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烫手的山芋来了,张嫣要来主婚(1/4)
(0634)
北直隶,京师,紫禁城。
年初六的早上,崇祯早早就忙碌开了。
他天天盼望着辽东和宣大两方面的官军在他的严旨切责下会有所振作,不日就会有捷奏到京。虎贲军在董家堡的胜利,的确是刺激了崇祯。董家堡就在北直隶,就在京师的眼皮底下。要是虎贲军在这里取得胜利,而官军却不能取得胜利。民众很自然的就会将两者进行比较。对于崇祯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尤其是在年初三的那天,从董家堡送来的鞑子首级,正式到达京师,顿时又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尽管朝廷采取一切的办法,掩盖虎贲军和张准等字眼。但是,董家堡距离京师,毕竟太近了,底层的民众,还是很快就得知了有关的准确消息。于是,虎贲军和张准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前,只是一些最底层的百姓,在谈论张准,在谈论虎贲军,但是现在,很多大户人家,都在悄悄的谈论张准,谈论虎贲军了。这是肯定的。在这样的多事之秋,时局艰难,一个强有力的人物,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很容易带给别人安全感。在这样的乱世?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安全感了。
崇祯感觉有些不妙。他希望高起潜,又或者是王坤,都能够尽快的送来捷报,以冲淡张准和虎贲军对京师民众的吸引力。如果能送来几百个鞑子的首级,那就更好了。现在的他,太需要一场胜利,太需要一些鞑子的首级,来挽回朝廷的颜面了。
但是一直到了正月初五,也就是昨天,他只知道两大军团都在“进军”,而捷报仍然渺茫。他天天怀着希望和恐惧,心情焦灼,夜不成寐。年初六的早上,他不得不在平台召对群臣,商讨对策。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天知道局势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
有关朝廷和张准的谈判,乔允升一早就已经通报过。在场的官员都知道了。张准接受了平度伯的爵位,却拒绝接受兼管山东军务的提议。这意味着,朝廷抛出去的两个诱饵,最大的那个,被踢回来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好兆头。
张准也是给老狐狸啊!
这是在场所有人的感受。
当初,提出让张准兼管山东军务,的确有让张准猝不及防,将他架在火上烤的意思。时间紧迫,虎贲军兵力有限,想要组织完善的防务,那是非常困难的。要是张准答应答应朝廷的提议,一旦战败,朝廷就可以借机打击张准和虎贲军的威望。可惜啊,张准没有上当,皮球又被踢回去了朝廷手中。
在场的人其实都很清楚,以朱大典手上的兵力,想要守住山东,那是相当的困难。鞑子这次到来,太气势汹汹了。要不是出了一个张准,出了一支虎贲军,恐怕连京师都难以保住。十万建虏,那绝对不是开玩笑的。也难怪高起潜和王坤不敢动,换了在场的哪一位过去指挥,又有谁敢有大动作?自寻死路吗?
谈到用兵遣将,事事失望,崇祯不禁深深地叹口气,怀着一腔愤懑说:“朕不意以今日中国之大,竟没有如关云长、岳武穆一流将才!人才都去了什么地方?都在乱军哪里?都在虎贲军哪里?又或者是在建虏的手上?”
没等到群臣回话,崇祯又接着说:“朕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建虏的正红旗,在董家堡的损伤如此的惨重,居然有两千多首级!两千多的首级啊!九一仗而已!董家堡的虎贲军,才多少人?朝廷的两大军团,又有多少人?光是每日虚耗的钱粮……”
他一下子忘记了准确的数字,话没有接上,便停顿了一下。
户部尚书侯恂急忙接上说道:“皇上,辽东每日虚耗白银六千两,粮八百石。宣大每日虚耗白银四千两,粮五百五十石。”
崇祯点点头,恼怒的说道:“看看,钱粮耗费的不少,都是几千两,几百石的,都做什么去了?一群废物!朕这是猪圈吗?”
群臣见崇祯怒形于色,一个个十分惶恐,不敢抬头。只有刑部尚书乔允升心神宁静,对崇祯的发飙,毫无感觉。他已经和张准说好了,只要有出京的机会,他就会主动的投靠到虎贲军那边去。至于他的家眷,已经秘密从洛阳前往莱州府了。不需要多久的时间,就能够迁徙到莱州府。
别人都可以不说话,杨嗣昌却不能不说,谁叫他是宣大军团的总督呢?崇祯的一番怒骂,将他都骂在猪圈里面了。他赶快跪下说:“皇上,鞑子已经停止了零星的出击,我军没有袭击的机会。若是两军对阵,我军的兵力又稍显弱小……”
兵部尚书梁廷栋急忙配合说道:“皇上,建虏准备南下去找张准的麻烦,我们只需要静观即可。要是在这个时候和建虏对阵,倒是便宜了张准了。”
张凤翼也急忙说道:“正是。皇上,奴酋黄台吉昨天在怀柔召集其他各个奴酋召开会议,想必是商量如此应对张准。有情报显示,建虏的各旗主力,都有南下的迹象,目标便是董家堡。我军只需要作壁上观,稳坐钓鱼台即可。”
乔允升是无官一身轻,插嘴说道:“建虏南下,只怕未必是董家堡吧。山东各地,肯定也会被建虏蹂躏。朱大典那里,能挡住建虏的突击吗?德州、临清等地,只怕不太安全。”
梁廷栋和张凤翼立
北直隶,京师,紫禁城。
年初六的早上,崇祯早早就忙碌开了。
他天天盼望着辽东和宣大两方面的官军在他的严旨切责下会有所振作,不日就会有捷奏到京。虎贲军在董家堡的胜利,的确是刺激了崇祯。董家堡就在北直隶,就在京师的眼皮底下。要是虎贲军在这里取得胜利,而官军却不能取得胜利。民众很自然的就会将两者进行比较。对于崇祯来说,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尤其是在年初三的那天,从董家堡送来的鞑子首级,正式到达京师,顿时又引起了小小的轰动。尽管朝廷采取一切的办法,掩盖虎贲军和张准等字眼。但是,董家堡距离京师,毕竟太近了,底层的民众,还是很快就得知了有关的准确消息。于是,虎贲军和张准的威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前,只是一些最底层的百姓,在谈论张准,在谈论虎贲军,但是现在,很多大户人家,都在悄悄的谈论张准,谈论虎贲军了。这是肯定的。在这样的多事之秋,时局艰难,一个强有力的人物,一支强有力的军队,很容易带给别人安全感。在这样的乱世?最需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安全感了。
崇祯感觉有些不妙。他希望高起潜,又或者是王坤,都能够尽快的送来捷报,以冲淡张准和虎贲军对京师民众的吸引力。如果能送来几百个鞑子的首级,那就更好了。现在的他,太需要一场胜利,太需要一些鞑子的首级,来挽回朝廷的颜面了。
但是一直到了正月初五,也就是昨天,他只知道两大军团都在“进军”,而捷报仍然渺茫。他天天怀着希望和恐惧,心情焦灼,夜不成寐。年初六的早上,他不得不在平台召对群臣,商讨对策。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的话,天知道局势最终会发展成什么样。
有关朝廷和张准的谈判,乔允升一早就已经通报过。在场的官员都知道了。张准接受了平度伯的爵位,却拒绝接受兼管山东军务的提议。这意味着,朝廷抛出去的两个诱饵,最大的那个,被踢回来了。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这都不是一个好兆头。
张准也是给老狐狸啊!
这是在场所有人的感受。
当初,提出让张准兼管山东军务,的确有让张准猝不及防,将他架在火上烤的意思。时间紧迫,虎贲军兵力有限,想要组织完善的防务,那是非常困难的。要是张准答应答应朝廷的提议,一旦战败,朝廷就可以借机打击张准和虎贲军的威望。可惜啊,张准没有上当,皮球又被踢回去了朝廷手中。
在场的人其实都很清楚,以朱大典手上的兵力,想要守住山东,那是相当的困难。鞑子这次到来,太气势汹汹了。要不是出了一个张准,出了一支虎贲军,恐怕连京师都难以保住。十万建虏,那绝对不是开玩笑的。也难怪高起潜和王坤不敢动,换了在场的哪一位过去指挥,又有谁敢有大动作?自寻死路吗?
谈到用兵遣将,事事失望,崇祯不禁深深地叹口气,怀着一腔愤懑说:“朕不意以今日中国之大,竟没有如关云长、岳武穆一流将才!人才都去了什么地方?都在乱军哪里?都在虎贲军哪里?又或者是在建虏的手上?”
没等到群臣回话,崇祯又接着说:“朕就是不明白,为什么建虏的正红旗,在董家堡的损伤如此的惨重,居然有两千多首级!两千多的首级啊!九一仗而已!董家堡的虎贲军,才多少人?朝廷的两大军团,又有多少人?光是每日虚耗的钱粮……”
他一下子忘记了准确的数字,话没有接上,便停顿了一下。
户部尚书侯恂急忙接上说道:“皇上,辽东每日虚耗白银六千两,粮八百石。宣大每日虚耗白银四千两,粮五百五十石。”
崇祯点点头,恼怒的说道:“看看,钱粮耗费的不少,都是几千两,几百石的,都做什么去了?一群废物!朕这是猪圈吗?”
群臣见崇祯怒形于色,一个个十分惶恐,不敢抬头。只有刑部尚书乔允升心神宁静,对崇祯的发飙,毫无感觉。他已经和张准说好了,只要有出京的机会,他就会主动的投靠到虎贲军那边去。至于他的家眷,已经秘密从洛阳前往莱州府了。不需要多久的时间,就能够迁徙到莱州府。
别人都可以不说话,杨嗣昌却不能不说,谁叫他是宣大军团的总督呢?崇祯的一番怒骂,将他都骂在猪圈里面了。他赶快跪下说:“皇上,鞑子已经停止了零星的出击,我军没有袭击的机会。若是两军对阵,我军的兵力又稍显弱小……”
兵部尚书梁廷栋急忙配合说道:“皇上,建虏准备南下去找张准的麻烦,我们只需要静观即可。要是在这个时候和建虏对阵,倒是便宜了张准了。”
张凤翼也急忙说道:“正是。皇上,奴酋黄台吉昨天在怀柔召集其他各个奴酋召开会议,想必是商量如此应对张准。有情报显示,建虏的各旗主力,都有南下的迹象,目标便是董家堡。我军只需要作壁上观,稳坐钓鱼台即可。”
乔允升是无官一身轻,插嘴说道:“建虏南下,只怕未必是董家堡吧。山东各地,肯定也会被建虏蹂躏。朱大典那里,能挡住建虏的突击吗?德州、临清等地,只怕不太安全。”
梁廷栋和张凤翼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