铭宇、刘航还给所有的州县,都下发了军令状。在三月份到来之前,五县二州,都要全部完成土地改革。
在银杏树下面的石桌上,摆放着各地送来的文书。主要是关于土地改革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土地改革的情况,还是很顺利的。虎贲军攻占莱州城的时候,并没有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