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节(2/5)
在时机成熟之时,会尽可能推动或声援政党政治代替总统权力制度。他相信像梁启超这些革新派官僚集团是很喜欢听这样的承诺,革命派往往代表着理想主义,而官僚阶级又喜欢坐享其成,故而迎合这些人只需要说一些迎合的话即可。
果不其然,梁启超对吴绍霆的态度立刻改善了更多,他拉着吴绍霆大谈特谈自己的政治理想,认为中华民国既然要讲究共和、讲究民主,总统势必只能成为国家象征和代表,真正的权力不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梁先生所言极是,我始终相信少数服从多数,这是最简单的民主道理。就好比美国和法国,就算总统犯了错误,他们的政党也能很快纠正这个错误,从而大大避免了国家走上偏差的道路。中华民国现在是非常时期,大总统大权独掌也是奉行非常之事,但一切总会过去,等这个天下彻底平定,国家的权力始终要交给代表国民利益的团体来执行。”吴绍霆故作肯定的点了点头,煞有其事的说了一大通话。
虽然他自己也在着手准备组建政党,但政党政治就目前而言只能是一个空架子,用来笼络一批爱幻想的政治阶层罢了。他相信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孙中山,又或者是日后的蒋委员长和毛太祖,他们都会认识到放权于民是不可能的事,或者说短期之内是不可能。军政、训政和宪政,翻译过来就是独裁、半独裁再到民主化,这是近代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事实。
民主革命的只是口号,跟“阿弥陀佛”没有太大的区别。当时的中国百姓大字都不识几个,什么叫民主、什么叫共和根本不明白,在加上五千年封建时代的余孽,中央放权只会导致国家涣散、四分五裂。
这个道理吴绍霆懂,但梁启超不懂。梁启超总是把目光放在前面,认为新的就一定是好的,可新旧交替也应该有一个过渡期。
听完吴绍霆冠冕堂皇的话之后,梁启超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仿佛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志似的。他连连的说道:“吴将军此话正合我心意,我进步党这些年的奋斗,全部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中华民国要想实现真正的民主,一定要有一套可行的政党制度才是。”
吴绍霆叹道:“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14章,梁启超眼中蔡锷
梁启超忽然问道:“听说吴将军一直没有加入国民党,既然吴将军与我等政见相投,不妨考虑加入我进步党,一起为缔造新中华的民主事业而奋斗,岂不更好?”
吴绍霆听到这里,不禁心中哭笑不得,梁启超这不是摆明撞到乌龙枪口上了吗?当然,当着梁启超如此热情的面前,他也不能把话说得太直接,毕竟自己这次受邀前来参加熊希龄的宴会,就是要与进步党人化解之前的不和。他略微沉思片刻,缓缓叹了一口气,说道:“梁先生的盛情在下感激不尽,但只怕在下恕难从命呀。”
梁启超奇怪,追问道:“这是为何?”
吴绍霆故作疑虑和为难的说道:“梁先生有所不知,在下虽然支持政党政治,但是无论是政还是党,对我来说都太为陌生。在下虽出身望族,然家道不济,辗转走上了从戎的道路,在德国留学时我即深受熏陶,军人有军人的职责,是不应该走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实不相瞒,在下向来很忌讳军阀误国,之前打仗是为了救国,可回头一想打了大半年非但没救国,反倒一直在祸国殃民。”
梁启超留意过吴绍霆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整日仿佛生怕静下来似的,到处在中央政府上层和北京绅士名流之间走动,这是典型的沽名钓誉。他当然不是看不起沽名钓誉,只道是吴绍霆虽然是一个先进的留洋生,但骨子里还有一些旧派的作风。
“吴将军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这等风范不得不让人敬佩。”他缓缓的点了点头,附和着吴绍霆的意思说道。
“其实……”吴绍霆凑近了一步,故意压低了声音说道,“在下现在尚在风头浪尖之上,袁大总统看似对在下礼遇有加,甚至还是处处提防。如果在下在这个时候加入进步党,十之八九会引起不良之徒的非议。于公于私,在下只能心领梁先生好意了。”
“了然,了然。”梁启超无可奈何的叹道。
“不过梁先生放心,绍霆说到做到,等到那日贵党推出政治革新,绍霆无论身处何地都会摇旗助威。”吴绍霆再次强调的说道。
“有吴将军这句话,吾心甚慰呀。”梁启超很高兴的赞道。
就在这时,门口的仆从高声唱了道:“蔡将军、蒋参议到。”
吴绍霆顿时来了兴趣,心道:原来我还不是姗姗来迟,这两位才是姗姗来迟呢!
他随着众人的目光一起向大门口望了过去,最先走进来的是穿着一身笔挺将军礼服的蔡锷,过了一会儿之后蒋百里才跟着走了进来。蔡锷步履不是很稳重,甚至还有些轻飘飘的,脸上的表情也是故意憋出一股正经之色,但眼神却显得很是迷糊,就好像刚刚是一个吸过毒的人似的。蒋百里神色有一些不快,抿着嘴唇,似乎正在押着一股愠火。
熊希龄缓步迎了上去,笑容满脸的问道:“蔡将军这是怎么搞的,来的这么迟,我正打算派人上门去催请呢。”
蔡锷十分随意
果不其然,梁启超对吴绍霆的态度立刻改善了更多,他拉着吴绍霆大谈特谈自己的政治理想,认为中华民国既然要讲究共和、讲究民主,总统势必只能成为国家象征和代表,真正的权力不能掌握在一个人手里。
“梁先生所言极是,我始终相信少数服从多数,这是最简单的民主道理。就好比美国和法国,就算总统犯了错误,他们的政党也能很快纠正这个错误,从而大大避免了国家走上偏差的道路。中华民国现在是非常时期,大总统大权独掌也是奉行非常之事,但一切总会过去,等这个天下彻底平定,国家的权力始终要交给代表国民利益的团体来执行。”吴绍霆故作肯定的点了点头,煞有其事的说了一大通话。
虽然他自己也在着手准备组建政党,但政党政治就目前而言只能是一个空架子,用来笼络一批爱幻想的政治阶层罢了。他相信不管是袁世凯还是孙中山,又或者是日后的蒋委员长和毛太祖,他们都会认识到放权于民是不可能的事,或者说短期之内是不可能。军政、训政和宪政,翻译过来就是独裁、半独裁再到民主化,这是近代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事实。
民主革命的只是口号,跟“阿弥陀佛”没有太大的区别。当时的中国百姓大字都不识几个,什么叫民主、什么叫共和根本不明白,在加上五千年封建时代的余孽,中央放权只会导致国家涣散、四分五裂。
这个道理吴绍霆懂,但梁启超不懂。梁启超总是把目光放在前面,认为新的就一定是好的,可新旧交替也应该有一个过渡期。
听完吴绍霆冠冕堂皇的话之后,梁启超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仿佛找到志同道合的同志似的。他连连的说道:“吴将军此话正合我心意,我进步党这些年的奋斗,全部都是为了这个目的,中华民国要想实现真正的民主,一定要有一套可行的政党制度才是。”
吴绍霆叹道:“希望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卷四:欧战之崛起 第414章,梁启超眼中蔡锷
梁启超忽然问道:“听说吴将军一直没有加入国民党,既然吴将军与我等政见相投,不妨考虑加入我进步党,一起为缔造新中华的民主事业而奋斗,岂不更好?”
吴绍霆听到这里,不禁心中哭笑不得,梁启超这不是摆明撞到乌龙枪口上了吗?当然,当着梁启超如此热情的面前,他也不能把话说得太直接,毕竟自己这次受邀前来参加熊希龄的宴会,就是要与进步党人化解之前的不和。他略微沉思片刻,缓缓叹了一口气,说道:“梁先生的盛情在下感激不尽,但只怕在下恕难从命呀。”
梁启超奇怪,追问道:“这是为何?”
吴绍霆故作疑虑和为难的说道:“梁先生有所不知,在下虽然支持政党政治,但是无论是政还是党,对我来说都太为陌生。在下虽出身望族,然家道不济,辗转走上了从戎的道路,在德国留学时我即深受熏陶,军人有军人的职责,是不应该走出自己的职责范围。实不相瞒,在下向来很忌讳军阀误国,之前打仗是为了救国,可回头一想打了大半年非但没救国,反倒一直在祸国殃民。”
梁启超留意过吴绍霆这段时间的所作所为,整日仿佛生怕静下来似的,到处在中央政府上层和北京绅士名流之间走动,这是典型的沽名钓誉。他当然不是看不起沽名钓誉,只道是吴绍霆虽然是一个先进的留洋生,但骨子里还有一些旧派的作风。
“吴将军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这等风范不得不让人敬佩。”他缓缓的点了点头,附和着吴绍霆的意思说道。
“其实……”吴绍霆凑近了一步,故意压低了声音说道,“在下现在尚在风头浪尖之上,袁大总统看似对在下礼遇有加,甚至还是处处提防。如果在下在这个时候加入进步党,十之八九会引起不良之徒的非议。于公于私,在下只能心领梁先生好意了。”
“了然,了然。”梁启超无可奈何的叹道。
“不过梁先生放心,绍霆说到做到,等到那日贵党推出政治革新,绍霆无论身处何地都会摇旗助威。”吴绍霆再次强调的说道。
“有吴将军这句话,吾心甚慰呀。”梁启超很高兴的赞道。
就在这时,门口的仆从高声唱了道:“蔡将军、蒋参议到。”
吴绍霆顿时来了兴趣,心道:原来我还不是姗姗来迟,这两位才是姗姗来迟呢!
他随着众人的目光一起向大门口望了过去,最先走进来的是穿着一身笔挺将军礼服的蔡锷,过了一会儿之后蒋百里才跟着走了进来。蔡锷步履不是很稳重,甚至还有些轻飘飘的,脸上的表情也是故意憋出一股正经之色,但眼神却显得很是迷糊,就好像刚刚是一个吸过毒的人似的。蒋百里神色有一些不快,抿着嘴唇,似乎正在押着一股愠火。
熊希龄缓步迎了上去,笑容满脸的问道:“蔡将军这是怎么搞的,来的这么迟,我正打算派人上门去催请呢。”
蔡锷十分随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