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节(2/5)
守使之职,兼领漳州师师长。在指令附加内容里,参谋总部也对漳州师的规划做出草拟,决定将漳州师编满三个常规陆军团,配备师部直辖警卫营和炮兵营,除此之外还会尽快增设第三教导团。
三个常规路军团序列紧随粤军编制之后,分别为第十六团、第十七团和第十八团。所有团部以上的长官由许崇智任命,广州军政府只会在漳州师师部安排一名副总参谋长、一名总政治委员和预期的第三教导团团长。
增设第三教导团只是时间问题,考虑到漳州师的军事素质现状,必须依靠更多更先进的实践培训来提高全军上下的整体素质。
通电很快传遍整个南中国,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四省最先为之震动。尽管许崇智在南方扮演的角色不轻不重,实力也不深厚,可是吴绍霆拉拢许崇智的归附,其意义不言而喻,标志着新一轮的战火拉开帷幕。
恰好李厚基准备在这天深夜正式发动进攻,不料这一份电报一下子打乱了他的布局。他很清楚吴绍霆发布通电的目的就是在威胁自己,一旦闽军敢动漳州,那就是对广东势力圈内的一部分,粤军一定会发兵介入。
之前他的计划是趁广东没有介入之前,发动闪电战直扑漳州,先打了再说。
现在看来,这个计划显然需要修正。早有探报送来消息,陆军第三十九师已经在梅州、潮州集合完毕,从这梅州、潮州越过两省边境直抵漳州,急行军最快只需要一天半时间。闽军如今只调集了两旅八团,每个团的编制比粤军要小得多,真要动起手来肯定会吃亏。
李厚基之所以敢向漳州下手,自然早料到广东会插手,因此他才会在福州筹备后续兵力以便策应。只不过没想到广东插手的这么快。当然,李厚基真正的底气不是在陆军上,去年广东战争已经验证了粤军的强硬,哪怕筹备三万的兵力也未必是粤军的对手。他的底气全在福建海军身上,这是目前唯一强过广东的军事力量。
广东战争议和之后,北洋政府借机收回了十一艘主力舰艇,广东海军实力大打折扣。
昔日广东海军部长高广征也调任离去,对于福建海军总司令杜锡圭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心事,该动手时绝不会客气。
只是海军出发还在准备阶段,福州筹备的援兵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李厚基不得不放弃今夜的进攻行动,下令龙岩、同安、厦门三地各军待命。
趁着李厚基暂停行动,吴绍霆从广东输送了一大批战略物资到漳州,仅用了三天时间从广州预备役司令部召集了一百名炮兵和三百名士兵,组建了漳州师临时炮兵营。营长由教导一团蔡廷锴升任。临时炮兵营只是在战时听从许崇智指挥,协同漳州的防务,同时协助许崇智培养炮兵人才。
参谋总部又拨下一笔军费,在漳州成立预备役司令部和新兵营,着手在漳州本地征召士兵和训练新兵。吴绍霆特意启用埋没已久的昔日二十三镇旧人、龙济光老部下颜启汉担任漳州预备役司令部总司令,即日配全幕僚、随员赶赴漳州展开工作。
很快民政部也拟好了漳州的政策,派出一支公务员小组来到漳州,接手部分镇守使府的政务工作。公务员小组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漳州全境宣传,从即日起漳州的所有法规、税政、民生等等政策,一律统一按照广东军政府的既定政策执行,废除所有陈规陋习。
这一举立刻赢的了漳州百姓的欢迎,只是一些小地主、小老板感到吃亏。
吴绍霆给许崇智下了死命令,必须严格推行新的政策。
许崇智知道现在自己名义上是镇守使,实际上只是广东军政府的一名师长罢了,漳州的政务迟早会完全交给广东军政府来处理。他有些担心现在推行新政策会引起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骤变,毕竟漳州的风土人情与广东大有不同,之前又没有任何的过渡。
吴绍霆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他急着在漳州统一普及广东省政策另有深意。他的战略意图是希望尽快收拢凝聚漳州民心,促使军民齐心,一方面更好的接受粤军援闽,另外一方面增加对抗闽军的战斗力。
对于他来说,漳州本地这些有怨言的小地主、小资产阶级实力薄弱,根本不足为患。如果这些人一定要与新政策作对,甚至为了报复而私通闽军、制造祸害,他正好可以借机铲除这些人,重新在漳州扶植一批谈得来的地主商户。
许崇智无奈,最终只能按照广东方面的意思来办。
到了八月十六日,南方的天气越来越炎热,广东与福建的局势也显得愈发紧张。双方都在忙碌的调兵遣将,做着开战之前一切准备,如同一支满弦的弓,大战一触即发。
——————————
广州都督府参谋总部会议室,吴绍霆召开了一次参谋会议。
两天前特勤处情报组成功搜集到手最新的闽军军情,先一步掌握了李厚基大部分的军事行动计划。
在吴绍霆看来,如果单纯是陆面上的硬碰硬,粤军绝对不会惧怕闽军。无论李厚基要把这场战争的规模扩大到什么规模,他都有信心奉陪到底,预期之内广东还可以投入两个师的兵力在福建战场上。
只不过沿海省总有许多麻烦事
三个常规路军团序列紧随粤军编制之后,分别为第十六团、第十七团和第十八团。所有团部以上的长官由许崇智任命,广州军政府只会在漳州师师部安排一名副总参谋长、一名总政治委员和预期的第三教导团团长。
增设第三教导团只是时间问题,考虑到漳州师的军事素质现状,必须依靠更多更先进的实践培训来提高全军上下的整体素质。
通电很快传遍整个南中国,广西、湖南、江西、福建四省最先为之震动。尽管许崇智在南方扮演的角色不轻不重,实力也不深厚,可是吴绍霆拉拢许崇智的归附,其意义不言而喻,标志着新一轮的战火拉开帷幕。
恰好李厚基准备在这天深夜正式发动进攻,不料这一份电报一下子打乱了他的布局。他很清楚吴绍霆发布通电的目的就是在威胁自己,一旦闽军敢动漳州,那就是对广东势力圈内的一部分,粤军一定会发兵介入。
之前他的计划是趁广东没有介入之前,发动闪电战直扑漳州,先打了再说。
现在看来,这个计划显然需要修正。早有探报送来消息,陆军第三十九师已经在梅州、潮州集合完毕,从这梅州、潮州越过两省边境直抵漳州,急行军最快只需要一天半时间。闽军如今只调集了两旅八团,每个团的编制比粤军要小得多,真要动起手来肯定会吃亏。
李厚基之所以敢向漳州下手,自然早料到广东会插手,因此他才会在福州筹备后续兵力以便策应。只不过没想到广东插手的这么快。当然,李厚基真正的底气不是在陆军上,去年广东战争已经验证了粤军的强硬,哪怕筹备三万的兵力也未必是粤军的对手。他的底气全在福建海军身上,这是目前唯一强过广东的军事力量。
广东战争议和之后,北洋政府借机收回了十一艘主力舰艇,广东海军实力大打折扣。
昔日广东海军部长高广征也调任离去,对于福建海军总司令杜锡圭来说,再也没有什么放不下的心事,该动手时绝不会客气。
只是海军出发还在准备阶段,福州筹备的援兵也还需要一段时间,李厚基不得不放弃今夜的进攻行动,下令龙岩、同安、厦门三地各军待命。
趁着李厚基暂停行动,吴绍霆从广东输送了一大批战略物资到漳州,仅用了三天时间从广州预备役司令部召集了一百名炮兵和三百名士兵,组建了漳州师临时炮兵营。营长由教导一团蔡廷锴升任。临时炮兵营只是在战时听从许崇智指挥,协同漳州的防务,同时协助许崇智培养炮兵人才。
参谋总部又拨下一笔军费,在漳州成立预备役司令部和新兵营,着手在漳州本地征召士兵和训练新兵。吴绍霆特意启用埋没已久的昔日二十三镇旧人、龙济光老部下颜启汉担任漳州预备役司令部总司令,即日配全幕僚、随员赶赴漳州展开工作。
很快民政部也拟好了漳州的政策,派出一支公务员小组来到漳州,接手部分镇守使府的政务工作。公务员小组到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漳州全境宣传,从即日起漳州的所有法规、税政、民生等等政策,一律统一按照广东军政府的既定政策执行,废除所有陈规陋习。
这一举立刻赢的了漳州百姓的欢迎,只是一些小地主、小老板感到吃亏。
吴绍霆给许崇智下了死命令,必须严格推行新的政策。
许崇智知道现在自己名义上是镇守使,实际上只是广东军政府的一名师长罢了,漳州的政务迟早会完全交给广东军政府来处理。他有些担心现在推行新政策会引起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骤变,毕竟漳州的风土人情与广东大有不同,之前又没有任何的过渡。
吴绍霆并不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只是他急着在漳州统一普及广东省政策另有深意。他的战略意图是希望尽快收拢凝聚漳州民心,促使军民齐心,一方面更好的接受粤军援闽,另外一方面增加对抗闽军的战斗力。
对于他来说,漳州本地这些有怨言的小地主、小资产阶级实力薄弱,根本不足为患。如果这些人一定要与新政策作对,甚至为了报复而私通闽军、制造祸害,他正好可以借机铲除这些人,重新在漳州扶植一批谈得来的地主商户。
许崇智无奈,最终只能按照广东方面的意思来办。
到了八月十六日,南方的天气越来越炎热,广东与福建的局势也显得愈发紧张。双方都在忙碌的调兵遣将,做着开战之前一切准备,如同一支满弦的弓,大战一触即发。
——————————
广州都督府参谋总部会议室,吴绍霆召开了一次参谋会议。
两天前特勤处情报组成功搜集到手最新的闽军军情,先一步掌握了李厚基大部分的军事行动计划。
在吴绍霆看来,如果单纯是陆面上的硬碰硬,粤军绝对不会惧怕闽军。无论李厚基要把这场战争的规模扩大到什么规模,他都有信心奉陪到底,预期之内广东还可以投入两个师的兵力在福建战场上。
只不过沿海省总有许多麻烦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