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4章 守住广宁,是当务之急 【求月票!】(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0794)
    【今天的第一更送到!】
    辽西,广宁城。
    凌乱耸立的建筑,堆满垃圾的街道,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味道,一眼看过去,就是一个字:乱。要是张准在这里,一定又有将这里拆掉重建的念头。被鞑子占领的广宁城,要比明军控制的锦州,混乱得多了。唯一比较干净的地方,只有城主府的附近。
    原来的辽东都司指挥使官邸,已经被改成了城主府,在辽阳失陷以后,明军在辽东的高层,就是在这里指挥战争的。广宁城失陷以后,城主府自然落入了鞑子的手中。现在的广宁城城主,自然就是鞑子的镶红旗旗主塔拜了。
    “啪!”
    “啪!”
    “啪!”
    城主府的里面,这几天都不断的传出可怕的声音,让周围的鞑子,都不敢过于靠近。他们都知道,自从得知皇太极南略失败的消息以后,他们的旗主,心情就非常不好。尤其是这两天,得知张准率军出现在锦州前线,塔拜的心情就更加的不好,一天到晚的就知道拿鞭子发泄。万一不小心,被旗主一鞭子打死,那也是活该啊。
    这个时候,塔拜正在不安的走来走去,好像是一条充满了怒气,却又得不到发泄的疯狗。他的手上,握着一条长长的马鞭,看这里不顺眼,他狠狠的抽一鞭子。看那里不顺眼,他同样狠狠的抽一鞭子。最后,看所有的地方都不顺眼,就挥舞着辫子,到处乱抽。
    结果,整个房屋,几乎所有的东西,都被他全部打烂了。巨大的石柱上面,都是一条条的鞭痕。几乎每天,塔拜都要打坏五六条的马鞭。幸好,鞑子别的什么东西没有,马鞭的数量却是足够,可以让塔拜尽情的糟蹋。原来的城主府,是华美而恢弘的,被塔拜给糟蹋过以后,就如同是垃圾场一样了。
    狠狠的发泄过后,塔拜在坐下来,扔掉手里的已经抽坏的马鞭,气喘吁吁的把玩着手里的铁胆。这是他从汉人那里学来的,据说可以让人的心情平和,要是有怒气的话,只需要不断的搓动铁胆,就可以排解怒气。但是,到了塔拜这里,刚好相反。这两个铁胆,纯粹是给他出气的。不高兴的时候,将两个铁胆随便乱砸,要是砸到人的头上,那就是对方倒霉。
    平心而论,塔拜不算是一个高明的将领。在努尔哈赤的十几个儿子里面,他是最默默无闻的,除了那些死去的兄弟,他是公认的才能最平庸的一个。要说最容易被人忽略的贝勒,大概就是他了。无论是皇太极还是多尔衮,似乎对这个大哥,都没有太多的好感。
    面对那么多的出色兄弟,塔拜也没有什么好胜之心。他很清楚自己是什么来历,很清楚自己在大金国中的地位,他明白自己争不过,所以干脆什么都不争,随便你们其他人使劲的折腾。不过,就是因为他的什么不争,皇太极倒也有些兄弟情分,一直没有动他的镶红旗旗主地位。
    由于塔拜的平庸,皇太极才会将他安排到广宁城来,和锦州的明军对峙。在皇太极看来,明军的进攻能力,实在是太弱了,根本不需要担心的,随便派个人坐镇辽西就足够了。锦州前线的明军,要是反攻的话,正好落入皇太极的陷阱。只要明军离开坚固的乌龟壳,皇太极就可以在野战中消灭他们。
    简而言之,塔拜就是这么一个诱饵的角色,目的就是要让锦州的明军觉得,他们收复大凌河堡,甚至是收复广宁城,都是有可能的。目的就是引诱锦州前线的明军出来活动。你要是将多尔衮放在锦州前线,明军敢出来就怪了。
    事实上,在明军这边,对塔拜的评价,的确是要比皇太极、济尔哈朗、多尔衮、阿济格等人要低几个档次的。基本上,塔拜被当做是大金军的二流甚至是三流的将领。因此,锦州的明军,还是鼓起勇气,向大凌河堡发起了几次进攻的。结果,正好落入皇太极的圈套,在野战中就被消灭了。
    在之前,塔拜面对明军的进攻,是一点紧张的心情都没有的。因为,他非常清楚,在自己的后面,还有阿济格率领的正红旗。阿济格的能力,是大金军内部公认的。有阿济格坐镇,无论他塔拜闹出什么样的事情来,阿济格都是可以帮他善后的。明军就算再厉害,能厉害得多阿济格?
    但是现在,他这个诱饵摆在了这里,后面的猎手阿济格却不见了。阿济格跟着皇太极去了北直隶,结果情况一直不好。前线反馈回来的消息,大金军在北直隶的损失,非常大,已经大到危及大金国生存的地步。
    事实上,为了策应自己的顺利撤退,避免在路上发生不愉快的事情,保证自己可以顺利的回到沈阳,皇太极悄悄的下令,从辽东后方,抽调部分的兵力,进驻科尔沁草原,协同宰桑布和一起布防。塔拜的镶红旗,每个牛录都被抽调了五十人。这使得广宁城周围的兵力,更加的空虚。
    现在的广宁前线,真正的大金军,只有二十个牛录,大概四千人左右。镶红旗的牛录,从来都是不满员的,有二百五十人已经算好的了。其他的,全部都是乱七八糟的杂兵。要么,是叛变过来的明军,稀稀拉拉的,数量可能有几千人。要么,是朝鲜的仆从军,鬼鬼祟祟,畏畏缩缩的,数量有两千多人。要么,是从北方各地招收来的土著,只有一千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