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节(4/5)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更多的死亡。
    正因为如此,日军各路部队不约而同的都认为,在这个时候决不能点破这一层,否则军心必定迅速崩溃,不等中国军队打过来,自己内部就已经先开始分崩离析。到时候中国军队不费吹灰之力,足以横扫所有在朝鲜的日军,死伤必然会更为惨重。
    开城的英军离去之后,并没有像之前所说的那样前往春川直接,而是直接经汉城到仁川登上了美国货船。
    仅仅隔了一天的时间,辽东战场上的弗伦奇军团第四师、第五师和第六师同样开始着手撤退计划。东线战场上的两个师因为没有跟日军在一起,所以不需要任何顾虑,直接大摇大摆的从东港前线撤回到庄河,然后登船撤离。
    西线战场上的第四师,则是趁着晚上悄悄的撤离,第五师团只到天亮后才发现几里之外的英军阵地空荡荡一片。第五师团总司令大谷喜久蔵忍不住感慨,这是什么样的动力才能让一万多人在一个晚上的时间里撤离的干干净净啊!
    弗伦奇军团不告而别,顿时给这场波折起伏的中日战争划上句号。
    纵然还留在朝鲜的日本军队自欺欺人似的保持着坚定信念,可基层士兵之间早已经露出崩溃的裂缝。这道裂缝就像是温室效应下的南极冰盖,在压力倍增之下越裂越开、越裂越大。只在三天之后,大部分基层士兵都丧失了继续作战的欲望,投降、求和、自杀的意愿充斥着整个前线。
    中国军队并没有因此而打算坐享其成,在春川的三十六师甚至还叫响了一个口号:“当初小鬼子诈降,让咱们吃了好一些苦头,今天他们大势已去,正是咱们秋后算总账的时刻。这次咱们就要一鼓作气打到釜山去,逼着小鬼子下海游回日本。”
    这一番呼吁立刻引起了强烈共鸣,中国士兵们如今士气高涨到极点,面对日军剩下的残兵败将,在公是报仇雪恨、扬我国威的大好时机,在私则是收拾战功、补充战绩的冲刺阶段。在公在私都值得疯狂的追杀下去,给小鬼子致命一击。
    因此在春川会战大捷的第三天,由三十四师坐镇春川,负责处理收拾战场残局、安抚民众百姓、拘押俘虏到集中营等工作,三十师、三十五师以及三十六师出春川出发,兵分三路向朝鲜南部推进,紧追着日军三个师的残部和撤退的十八师团而去。
    与此同时,在开城的三十七师和五个海军陆战队旅,经过多次侦查确定英军师悄然撤离,外围阵地上只剩下日军第九师团和第十九师团。于是不等平壤下达作战指令,两路部队果断的发起反攻作战。
    整个朝鲜战场再次由战略防守转变为战略进攻,其声势比起开战之处的进攻更要汹涌。
    开城的反攻战仅仅进行了两天时间,起初日军两个师团还抱着逼死决心,坚守阵线一寸都不肯退让,反而打出了一种回光返照的气势,一度让中国军队感到非常纳闷。可是这最终只是垂死之前的爆发挣扎而已,在空中火力持续轰炸之下,日军兵力不及,阵线上很快出现崩溃之处。从第三天开始,日军立刻显出疲软之态,三十七师发动总攻,直接摧毁了日军防守最强的主阵地,顿时彻底击溃日军的士气。
    接下来几天的作战,完全是三十七师追着日军两个残破不堪的师团跑。
    三十七师目标明确,一定要在五天之内兵临汉城城下,捣毁日军在朝鲜最重要的据点。
    原本第九师团还打算利用三十七师激进的心态在中途设伏,哪里知道纵然设置好了伏击圈,三十七师竟硬生生的从伏击圈里撕处一道口子,反倒再次把第九师团打得四散而逃。
    第九师团总司令川村宗五郎中将在伏击失败之后,仰天长叹,说道:“这是由下而上的军心溃败,军心已死,何以为战?”
    他很清楚,纵然第九师团和第十九师团之前有过自欺欺人似的决心,可是因为春川战线的重大失败以及弗伦奇军团悄然撤军,在日军全体上下早已埋下绝望的种子。伏击战的失败,正是应证军心绝望最好的例子!这一战已经没有办法再打下去了,哪怕是自欺欺人的坚持都是徒劳无功。
    七月五日,三十七师终于将战线推进到汉城,然而侦察兵前往汉城周边刺探时却发现,日军根本没有在汉城周围有任何布防行动。很快,中国士兵在短短两个小时之内,秋风扫落叶似的占领了汉城城外的所有乡镇村庄,并以这些地方建立起据点。
    不过在如何进攻汉城的战术策略上,三十七师师部内却存在许多分歧。
    有人认为日军已经如同丧家之犬,甚至仓皇之下连外围阵地都放弃了,可见城内的防守更是混乱不堪。这个时候正是进攻最好的时机,不应该让日军有缓过神来的机会。
    然而另外一些参谋官则顾虑之前第九师团设伏之事,毕竟上一次绝地反击多多少少存在侥幸的成份,倘使这次贸然进攻汉城,遭到更严重的伏击,未必还能像上次那样逆袭成功。当务之急,应该等待后续重攻部队和装甲团赶到,稳扎稳打,不能在胜利前夕走错一步。
    意见一时无法统一,三十七师之前一直是由蔡锷直辖,目前并没有设置师长之职,而是保持着参谋官联席制度,由副师长和师部参谋部共同决策作战计划。正因为如此,如今师部出现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