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章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2/3)
是建设根据地,将北直隶的民众都发动起来。
“战争是人力、物力的较量。人力、物力资源离不开后方根据地源源不断的补给。因此,无论在哪朝哪代,是否建立一个强大巩固的战略根据地,是关系到每一个政治军事集团,能否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站稳脚跟,在强大的敌人或群雄割据势力包围下立于不败之地,获得生存发展并最终消灭各路对手赢得胜利的根本所在。”
“黄巢是唐末农民军领袖。他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两次出山东展开流动作战,长途转战,初期也取得了很大胜利,一度占领唐都长安。但因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定的根据地。当唐军围攻长安时,农民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加上朱温叛变等原因,终于失败。”
“我们现在来看陕西的民军,他们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从陕西打到山西,又从山西打到河南,又从河南进入南直隶,最后又转战湖广、西川、甘肃,驰骋千里,到过的地方非常多。但是,他们始终无法稳定下来。他们的伤员得不到安全,他们的粮食得不到保证,他们没有稳定的财源,他们长期的处于苦战当中,部队没有休息整顿的机会。这样子下去,终究是要出大问题的。”
当了八年的士官,张准最熟悉的,当然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一套了,张口就来,根本不需要经大脑的。事实上,张准相信,这个年代的人,只要能够融会贯通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造反,割据一方,占地为王,绝对是不成问题的。
鞑子再强,有美国人强吗?
常凯申再烂,也要比崇祯强一点吧?
“根据应该选择在哪里?应该选择有利地区,即敌人势力薄弱而又地形优越、有群众基础的地方。历史上成功的开国者,在创业时期,多依托山川形胜,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如巴蜀地区以山川盆地为主,道路崎岖难行。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
“刘邦同项羽争天下,依托的巴蜀、关中根据地,都是形势险要、人力、物产资源相当丰富的地区。诸葛亮《隆中对》,建议刘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汉末年王匡、王凤起义,聚集于绿林山。北宋宋江起义,凭藉梁山泊。”
“南宋钟相、杨么起义,依凭于洞庭湖。这些农民义军即所谓山大王,在举义之初力量不很强大的时候,都聚集于远离封建统治中心的山林川泽,凭借险要地理地形,反抗统治阶级的镇压并与之展开疾风骤雨的斗争。”
在第一天的下午,张准开始更加具体的阐述。
“如何建立根据地?无非是组织、政权、武装力量三大方面。”
“历史上的开国者在根据地建设上,都很重视根据地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楚汉战争期间,萧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在后方根据地镇国家,侍太子,治栎阳。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加强中央政权和各级地方政权建设。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汉中卒,辄补缺。”
“萧何不断向前方输送兵员、军粮,证明他在后方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注重召募训练军队,制造军械,积聚战略物资,为支持前方长期战争提供充足的兵员粮饷,补给线安全也得到有效的武力保障。”
“东汉缔造者刘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复汉官名,选拔贤能官员,加强政权建设,治理地方。他要求镇守河内的寇恂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渡。寇恂按刘秀指示,不仅稳定了后方根据地的社会秩序,加强了防务,而且还从根据地调糇粮、治器械以供军,军虽远征,未尝乏绝。”
“诸葛亮隆中对策,建议刘备在占领荆益后,首要任务不是进攻曹操,而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即对内加强政权、法制等建设,对外搞好民族和邦交关系。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废除元朝苛政,录用贤能,让民众安居乐业。而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南宋钟相、杨么起义,元末刘福通起义,在摧毁封建统治者地方政权、捕杀贪官污吏的同时,都曾在其根据地建立过农民政权。”
“纵观历史上这些革故鼎新的英豪们,在破坏旧世界的同时,都能加强根据地新政权建设,严明法纪,稳定或建立新秩序,安抚百姓,训练军队,加强战备,为将事业做大做强建设稳固的战略大后方。”
经过一天的授课,与会的人,多多少少的都有些感悟。这是肯定的。因为张准的讲述,绝对是造反的独门秘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一招,简直是无敌的。如果下面听课的人里面有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一定会深有感触。
从第二天开始,张准的话题更加的深入。
“什么叫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核心精髓,就是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加强经济建设,以争取最广大民众的拥护!简而言之,就是争取最多的人和你一起战斗!在战场上,十个打一个,胜算总是比较大的!”
“刘邦的丞相萧何留守于巴蜀、关中根据地,填抚谕告,给馈饷,不绝粮道,能注意严明法纪,稳定秩序,安抚人民,发展生产,以支援前线。刘秀在河北平遣
“战争是人力、物力的较量。人力、物力资源离不开后方根据地源源不断的补给。因此,无论在哪朝哪代,是否建立一个强大巩固的战略根据地,是关系到每一个政治军事集团,能否在纷繁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中站稳脚跟,在强大的敌人或群雄割据势力包围下立于不败之地,获得生存发展并最终消灭各路对手赢得胜利的根本所在。”
“黄巢是唐末农民军领袖。他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两次出山东展开流动作战,长途转战,初期也取得了很大胜利,一度占领唐都长安。但因长期流动作战,没有建立稳定的根据地。当唐军围攻长安时,农民军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加上朱温叛变等原因,终于失败。”
“我们现在来看陕西的民军,他们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从陕西打到山西,又从山西打到河南,又从河南进入南直隶,最后又转战湖广、西川、甘肃,驰骋千里,到过的地方非常多。但是,他们始终无法稳定下来。他们的伤员得不到安全,他们的粮食得不到保证,他们没有稳定的财源,他们长期的处于苦战当中,部队没有休息整顿的机会。这样子下去,终究是要出大问题的。”
当了八年的士官,张准最熟悉的,当然是毛泽东军事思想这一套了,张口就来,根本不需要经大脑的。事实上,张准相信,这个年代的人,只要能够融会贯通毛泽东的军事思想,造反,割据一方,占地为王,绝对是不成问题的。
鞑子再强,有美国人强吗?
常凯申再烂,也要比崇祯强一点吧?
“根据应该选择在哪里?应该选择有利地区,即敌人势力薄弱而又地形优越、有群众基础的地方。历史上成功的开国者,在创业时期,多依托山川形胜,建立起巩固的根据地。如巴蜀地区以山川盆地为主,道路崎岖难行。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此亦扼天下之吭而拊其背也。”
“刘邦同项羽争天下,依托的巴蜀、关中根据地,都是形势险要、人力、物产资源相当丰富的地区。诸葛亮《隆中对》,建议刘备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汉末年王匡、王凤起义,聚集于绿林山。北宋宋江起义,凭藉梁山泊。”
“南宋钟相、杨么起义,依凭于洞庭湖。这些农民义军即所谓山大王,在举义之初力量不很强大的时候,都聚集于远离封建统治中心的山林川泽,凭借险要地理地形,反抗统治阶级的镇压并与之展开疾风骤雨的斗争。”
在第一天的下午,张准开始更加具体的阐述。
“如何建立根据地?无非是组织、政权、武装力量三大方面。”
“历史上的开国者在根据地建设上,都很重视根据地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楚汉战争期间,萧何以丞相留收巴蜀,在后方根据地镇国家,侍太子,治栎阳。立宗庙社稷宫室县邑,加强中央政权和各级地方政权建设。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汉中卒,辄补缺。”
“萧何不断向前方输送兵员、军粮,证明他在后方恢复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还注重召募训练军队,制造军械,积聚战略物资,为支持前方长期战争提供充足的兵员粮饷,补给线安全也得到有效的武力保障。”
“东汉缔造者刘秀,至河北,所过郡县,考察官吏,黜陟能否,复汉官名,选拔贤能官员,加强政权建设,治理地方。他要求镇守河内的寇恂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渡。寇恂按刘秀指示,不仅稳定了后方根据地的社会秩序,加强了防务,而且还从根据地调糇粮、治器械以供军,军虽远征,未尝乏绝。”
“诸葛亮隆中对策,建议刘备在占领荆益后,首要任务不是进攻曹操,而是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即对内加强政权、法制等建设,对外搞好民族和邦交关系。朱元璋占据应天后,废除元朝苛政,录用贤能,让民众安居乐业。而北宋王小波、李顺起义,南宋钟相、杨么起义,元末刘福通起义,在摧毁封建统治者地方政权、捕杀贪官污吏的同时,都曾在其根据地建立过农民政权。”
“纵观历史上这些革故鼎新的英豪们,在破坏旧世界的同时,都能加强根据地新政权建设,严明法纪,稳定或建立新秩序,安抚百姓,训练军队,加强战备,为将事业做大做强建设稳固的战略大后方。”
经过一天的授课,与会的人,多多少少的都有些感悟。这是肯定的。因为张准的讲述,绝对是造反的独门秘籍。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这一招,简直是无敌的。如果下面听课的人里面有李自成和张献忠,两人一定会深有感触。
从第二天开始,张准的话题更加的深入。
“什么叫人民战争?人民战争的核心精髓,就是深入开展土地革命,加强经济建设,以争取最广大民众的拥护!简而言之,就是争取最多的人和你一起战斗!在战场上,十个打一个,胜算总是比较大的!”
“刘邦的丞相萧何留守于巴蜀、关中根据地,填抚谕告,给馈饷,不绝粮道,能注意严明法纪,稳定秩序,安抚人民,发展生产,以支援前线。刘秀在河北平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