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二章 《1885年华德合作协议》(1/2)
第五百一十二章 《1885年华德合作协议》
“罗恩大使,305mm舰炮生产技术却是很重要,但是飞艇技术却并不比之差多少。相信经过伊利战争之后,你们应该清楚大量飞艇的集中使用,甚至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而且,能够运用于战争的大型飞艇的出现,已经改变了现在的战争模式,原本在一个平面上的战斗,现在变成了地面和天空为一体的立体战争。如果德国没有飞艇,那么也就意味着德国将在陆军建设上落到了英法的后面。”
黄胜的最后一句话,无疑触动了罗恩.魏登费勒心中最敏感的地方。
强大的陆军是德国保证国家完整和强大的根本,相比英国对海军的看重,陆军在德国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总理先生,我想您更应该去从事外交工作!”说着,罗恩.魏登费勒点了点头,“我承认我被你说服了,刚才您提出的两个条件我们都可以答应!”
“呵呵,我想这个合作对我们双方都会是双赢!”听到罗恩.魏登费勒答应,黄胜的脸上忍不住流露出了喜悦之色。
“对此我也深信不疑!”罗恩.魏登费勒笑道。
“总理先生,今天我来,还有一件事情希望得到您的准许!”
“是吗?请说!”黄胜说道。
“是这样的,我国对于贵国陆军的建设和发展非常钦佩,特别是伊利战争,贵国陆军在战略战术和新武器的研发和应用上,走到了世界各国的前列。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派遣军事人员进入贵国军校进行学习!希望得到贵方的允许!”
相比英国和法国在新军事变革上的迟钝,德国人对于战争的敏感无疑要比他们强出许多。
特别是中美第二次战争战争打响之后,两河沿线大大小小上百次战争,特别是双方集中的军队超过两百万的超级大战伊利战争,更是给德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霍家军对战术的运用,对机枪的配置,对火炮的集中使用,地雷、手榴弹、步枪、机枪、迫击炮和压制火炮等武器的组合和梯次配置,更是给了德国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虽然他们自己也可以进行研究,但终究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看到了表面的强大,却摸不清内里的脉络,所以对陆军建设最为重视的德国人,才察觉到自己的陆军作战方式可能已经开始变得落后之后,立即便准备派遣军事人员进入霍家军的军事院校学习。
想起霍山对自己的嘱托,黄胜在罗恩.魏登费勒期待的眼神中点了点头,“这个条件我们可以答应,不过作为交换,我们希望贵国派遣五百名大学教授来我国任教,而且我们也希望可以扩大留德大学生和留德技术工人的数量,以及每年留德幼童的数量。”
留德幼童,是霍山在1880年的时候,就仿照留**童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深具影响力的团体而设立的。
后来又扩展到留法幼童、留英幼童,从1880年到现在1886年,这六年的时间,虽然最早的一批留学幼童还没有回国,但是这六年时间内,霍山却一直没有停下。
到现在整个欧洲,霍家军的留学幼童已经接近五千人,而为了照顾这些人的生活,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霍山甚至把十八铁卫中的霍宇和霍宙派遣到欧洲坐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十九世纪末的中国科技和教育实在是太薄弱了,就算霍山用心发展,但受困于师资力量,也很难培养出真正的科学大家。所以只能向外面求助。
就算是现在已经获得了美国近半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成果,霍山也没打算停下。因为现在的霍家军对于高级人才实在是太饥渴了。
霍山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能够为霍家军提供人才的机会。
……
“总理先生的条件,我完全可以同意!”虽然五百名大学教授的派遣,让罗恩.魏登费勒稍感为难之外,其他的完全不是问题。
至于这些大学教授,凭借现在德国发达的教育体系,找出这些人并不困难。当然里面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大科学家。
双方意见达成了一致,那么随后自然也顺利的签订了协议。随后不到半个小时,一份涉及到政治、军事、科技和教育的《1885年华德合作协议》的文件热辣出炉了。
根据协议的规定,霍家军用飞艇制造技术和燃-烧弹制造技术,换取德国人的305mm舰炮制造技术,以及从1885年开始,每年选派一百五十位大学毕业生,进入德国国立物理实验室、国立化学实验室和国立机械工程实验室,以及洪堡化学实验室和李比希化学实验室等,德国最顶尖的间断研究机构留学深造的条件。
还有德国可以每年派遣一百人进入霍家军陆军军官学院,陆军高级指挥学院,陆军炮兵指挥学院,陆军工程大学留学。
而为此德国付出的条件就是,每年接纳500人的留德幼童,800人的大学留学生,以及1200人的留样进修技工。
这次协议的签订,让原本只是霍家私下里进行支持的留学活动,变成了双方承认的官方交流活动。
目送含笑离去的德国大使,黄胜的心中松了口气,看着桌子上墨迹未干的合作
“罗恩大使,305mm舰炮生产技术却是很重要,但是飞艇技术却并不比之差多少。相信经过伊利战争之后,你们应该清楚大量飞艇的集中使用,甚至可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负。”
“而且,能够运用于战争的大型飞艇的出现,已经改变了现在的战争模式,原本在一个平面上的战斗,现在变成了地面和天空为一体的立体战争。如果德国没有飞艇,那么也就意味着德国将在陆军建设上落到了英法的后面。”
黄胜的最后一句话,无疑触动了罗恩.魏登费勒心中最敏感的地方。
强大的陆军是德国保证国家完整和强大的根本,相比英国对海军的看重,陆军在德国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总理先生,我想您更应该去从事外交工作!”说着,罗恩.魏登费勒点了点头,“我承认我被你说服了,刚才您提出的两个条件我们都可以答应!”
“呵呵,我想这个合作对我们双方都会是双赢!”听到罗恩.魏登费勒答应,黄胜的脸上忍不住流露出了喜悦之色。
“对此我也深信不疑!”罗恩.魏登费勒笑道。
“总理先生,今天我来,还有一件事情希望得到您的准许!”
“是吗?请说!”黄胜说道。
“是这样的,我国对于贵国陆军的建设和发展非常钦佩,特别是伊利战争,贵国陆军在战略战术和新武器的研发和应用上,走到了世界各国的前列。所以,我们希望能够派遣军事人员进入贵国军校进行学习!希望得到贵方的允许!”
相比英国和法国在新军事变革上的迟钝,德国人对于战争的敏感无疑要比他们强出许多。
特别是中美第二次战争战争打响之后,两河沿线大大小小上百次战争,特别是双方集中的军队超过两百万的超级大战伊利战争,更是给德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霍家军对战术的运用,对机枪的配置,对火炮的集中使用,地雷、手榴弹、步枪、机枪、迫击炮和压制火炮等武器的组合和梯次配置,更是给了德国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虽然他们自己也可以进行研究,但终究有一种雾里看花的感觉,看到了表面的强大,却摸不清内里的脉络,所以对陆军建设最为重视的德国人,才察觉到自己的陆军作战方式可能已经开始变得落后之后,立即便准备派遣军事人员进入霍家军的军事院校学习。
想起霍山对自己的嘱托,黄胜在罗恩.魏登费勒期待的眼神中点了点头,“这个条件我们可以答应,不过作为交换,我们希望贵国派遣五百名大学教授来我国任教,而且我们也希望可以扩大留德大学生和留德技术工人的数量,以及每年留德幼童的数量。”
留德幼童,是霍山在1880年的时候,就仿照留**童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深具影响力的团体而设立的。
后来又扩展到留法幼童、留英幼童,从1880年到现在1886年,这六年的时间,虽然最早的一批留学幼童还没有回国,但是这六年时间内,霍山却一直没有停下。
到现在整个欧洲,霍家军的留学幼童已经接近五千人,而为了照顾这些人的生活,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霍山甚至把十八铁卫中的霍宇和霍宙派遣到欧洲坐镇。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十九世纪末的中国科技和教育实在是太薄弱了,就算霍山用心发展,但受困于师资力量,也很难培养出真正的科学大家。所以只能向外面求助。
就算是现在已经获得了美国近半的师资力量和教育成果,霍山也没打算停下。因为现在的霍家军对于高级人才实在是太饥渴了。
霍山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个能够为霍家军提供人才的机会。
……
“总理先生的条件,我完全可以同意!”虽然五百名大学教授的派遣,让罗恩.魏登费勒稍感为难之外,其他的完全不是问题。
至于这些大学教授,凭借现在德国发达的教育体系,找出这些人并不困难。当然里面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大科学家。
双方意见达成了一致,那么随后自然也顺利的签订了协议。随后不到半个小时,一份涉及到政治、军事、科技和教育的《1885年华德合作协议》的文件热辣出炉了。
根据协议的规定,霍家军用飞艇制造技术和燃-烧弹制造技术,换取德国人的305mm舰炮制造技术,以及从1885年开始,每年选派一百五十位大学毕业生,进入德国国立物理实验室、国立化学实验室和国立机械工程实验室,以及洪堡化学实验室和李比希化学实验室等,德国最顶尖的间断研究机构留学深造的条件。
还有德国可以每年派遣一百人进入霍家军陆军军官学院,陆军高级指挥学院,陆军炮兵指挥学院,陆军工程大学留学。
而为此德国付出的条件就是,每年接纳500人的留德幼童,800人的大学留学生,以及1200人的留样进修技工。
这次协议的签订,让原本只是霍家私下里进行支持的留学活动,变成了双方承认的官方交流活动。
目送含笑离去的德国大使,黄胜的心中松了口气,看着桌子上墨迹未干的合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