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6章 争论不休(1/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法国,维希城。
    会议室内,法国境内大小贵族再一次聚集于此,钟离蕊也受邀参加。
    15米长、5米宽的桌子上铺着白色桌布,几十名贵族围坐在桌边,他们的政治顾问们站在他们身后,替贵族老爷们争辩。
    这所谓的商讨从早晨商到了下午,钟离蕊坐边上听的不厌其烦,贵族们很少说话,都是顾问们在打嘴仗。
    洛林公爵的顾问认为,作为加斯东唯一的子嗣,路易王子是唯一一位合理合法的继承者,洛林公爵本人也有足够的军队和经济实力辅佐王权。
    萨伏依公爵的顾问认为,萨伏依公爵是主选择的君王,主是不会错的,大家应该顺从主的意思。
    西班牙使者提议由奥兰特公爵出任法国国王,代表了西班牙方面的态度,并保证只要奥兰特公爵即位,西班牙愿意与法国正式签订和平条约,两国从此互不侵犯。
    剩下的一些如孔代亲王之流的贵族则是一副作壁上观的样子,还有几个公爵虽然垂涎法王之位,奈何背景不硬没人推举。
    能干扰法王人选的势力除了神圣罗马帝国就是明属荷栏,神圣罗马自己还乱着呢,哪有功夫来法国搅屎,至于明朝人。。。
    贵族们偷偷看向钟离蕊,这个东方女人虽然露出不耐烦地表情,却一点要说话的意思都没有。
    钟离蕊拄着脸看着一帮顾问吵得面红耳赤的样子,悠悠叹了声,这帮家伙真有意思,明知道讨论不出个结果来还吵成这样,向自家大人表忠心么?
    她瞥见奥兰特公爵又投来渴求的目光,给了他一个爱莫能助的眼神后看向一边,在没接到安妮之前她不想表明态度。
    除非小安妮出事了她才会考虑支持奥兰特公爵,这次的法王人选直接决定了各国在谈判桌的话语权,谁都不想错过这个机会。
    欧洲的大国就那么几个,英、法、西、奥、波、俄,再加上北面的瑞典、挪威等国,能作为战胜国出席的只有一半,每一个席位都是珍贵的。。
    ……
    法国贵族们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战争也到了最后的阶段,战斗双方是教廷十字军与驻扎在伊斯坦布尔的奥斯曼守军。
    这里是奥斯曼帝国的首都,官方名称是君士坦丁堡,名字来源于城市的创建者君士坦丁,但欧洲人都将这里称为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之名在奥斯曼帝国征服之前至少存在百余年历史了,比如1403年西班牙国王遣使觐见帖木儿大帝,使臣途经君士坦丁堡,在回忆录中就有提到,希腊人也称此地为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原因之一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地处黑海与地中海之间,有一条至关重要的“黄金水道”,它把亚洲和欧洲大陆分割开来,其中间部分是马尔马拉海,欧、亚交通要冲之地,战略地位极为重要。
    这一次十字军东征关系到教廷的颜面,要是像以前那9次似的又失败了,教廷就真没脸了。
    这一次教廷几十万军队征伐,选择统兵将军时,乌尔班八世把欧洲所有有名望的将军的资料都看了一遍,最终选择了波西米亚共和国的华伦斯坦公爵。
    从后世地域上看,他是捷克人。
    在三十年战争中,他率领哈布斯堡王朝、神圣罗马帝国的军队与反哈布斯堡同盟作战,与新教阵营中的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并称三十年战争中的双雄。
    在三十年战争是神圣罗马帝国军队的总指挥官,后人评价他‘生在波希米亚,作为一个最终德意志化的人物,他守护了德意志。’
    ……
    伊斯坦布尔郊外的营地里,华伦斯坦凝视着地图,目光死死锁定在伊斯坦布尔的城市名上,心里对这一战充满了把握。
    他出生在波希米亚的一个破落贵族家庭中,12岁时就失去了双亲。他的最初信仰新教,后来才改信天主教,此后不久他就加入了哈布斯堡王朝的军队中,在1609年与捷克一位富有的寡妇结婚,成为大地主,参与到镇压捷克起义。
    他不光是军事天才,同时还是个语言天才,能流利地讲德语、捷克语、拉丁语、意大利语,对西班牙语和法语也很熟悉,多语种优势让他可以和各国的雇佣兵畅通交流,这就为他积累了广泛的军事和人脉资源。
    一个人能精通这么多语言,就算不当将军也能过的很好,他的语言天赋也是乌尔班八世考虑的原因。
    当乌尔班八世的亲笔书信送到自己面前的一刻,他都不敢相信那是真的。
    指挥十字军东征,多大的荣耀啊,他即刻启程跑过来指挥,这是教廷的雪耻之战,也是他的扬名之战。
    在他看来,奥斯曼人是凶,但作战不能只凭士兵好勇斗狠的性格,他采用迂回包抄的战术,截断奥斯曼军队的补给线,不出三天奥斯曼军队就崩溃了。
    当然奥斯曼人也不是没反抗,奥斯曼的西帕希骑兵是厉害,十字军的骑士们也不弱,很多骑士都是刀头舔血的雇佣兵,根本不怕这些西亚大胡子。
    尤其是教廷还把圣殿骑士团派过来了,圣殿骑士团可是欧洲第一的重骑兵团,在正面战场击溃十倍于己的步兵是轻而易举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