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宋应星!(2/4)
,例如王时德这类人投奔,充实文化人的力量。但是总的来说,文化人还是严重偏少。
真实历史上的李自成,其实也不是没想过发展内政,一方面是军事形势不允许,一方面也是手下没有这样的人才。发展内政和打仗不一样,是要靠文化人的,一味的勇猛,不能给内政带来任何的好处。没有相应的人才,想干都干不了。
只有日后宋献策、牛金星等人投靠以后,李自成身边的文化人,才算是稍微多了一点。但是,距离架构完善的内政系统,还是差得太远。他将太多的文化人,都推到了大顺军的对立面,使得别人不愿意投靠。因此,大顺军的内政系统,始终是一团糟的,根本没有成型。
此外,内政的发展,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军队战斗力的形成,需要时间,内政系统队伍的晚上,更加需要时间。相对于军队的严肃而单调的管理不同,内政系统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有高弘图这样的能人全力以赴,有张慎言的协助,虎贲军大都督府目前的内政系统,也仅仅是勉强及格而已。
宋应星、徐正明等人,都是张准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挖掘过来的。他们的到来,的确给虎贲军的内政,注入了相当强大的动力。这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方面。事实上,宋应星对于农业科技,的确相当的在行。他到来山东以后,将自己掌握的各项农业技术,有计划的推广开来,让莱州府和登州府的农业发展,逐渐的走上正规化、标准化的道路。
为了让宋应星的技术,更加方便快捷的推广开来,张准让沈凌菲出面,在浮山城兴建了一个活版印刷厂,专门负责印刷各种各样的农业科技书籍。虽然绝大多数的农户都看不懂相关的书籍,不过没有关系,不是有专门的解说员吗?这些书籍,就是为了尽早的形成标准化的解说,以免在技术传播的过程中,出现变形走样。
现在青州府已经基本稳定,农业生产可以全面的展开,农科司的全体骨干,就到青州府坐镇来了。张准的到来,极大的鼓舞了农科司所有人员的士气。前线的战事如此的紧张,张准还是抽时间赶了回来,这充分说明,张准对农科司的工作,是非常支持的。
寒暄过后,老田头就请张准做指示。
张准含笑摇头说道:“没有什么指示,只要你们踏实干活,我就很高兴了。老百姓欢迎你们的到来,说明你们的工作是踏实的。要是老百姓不欢迎你们的到来,说明你们的工作就是轻浮的。”
宋应星好奇的说道:“都督大人,你之前提到的一些想法,在下仔细的斟酌过,似乎大人在哪里亲眼见过,否则应该无法说得那么清楚明白?只是不知道都督大人是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在下也想抽时间去看看。”
张准含笑说道:“呵呵,没有亲眼见过,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他当然不能承认,自己在四百年后,的确亲眼见过很多的事情。自己的很多说法和做法,都是根据后世的人总结出来的完美经验,抄袭进行的,自然是十分的细致到位。这个宋应星,很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要是解说起来,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
宋应星企盼的说道:“都督大人,我们都没有亲自听过你提出的建议,实在是太可惜了。不如,你今天也给我们一些建议?”
旁边的徐正明也是满脸的企盼。
张准沉吟片刻,慢慢的说道:“要说建议,我还真的有一些,就是不知道操作起来有没有困难。要是你们愿意听,我倒是可以详细的说一说。”
宋应星诚恳的说道:“都督大人,只要你的建议是合理的,我们一定会努力去做的。我们别的本事没有,这钻田头地间的本事,还是有的。这一点,还请都督大人放心。”
张准含笑说道:“我的建议,倒不用钻田头地间,就是开拓一下大家的思维罢了。宋应星,你在技术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要是在思维见识方面,稍微拓展一下,你将会做出更大的成绩。”
宋应星明显能感觉到张准对自己的敬意,他情不自禁的有些奇怪。自己就是一个小小的吏员而已,根本没有任何的品级。自己的家庭,好像在张准的面前,也没有什么可以显摆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张准喜欢自己的技术工作。这还是他的技术工作,第一次得到这样的实质性的重视。
在明朝,好像宋应星这样,不好好的去读书,反而跑到田间地头去看这看那,研究这研究那,在别人看来,纯粹是不务正业。甚至,连哥哥宋应升都觉得,这孩子,绝对是毁掉了。但是来到了山东以后,宋应星却发现,自己的技术,居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为了推广他的技术,张准甚至专门建立了一间印刷厂。这让宋应星感觉到,就算不做官,也未必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努力的稳定自己的思绪以后,宋应星急忙说道:“大人请讲。”
张准点点头,慢慢的说道:“我想说的是大农业和小农业之间的关系。小农业,单单包括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而大农业,却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诸多的内容。农林牧副渔,你听过吗?”
宋应星摇头。
张准看着旁边的徐正明。
徐正明也摇头,表示自己没听说过。
真实历史上的李自成,其实也不是没想过发展内政,一方面是军事形势不允许,一方面也是手下没有这样的人才。发展内政和打仗不一样,是要靠文化人的,一味的勇猛,不能给内政带来任何的好处。没有相应的人才,想干都干不了。
只有日后宋献策、牛金星等人投靠以后,李自成身边的文化人,才算是稍微多了一点。但是,距离架构完善的内政系统,还是差得太远。他将太多的文化人,都推到了大顺军的对立面,使得别人不愿意投靠。因此,大顺军的内政系统,始终是一团糟的,根本没有成型。
此外,内政的发展,也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军队战斗力的形成,需要时间,内政系统队伍的晚上,更加需要时间。相对于军队的严肃而单调的管理不同,内政系统涉及的方方面面,实在是太多了。即使有高弘图这样的能人全力以赴,有张慎言的协助,虎贲军大都督府目前的内政系统,也仅仅是勉强及格而已。
宋应星、徐正明等人,都是张准费了好大的功夫才挖掘过来的。他们的到来,的确给虎贲军的内政,注入了相当强大的动力。这主要表现在农业生产方面。事实上,宋应星对于农业科技,的确相当的在行。他到来山东以后,将自己掌握的各项农业技术,有计划的推广开来,让莱州府和登州府的农业发展,逐渐的走上正规化、标准化的道路。
为了让宋应星的技术,更加方便快捷的推广开来,张准让沈凌菲出面,在浮山城兴建了一个活版印刷厂,专门负责印刷各种各样的农业科技书籍。虽然绝大多数的农户都看不懂相关的书籍,不过没有关系,不是有专门的解说员吗?这些书籍,就是为了尽早的形成标准化的解说,以免在技术传播的过程中,出现变形走样。
现在青州府已经基本稳定,农业生产可以全面的展开,农科司的全体骨干,就到青州府坐镇来了。张准的到来,极大的鼓舞了农科司所有人员的士气。前线的战事如此的紧张,张准还是抽时间赶了回来,这充分说明,张准对农科司的工作,是非常支持的。
寒暄过后,老田头就请张准做指示。
张准含笑摇头说道:“没有什么指示,只要你们踏实干活,我就很高兴了。老百姓欢迎你们的到来,说明你们的工作是踏实的。要是老百姓不欢迎你们的到来,说明你们的工作就是轻浮的。”
宋应星好奇的说道:“都督大人,你之前提到的一些想法,在下仔细的斟酌过,似乎大人在哪里亲眼见过,否则应该无法说得那么清楚明白?只是不知道都督大人是在什么地方看见过,在下也想抽时间去看看。”
张准含笑说道:“呵呵,没有亲眼见过,都是我自己想出来的。”
他当然不能承认,自己在四百年后,的确亲眼见过很多的事情。自己的很多说法和做法,都是根据后世的人总结出来的完美经验,抄袭进行的,自然是十分的细致到位。这个宋应星,很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劲头,要是解说起来,三天三夜都说不完的。
宋应星企盼的说道:“都督大人,我们都没有亲自听过你提出的建议,实在是太可惜了。不如,你今天也给我们一些建议?”
旁边的徐正明也是满脸的企盼。
张准沉吟片刻,慢慢的说道:“要说建议,我还真的有一些,就是不知道操作起来有没有困难。要是你们愿意听,我倒是可以详细的说一说。”
宋应星诚恳的说道:“都督大人,只要你的建议是合理的,我们一定会努力去做的。我们别的本事没有,这钻田头地间的本事,还是有的。这一点,还请都督大人放心。”
张准含笑说道:“我的建议,倒不用钻田头地间,就是开拓一下大家的思维罢了。宋应星,你在技术方面,应该是没有问题的,要是在思维见识方面,稍微拓展一下,你将会做出更大的成绩。”
宋应星明显能感觉到张准对自己的敬意,他情不自禁的有些奇怪。自己就是一个小小的吏员而已,根本没有任何的品级。自己的家庭,好像在张准的面前,也没有什么可以显摆的。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张准喜欢自己的技术工作。这还是他的技术工作,第一次得到这样的实质性的重视。
在明朝,好像宋应星这样,不好好的去读书,反而跑到田间地头去看这看那,研究这研究那,在别人看来,纯粹是不务正业。甚至,连哥哥宋应升都觉得,这孩子,绝对是毁掉了。但是来到了山东以后,宋应星却发现,自己的技术,居然受到了极大的重视。为了推广他的技术,张准甚至专门建立了一间印刷厂。这让宋应星感觉到,就算不做官,也未必就没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努力的稳定自己的思绪以后,宋应星急忙说道:“大人请讲。”
张准点点头,慢慢的说道:“我想说的是大农业和小农业之间的关系。小农业,单单包括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而大农业,却包括农林牧副渔等诸多的内容。农林牧副渔,你听过吗?”
宋应星摇头。
张准看着旁边的徐正明。
徐正明也摇头,表示自己没听说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