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白沙知县(1/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罪己诏很快撰写完毕,陈子壮真举出了十四条罪过,从七个角度阐述问题,每一条都是原则性的问题,把国内发生的地震、海啸、瘟疫都归为朱由检的‘不德’。
    把鞑靼人攻到北京,和关外建奴兵临北京,归为朱由检的‘不道’。
    把近些年来地方官吏欺压百姓,与商贾勾结,归为朱由检的‘不察’。
    把他弄出火器营的举动,归为朱由检的‘不才’。
    总之,把大明如今的各处毛病都推到了朱由检身上,意思就都是朱由检自己造的孽,祸害了全天下的百姓。
    养心殿里,朱由检苦笑着合上奏折,这文士还真是厉害,愣是往他身上推了这么多罪责,要是论罪,这种罪责都够他死十次的了。
    “行了,发下去吧。”把奏折递给刘若愚,刘若愚接过赶忙交给身边小太监发下。
    看着被小太监端着发下的奏折,朱由检苦笑着摇了摇头,罪己诏的事终是小节,能否平叛才是重点。
    要是能马上平叛他再下几道罪己诏都行,历史上崇祯皇帝下了五六道罪己诏呢,他现在只下了一道。
    翻开一本奏折,朱由检心中突然见过一丝不安,南方动乱,运往南方的赈灾银粮能否安全送到?那可是关系到地方百姓的生活存亡。
    要是出点什么事,后果就严重了。
    就在朱由检思虑之际,运送赈灾银的三路兵马已经走出很远了,运往川蜀的一路要西行入陕,再南下入蜀。
    运往东南的各省的一路要入山东,再南下渡江,运往广西的一路更是已经渡江完毕,进入了湖广地界。
    这一路押送的官兵足有两千两百人,领头的武将叫张蕤,北直隶人,以前在京营当个把总,后来京营整顿,他凭着还算不错的武艺留了下来。
    因为办事沉稳,被选为这次运送的武将,带着几十万两银子,一路上张蕤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批银子要是丢了,他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视野之内,一座大城的轮廓已经出现在他眼前,待走的近了那座雄伟的城墙已在眼前,抬头看去,如同遮天蔽日,城门上‘白沙’二字古朴厚重,可见题字者的气势非凡。
    “白沙县。”张蕤语气有些低沉地道,在他记忆里白沙县已经是黄州府境内,以前这里是个关隘,后来扩大为城。
    因位于黄州府最北面,南来的北往的商旅都会在此歇脚,人气多了就带动了商业,如今白沙县已经具备大城气魄。
    “站住,你们是什么人?”城门外,十几名士兵举枪挡住张蕤马前喝道。
    “三千营把总张蕤,奉命运送赈灾银路过此地。”张蕤在马上还算客气地道。
    赈灾银…
    一名士兵心中微动,看向张蕤身后,除了随行护卫的骑兵、步兵之外还有一辆辆骡车,车上装的满满的,却被黑布遮住,看不清是什么。
    守城门的士卒抬手道:“军牌、文书都拿来。”
    张蕤从腰间解下军牌,随行官吏也怀中取出户部开具的文书,士卒接过看了眼,军牌为铜制,正面刻着三千营三个大字,背面就是张蕤的姓名,籍贯,这他是认识的。
    军牌他能看懂,户部开具的文书士卒却是看不懂的,看了眼上面的确有官印后,给旁边人使了个眼色,旁边的士卒赶忙跑进城里。
    士卒把军牌文书递了回去,“你们人太多不能都进城,等知县老爷来再做主。”
    “什么?!”
    士卒的态度不算客气,张蕤眼睛圆瞪,“你不过一战卒安敢…”
    话没说完,旁边的随行官吏就抬手打断道:“张兄,既然来了等上一会儿又有何妨?”
    在京城里一般士卒哪敢如此跟上官说话,这地方小卒胆子也太大了,张蕤还要说话发现随行官吏眼神有些不对,心中顿时了然。
    县衙内,白沙知县吴德直接从座椅上站了起来,“真是押送赈灾银的官军?”
    之前跑来的小卒单膝跪在地上,非常肯定的道:“小的看得非常清楚,随行足有一两千人,有骑兵还有步兵,护着一辆辆马车,他们也出具了军牌和文书。”
    “太好了!”
    吴德重重击节,“马上派人通知教主,让他早做准备。”
    “是。”
    吴德戴好乌纱,带着几名县衙官吏和衙役骑着驴子赶往城门,就算是到了明朝,马匹的价格也非常贵的。
    在古代买匹马的价钱要一般人家十几年的积蓄才可以,就比买房便宜一点,这还是太平时节,等到乱世,百姓饭都吃不饱,又哪有钱买马呢。
    大明官吏俸禄极低,就算私底下有再多的钱,在御史、上官等人面前也都得保持勤俭的一面。
    赶到城外,吴德骑在驴子上对张蕤抱拳道:“在下白沙知府吴德不知这位大人是…”
    张蕤稍一抱拳,冷声道:“三千营把总张蕤,吴知县你这白沙县的兵卒好生威风啊,对本官说话的态度可是横的很呢,一个小卒尚敢对本官如此,你这知县老爷是不是还要本官为你牵马啊?”
    “不敢不敢。”吴德连连摆手,赶忙翻身下马走到张蕤马前,“应该由下官为张大人牵马,张大人你说是哪个不长眼的敢对您不客气,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