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崇祯十年到来了,又是新的一年(2/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在虚晃一枪以后,虎贲军骑兵沿着黄河的北岸,向怀庆府、卫辉府、彰德府、大名府等地方前进,扫荡沿途的官军。上述的这些地区,基本上都没有官军主力驻扎,只有一些零星的地方团练。面对四个营的虎贲军骑兵,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望风披靡,迅速的逃窜。要是跑得慢一点,都被虎贲军收拾了。
    结果,仅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到十一月份,虎贲军就完全将黄河北岸的几个府,都全部纳入自己的掌控之中。这样一来,虎贲军在黄河北岸的控制区域,进一步增加,回旋的余地也加大了,战略纵深也有了,资源的整合也更加的方便了。
    随后,虎贲军骑兵又回到洛阳,继续向洛阳周边地区攻击前进。他们以秋风扫落叶的态势,很快就肃清了洛阳周边地区的残存官军。到年底的时候,洛阳周围方圆三百里,除了潼关之外,再也没有任何的官军存在。偃师、巩县、荥阳、郑州的官军,都全部撤退到了开封城。其他地方的官军,则撤退到了潼关或者是南阳等地。
    至此,基本上,在河南省的北部,靠近黄河一线,除了开封,其他地区,都已经纳入虎贲军的掌控了。虎贲军在这些地区,都组建了城防军,任命了地方官员,标志着这些地区,正式纳入虎贲军的版图。黄河已经成为虎贲军的“内河”了。
    洛阳周围的情况,令人鼓舞。相对而言,开封城内的气氛,就要奄奄一息了。李岩在短短的两个月的时间里,就顺利的包围了开封。到年底的时候,李岩军团的兵力,已经有五万人之多,基本上和开封的守军数量差不多了。
    虎贲军的名号,果然是势不可挡,李岩在打出虎贲军的旗号以后,马上就有大量的人员前来投靠。到十一月,李岩军团的兵力,已经超过三万人。其中,比较能打仗的精锐,不少于三千人。
    在大雪纷飞中,李岩军团不畏严寒,主动出击,先后攻占了附近的考城、义封、陈留、通许、尉氏、蓝阳、中牟等地,将周围的官军,都全部驱散。随后,他率军北上,将开封城完全包围起来。
    在一天的冰天雪地中,面临虎贲军李岩军团的围攻,开封城里面的景象,的确是惨不忍睹。大量的难民被活生生的冻死。因为被冻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根本没有人手掩埋,可是,他们就被丢弃在原地。这样一来,开封城里面,到处都是被冻死的人。
    周王朱恭枵,河南巡抚余应桂,面对这样的场面,也只能是徒呼奈何。余应桂更是后悔。早知道这样,就拼死的带着周王,向江南突围好了。现在,外面一片的冰天雪地,他们就算想跑,都已经跑不了了。这样子跑出去,一定会被活活的冻死的。
    在这个寒冬,中原地区,要是骨头足够硬,不惧严寒的话,勉强还能发起军事行动,但是在辽东,所有的军事行动都停止了。在这里,严寒已经主宰了一切,再硬的骨头都没有用。再硬的骨头,在这里,都有可能硬生生的被冻裂。
    大雪纷纷扬扬的落下,将整个辽东,都完全覆盖起来。最浅的积雪,都有五尺深,最深的积雪,甚至超过十尺。在这样的情况下,发起战争,简直是不可能的,人能活下来就算不错了。事实上,所有在辽东的人们,无论是汉人,还是鞑子,又或者是朝鲜人,首要的任务,就是安然的度过这个寒冬。
    在朝鲜方向,卢象升和李觉带领的中朝联军,在冬天来临之前,已经成功的攻克了定辽右卫(凤凰城),将鞑子进一步逼退。但是,中朝联军的行动,也仅仅是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大雪到来,道路不通,根本走不了。巡逻兵因为不小心迷路,被大风雪硬生生吃掉的事情,屡见不鲜。
    残存的鞑子,都撤退到了长白山的山脊上,试图负隅顽抗。但是很快,他们又一路撤退到了辽阳。因为,这个冬天的确是太冷了,他们要是驻守在长白山的话,会被活活冻死的。虽然说,他们承受寒冷的能力的确不错,要比汉人强出不少,可是,面对崇祯九年的寒冬,他们还是退缩了。
    在辽南方向,岳托撤出了得利赢城,移防到盖州卫的位置。这样一来,虎贲军就兵不血刃的占领了得利赢城,顺便收复了复州卫的全部辖区。复州卫和定辽右卫的辖区,是连接成一片的。虎贲军在收复这两个卫以后,辽南的土地,就完全的连接在一起了。
    到年底的时候,虎贲军在辽南,已经控制了金州卫、复州卫和定辽右卫的全部土地,在辽南算是牢牢的站稳了脚跟。虎贲军在辽南的兵力,也在逐渐的增强。鞑子想要反扑这块地区,已经没有可能了。杨廷麟这个辽阳知府,也可以走马上任了。
    不过,由于严寒天气的影响,虎贲军在这些地区的行动,全部都停止了。无论是军事行动还是其他的行动,全部都暂时停止了。如果没有必要,所有的人,都窝在房屋里面,等过了这个寒冬再说。
    天气的确是太冷了,整个渤海湾,都是胡乱飘荡的浮冰。这些浮冰,小的只有巴掌大,大的却有桌面大,有的甚至跟一座小山似的。这些浮冰,对来往的船只,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它们被北风吹荡着,在海面上不断的来回飘荡,撞到什么就是什么。
    因此,虎贲军不得不减少了船只在渤海湾的活动频率。即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