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节(1/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段时间蔡锷依然留在平壤,在接到三十七师发来的消息后,他立刻召集参谋部会议,商讨应对英军和日军的具体作战对策。
    “现在可以肯定英军会从朝鲜南部登陆,并且联手日本军队一路北进。当务之急,我们应该调动三十八师和国防军第四师支援开城,利用阵地战先挫英军锐气。等到英军和日军消耗差不多之际,再聚力反击,直破汉城。”
    “既然要调动三十八师和国防军第四师,那何不直接趁英军立足未稳之际,一鼓作气打一场大进攻,直捣黄龙?”
    “毕竟我们尚且不知英军虚实,情报上说大约有十万兵力,这十万兵力究竟有多强的战斗力?有多少重火力装备?这些我们一概不知,应付陌生的敌人一定要小心翼翼才是。相反,英军与日本联手,深知我军的底细,此时还是敌在暗我在明。贸然进攻,多有不妥。”
    参谋部会议室内,众参谋各抒己见,表面听上去都有道理,一时谁也拿不定主意。
    争论之际,不少人的目光落在蔡锷和吴佩孚身上,这两位身为北方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和总参谋长,是目前朝鲜战争排在前两位的最高统帅,最终决策自然要落在他们身上。
    就在这时,一直沉思不语的蔡锷转向坐在一旁的吴佩孚,问道:“子玉兄,你如何看待?”
    卷八:世界大战 第1060章,平壤军事基地
    众人的目光立刻聚焦在吴佩孚身上,虽然大家都知道吴佩孚在惠山一战打得不顺利,可谁也不敢否认对方在军事界的地位。
    不过说来奇怪,中日开战以来,蔡锷和吴佩孚很少会聚在一起商议军事,这给很多人造成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那就是总司令和总参谋长出身不同,不相为谋。因此,这个时候蔡锷突然咨询吴佩孚意见,让人不由自主感到奇怪。
    吴佩孚缓缓吸了一口气,用一种暗劲蓄力的口吻说道:“纵我所观,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目前我们在开城、春川两处部署的军队都足够了。如果这个时候调动三十八师和国防军第四师压上前线,无非是增加一些声势而已,同时还会加重后勤负担。”
    国防军第四师师长林虎有些不解,问道:“吴总座,何以见得我们前线的兵力足够了?”
    “是啊,既然情报表明英军有十万兵力增援,再加上日军六个师团的兵力,这可不是我们之前作战的情况了。”
    “没错,此一时彼一时,不管怎么样英军战斗力必然要强过日军,我们怎能掉以轻心?”
    吴佩孚不疾不徐的说道:“开城和春川我们都已经具备良好的防御工事,再加上空军、重炮的支援,防守不在话下。如果要进攻,纵然英军号称十万兵力,可是诸位都是行伍之人,理应清楚十万人兵力调动需要多久时间。所以我敢肯定,目前英国军队能够投入作战的兵力不超过四万。无论有多么庞大的交通运输,大军未行粮草先动是死道理。”
    众人交头接耳议论了起来,吴佩孚推测的不无道理,以日本目前的状况自身难保,更遑论还能提供多余的物资给英军。因此英国军队现阶段要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把成吨成吨的战略物资输送到日本,而不是盲目的输送兵力。
    停顿片刻,吴佩孚接着说道:“不管英军战斗素质是什么样,首先一点,水土不服,其次,地理环境不熟,第三,语言不通顺,最后,对方是长途跋涉而我方以逸待劳。这些实打实的客观条件,再加上他们原本兵力不多的实际情况,即便我们主动发起进攻也无妨。”
    听到这里,之前说反对意见的军官们顿时哑口无言,吴佩孚都已经列出了客观条件,他们当然不能以妄想的理论来反驳。
    “另外,”这时,吴佩孚再次开口说道,“虽然我们不能确定情报有百分之一百的准确性,可是从主观上来说,情报部门认定这支英军军团是从预备役部队临时征召的士兵。换言之,这些士兵是刚刚完成新兵训练,但毫无实战经验。而我们北一集团军和国防军历经一年在朝鲜土地上作战,实战经验不必多说,天时地利人和三项俱全,凭什么害怕那些金毛绿眼的洋鬼子?”
    “吴总座的意思,是平壤这边按兵不动?”有人问道。
    “不错,刚才我说过,英军目前能够作战的部队并不多,他们的主力还在船上。正因为如此,我们一定要保留实力来应对英军主力。”吴佩孚郑重其事的说道。
    保留实力应对英军主力的言论立刻引起全场共鸣,毕竟现在一股脑把手里的军队全部压上去,到时候英军陆续增援到了,岂不是自己灭自己的气势?
    “吴总座深谋远虑,此言甚是。”
    “我认同。”
    “是啊,是啊,一定要慎重一些才是。”
    “除此之外,现在开城确实发现英军,但我们仍然不能百分之一百确定英军后续部队还是会从朝鲜南部发起进攻,他们有舰队,他们有商船和运兵船,朝鲜半岛缺乏海防工事,他们可以从任何地方发起突袭登陆。这一点我们更不能放松警惕。”吴佩孚再次补充的说道。
    大家听到这里,这才觉得吴佩孚的话切中要害。
    之前因为开城发现英国军队,让在场的大部分参谋官都出现先入为主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