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9章 返回帝国(1/3)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为世界带来了和平,无论这种和平是否是自愿的,战争仿佛画上了休止符。
连最不愿意停战的波兰也因为多国干涉撤离了在莫斯科的军队,仅得到了凡尔赛条约规定的一部分土地。
波兰人愤怒的将《凡尔赛条约》称为‘丑陋的怪物’。
跟波兰人一样不能接受这份条约的还有奥斯曼人,谁会遵从一个连首都都割让出去的苏丹。
易卜拉欣回到国内之后每天都要处理各地揭竿而起的叛军和逃亡的难民,而教廷方面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他们只在乎易卜拉欣能否成稳定局势,稳定不了就换一个人,省的耽误他们传教。
欧洲的战争停止了,一批又一批士兵被遣返回乡,接下来他们要面对一个更恐怖的敌人——黑死病。
世界的另一边,朱由检在经历六个月的航行后回到大明,他在泉州港登陆,护送他来的铁甲舰队在港口修整几天还要继续出海。
一部分编入太平洋舰队,一部分编入印渡洋舰队。
朱由检一路走一路停,观察着东南各省的民风民俗,因为帝国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扬州境内的商业行动很频繁,一队又一队的商旅把从工厂里生产的货物运到码头装船,销往远方。
官道两侧的尽是收割稻谷的百姓,一派富裕祥和的景象。
护送他的军队在身后随行,朱由检带着几名随行在前边边走边看,他不想走一路被人欢迎一路,那样既劳民伤财,他自己也烦,也看不到真实的地方场景。
几千年来,上位者只有微服私访,在地方官不知道的情况下才能看到老百姓真正的生活环境。
地方官要是提前得到消息做准备,那皇帝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地方官想让他知道的。
比如我朝皇帝每次下乡看到的都是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北方毛熊大帝每次下乡看到的都是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能真正为百姓解决问题。
溧水县是南京东边十几里处的一座小城,虽是小城,然风景之秀美僻悠却也属上佳,每每多有文人雅士达官巨贾莅临审赏野游,城内也是一派繁荣景致。
朱由检带着贾华、刘若愚和他干女儿在县城里随便找了间茶铺休息。
几人都是商人打扮,身边跟着个洋婆娘也不太奇怪,扬州的百姓对洋鬼子跟汉人走在一起早就见怪不怪了。
茶铺里没有几个人,伙计上了壶碧螺春和几碟点心后就去忙别的了,朱由检拿起一块冰皮糕一点点喂给薇薇安。
刘若愚瞅了眼手表,小声道:“陛下,按照您的行程,再有4个小时大部队才能跟上来,明天再往西进入南京祭拜孝陵。”
“南京…”
听到这个名字朱由检眼中浮现出一丝向往,对贾华道:“人言秦淮两岸风月无数,引无数才子尽争骚,朕早就想见识见识了。”
贾华嘿嘿一笑,“陛下要是去过了估计就不想去了。”
“咋个意思?”
贾华一脚踩在凳子上,小声说道:“陛下我听人说了,秦淮两岸风月无数听着挺好,说白了就是河边的妓馆一条街,才子风流说着好听,就是读书人去那嫖,再说了陛下您也不是没见过去过那的人都啥样。”
朱由检疑惑道:“我啥时候见过?”
“那个冒襄冒辟疆,他就是南直隶人,从小在风月场所里泡出来的。”
他这么一提朱由检想起那个好像哪有有他的书生,“快别提他,朕一想起他就是那句‘哎呦,这不贤弟么’,现在想想朕心里都一阵恶寒。”
这时候茶铺伙计端着两个小碗过来了,“几位客官,这是小店赠送的茶鸡蛋,各位客官吃好喝好。”
“小二哥。”朱由检叫住道:“我们几人刚出海回来,不知道最近一年多咱大明发生啥事了,劳烦小二哥跟我们说说可好?”
“不麻烦不麻烦,反正现在也没啥人。”茶铺伙计随便扯了条板凳坐到一边,“挺客官的口音是北方人吧。”
“顺天府人。”
“那老远还过来行海,你们出一次海少说一两个月,多则两三年,不容易啊。”
“是不容易。”朱由检点点头,回想起这一路上的旅程真是枯燥乏味,初次见到无边无涯的大海,人会觉得自己渺小。
可看的久了就觉得烦了,在海上度过的这一年多他最大的收获就是把《他的奋斗》一书写完了,本来打算回到帝国让翰林院精修一遍就印刷成册。
除此之外,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楚盈袖终于怀有身孕,现在已经六个月了,行动不便,本来他就打算陪楚盈袖在南京养胎。
帝国南北两京,他这个皇帝在哪哪就是帝国首都,北京也有南京也有,除了官员他不认识之外,对行政没有影响。
“几位客官最近两年没啥大事,虽说皇帝老爷出海了,可咱老百姓的日子还得过不是。”
“大…”
贾华正要呵斥,朱由检抢先一步道:“说的没错,没了谁老百姓的日子都得过。”
店铺伙计打开了话匣子,朱由检听得很认真,老百姓闲聊时的内容可比朝堂上那些官老爷嘴里说的可信多了。
他离开的这一年多的时间,帝
连最不愿意停战的波兰也因为多国干涉撤离了在莫斯科的军队,仅得到了凡尔赛条约规定的一部分土地。
波兰人愤怒的将《凡尔赛条约》称为‘丑陋的怪物’。
跟波兰人一样不能接受这份条约的还有奥斯曼人,谁会遵从一个连首都都割让出去的苏丹。
易卜拉欣回到国内之后每天都要处理各地揭竿而起的叛军和逃亡的难民,而教廷方面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他们只在乎易卜拉欣能否成稳定局势,稳定不了就换一个人,省的耽误他们传教。
欧洲的战争停止了,一批又一批士兵被遣返回乡,接下来他们要面对一个更恐怖的敌人——黑死病。
世界的另一边,朱由检在经历六个月的航行后回到大明,他在泉州港登陆,护送他来的铁甲舰队在港口修整几天还要继续出海。
一部分编入太平洋舰队,一部分编入印渡洋舰队。
朱由检一路走一路停,观察着东南各省的民风民俗,因为帝国鼓励海上贸易的政策,扬州境内的商业行动很频繁,一队又一队的商旅把从工厂里生产的货物运到码头装船,销往远方。
官道两侧的尽是收割稻谷的百姓,一派富裕祥和的景象。
护送他的军队在身后随行,朱由检带着几名随行在前边边走边看,他不想走一路被人欢迎一路,那样既劳民伤财,他自己也烦,也看不到真实的地方场景。
几千年来,上位者只有微服私访,在地方官不知道的情况下才能看到老百姓真正的生活环境。
地方官要是提前得到消息做准备,那皇帝看到的、听到的都是地方官想让他知道的。
比如我朝皇帝每次下乡看到的都是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北方毛熊大帝每次下乡看到的都是当地百姓的日常生活,能真正为百姓解决问题。
溧水县是南京东边十几里处的一座小城,虽是小城,然风景之秀美僻悠却也属上佳,每每多有文人雅士达官巨贾莅临审赏野游,城内也是一派繁荣景致。
朱由检带着贾华、刘若愚和他干女儿在县城里随便找了间茶铺休息。
几人都是商人打扮,身边跟着个洋婆娘也不太奇怪,扬州的百姓对洋鬼子跟汉人走在一起早就见怪不怪了。
茶铺里没有几个人,伙计上了壶碧螺春和几碟点心后就去忙别的了,朱由检拿起一块冰皮糕一点点喂给薇薇安。
刘若愚瞅了眼手表,小声道:“陛下,按照您的行程,再有4个小时大部队才能跟上来,明天再往西进入南京祭拜孝陵。”
“南京…”
听到这个名字朱由检眼中浮现出一丝向往,对贾华道:“人言秦淮两岸风月无数,引无数才子尽争骚,朕早就想见识见识了。”
贾华嘿嘿一笑,“陛下要是去过了估计就不想去了。”
“咋个意思?”
贾华一脚踩在凳子上,小声说道:“陛下我听人说了,秦淮两岸风月无数听着挺好,说白了就是河边的妓馆一条街,才子风流说着好听,就是读书人去那嫖,再说了陛下您也不是没见过去过那的人都啥样。”
朱由检疑惑道:“我啥时候见过?”
“那个冒襄冒辟疆,他就是南直隶人,从小在风月场所里泡出来的。”
他这么一提朱由检想起那个好像哪有有他的书生,“快别提他,朕一想起他就是那句‘哎呦,这不贤弟么’,现在想想朕心里都一阵恶寒。”
这时候茶铺伙计端着两个小碗过来了,“几位客官,这是小店赠送的茶鸡蛋,各位客官吃好喝好。”
“小二哥。”朱由检叫住道:“我们几人刚出海回来,不知道最近一年多咱大明发生啥事了,劳烦小二哥跟我们说说可好?”
“不麻烦不麻烦,反正现在也没啥人。”茶铺伙计随便扯了条板凳坐到一边,“挺客官的口音是北方人吧。”
“顺天府人。”
“那老远还过来行海,你们出一次海少说一两个月,多则两三年,不容易啊。”
“是不容易。”朱由检点点头,回想起这一路上的旅程真是枯燥乏味,初次见到无边无涯的大海,人会觉得自己渺小。
可看的久了就觉得烦了,在海上度过的这一年多他最大的收获就是把《他的奋斗》一书写完了,本来打算回到帝国让翰林院精修一遍就印刷成册。
除此之外,经过他的不懈努力楚盈袖终于怀有身孕,现在已经六个月了,行动不便,本来他就打算陪楚盈袖在南京养胎。
帝国南北两京,他这个皇帝在哪哪就是帝国首都,北京也有南京也有,除了官员他不认识之外,对行政没有影响。
“几位客官最近两年没啥大事,虽说皇帝老爷出海了,可咱老百姓的日子还得过不是。”
“大…”
贾华正要呵斥,朱由检抢先一步道:“说的没错,没了谁老百姓的日子都得过。”
店铺伙计打开了话匣子,朱由检听得很认真,老百姓闲聊时的内容可比朝堂上那些官老爷嘴里说的可信多了。
他离开的这一年多的时间,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