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7节(2/5)
是法定的帝国首都,它的安危对整个帝国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不仅如此,对于这次工人发动的起义显然已经超出所有的预料,沙皇政府已经意识到几十年来的俄国革命发生了重大变化,革命者不再是单纯的游行、罢工,而是拿起了武器走上战场。有了武器的革命活动那就是一场战争,布尔什维克不宣而战夺得了彼得格勒,这不是先发制人这么简单,而是带来了全国性的震动作用。
革命往往都是一股火焰,这股火焰如果控制的不好,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扑灭,那就会如同决堤之洪流、脱缰之野马一样,转瞬之间就能席卷全国上下。
彼得格勒只是一个突破口,它让全国所有对沙皇政府不满的人看到了希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必然会有无数仿效者发动起义,并且这些人都会采取武装暴动的形式。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多的城市遭到沦陷,到时候才真正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正是因为这件事,才最终让尼古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不得不立刻与中国取得联络,商谈停战议和的事情。他希望能尽快抽调在乌梁海附近的军队返回国内,集合足够的兵力镇压这场武装起义。
而沙俄目前国内的处境早在彼得格勒起义发生之前,就已经让中国特工获悉。
之所以是在起义之前,是因为中国特工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潜伏,好不容易混入了布尔什维克派内部,对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的消息了如指掌。
中国情报部门认为这是激发俄国内部矛盾的一次好机会,因此没有把这个消息提前透露给沙皇政府,甚至还暗中资助了一些布尔什维克人士,帮他们牵线搭桥策反士兵。
到了五月十五日,就在沙皇政府一边忙着镇压国内起义,一边苦苦等待中国消息之际,中国方面自然而然顺水推舟,在回复电报中提出沙皇政府必须给予资产阶级人士参政的机会,并且点名要求只与克伦斯基谈判。
尼古拉二世迫于无奈,只好宣布释放政治权力,让出由皇族成员掌握的内阁三分之一席位,正式任命克伦斯基为外交部部长,并惺惺作态的邀请国家社会工党总理马尔托夫担任工商部部长。他要求克伦斯基再次赶赴中国,尽快谈妥中俄停战议和的情况,同时也希望借助马尔托夫在国家社会工党的身份,缓和国内武装起义的气氛。
就在这份政治命令下达之后,属于社会革命党的沙俄开明贵族立刻组成请愿团,在内阁新上任的几位资产阶级部长支持之下,向尼古拉二世提出了一份国家改革的建议书。请愿团详细陈述了各国革命的始末,认为沙俄皇家政权目前正处于矛盾最尖锐的地步,要想保存沙皇尊严,就必须真心实意的开放政治、释放权力,推行立宪民主制度。
在这份建议书里面还提到,沙皇要想尽快化解国内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推行帝国议会和杜马合二为一,并且赋予帝国首相更多的权力,颁布对工商农行业的优惠政策,并且派出代表前往彼得格勒与革命分子谈判,尽可能向工人阶级妥协。
起初尼古拉二世根本没有把这次请愿行动放在眼里,他一如既往的刚愎自用,自己之前就看不起这些所谓的开明贵族,现在同样也不会采纳所谓的“唯一办法”。
不过没过多久,就连沙皇政权中的几位元老亲王也都找上门来。他们言辞激烈的向尼古拉二世告诫,帝国走到今天已经危在旦夕,如果再不进行改革,国家迟早要沦落到其他人手里。不管怎么说,想要死死掌握大权的人,往往就是被手里的权力所拖累。之前或许可以用一些手段来敷衍革命,可是现在连士兵都站在革命一边,帝国还能拿什么去镇压革命?
“火已经烧到眉毛了,这次革命与之前的大有不同,如果一味的采取欺骗、讹诈和镇压的手段,只会让这股火焰越烧越旺。如今俄罗斯的人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甘愿忍受剥削,时代变了,人心变了,所以我们也要变化才能适应这个时代。”
“从两个月前开始,冬宫禁卫军已经被迫调换了三个营的兵力。吾皇,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革命分子已经渗透到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置我们于死地。”
“你是宁可抱着皇冠毁灭这个国家,都不愿意放开手里的包袱吗?”
面对王公们的责问,尼古拉二世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之所以刚愎自用正是因为从始至终认为皇权是至高无上,可是当原本应该站在皇权这边的王公大臣们突然一反常态,向自己说出如此严重的言论,这就意味着自己已经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势群体。
要知道,沙俄帝国现在已经没有百分之百忠诚的军队,尼古拉二世手里更是没有多余的筹码。如果自己依然要我行我素,连这些王公大臣们的面子都不给,到头来很有可能会遭到王公大臣的围攻,甚至还会被逼迫着让出皇位。
在万般无奈之下,尼古拉二世最终只能选择接受王公大臣们的意见,他召见了自己的弟弟米哈伊尔大公,希望由米哈伊尔大公出面主持沙俄帝国的政治改革事务。
然而,尼古拉二世在位期间几乎没有做过什么正确的选择,偏偏在选择米哈伊尔大公出国帝国首相之后,由这位弟弟代为完成了一次尼古拉二世在位期
不仅如此,对于这次工人发动的起义显然已经超出所有的预料,沙皇政府已经意识到几十年来的俄国革命发生了重大变化,革命者不再是单纯的游行、罢工,而是拿起了武器走上战场。有了武器的革命活动那就是一场战争,布尔什维克不宣而战夺得了彼得格勒,这不是先发制人这么简单,而是带来了全国性的震动作用。
革命往往都是一股火焰,这股火焰如果控制的不好,不能在第一时间内扑灭,那就会如同决堤之洪流、脱缰之野马一样,转瞬之间就能席卷全国上下。
彼得格勒只是一个突破口,它让全国所有对沙皇政府不满的人看到了希望,在未来几个月内必然会有无数仿效者发动起义,并且这些人都会采取武装暴动的形式。用不了多久,就会有更多的城市遭到沦陷,到时候才真正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正是因为这件事,才最终让尼古拉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不得不立刻与中国取得联络,商谈停战议和的事情。他希望能尽快抽调在乌梁海附近的军队返回国内,集合足够的兵力镇压这场武装起义。
而沙俄目前国内的处境早在彼得格勒起义发生之前,就已经让中国特工获悉。
之所以是在起义之前,是因为中国特工经过大半年时间的潜伏,好不容易混入了布尔什维克派内部,对彼得格勒发动武装起义的消息了如指掌。
中国情报部门认为这是激发俄国内部矛盾的一次好机会,因此没有把这个消息提前透露给沙皇政府,甚至还暗中资助了一些布尔什维克人士,帮他们牵线搭桥策反士兵。
到了五月十五日,就在沙皇政府一边忙着镇压国内起义,一边苦苦等待中国消息之际,中国方面自然而然顺水推舟,在回复电报中提出沙皇政府必须给予资产阶级人士参政的机会,并且点名要求只与克伦斯基谈判。
尼古拉二世迫于无奈,只好宣布释放政治权力,让出由皇族成员掌握的内阁三分之一席位,正式任命克伦斯基为外交部部长,并惺惺作态的邀请国家社会工党总理马尔托夫担任工商部部长。他要求克伦斯基再次赶赴中国,尽快谈妥中俄停战议和的情况,同时也希望借助马尔托夫在国家社会工党的身份,缓和国内武装起义的气氛。
就在这份政治命令下达之后,属于社会革命党的沙俄开明贵族立刻组成请愿团,在内阁新上任的几位资产阶级部长支持之下,向尼古拉二世提出了一份国家改革的建议书。请愿团详细陈述了各国革命的始末,认为沙俄皇家政权目前正处于矛盾最尖锐的地步,要想保存沙皇尊严,就必须真心实意的开放政治、释放权力,推行立宪民主制度。
在这份建议书里面还提到,沙皇要想尽快化解国内危机,唯一的办法就是推行帝国议会和杜马合二为一,并且赋予帝国首相更多的权力,颁布对工商农行业的优惠政策,并且派出代表前往彼得格勒与革命分子谈判,尽可能向工人阶级妥协。
起初尼古拉二世根本没有把这次请愿行动放在眼里,他一如既往的刚愎自用,自己之前就看不起这些所谓的开明贵族,现在同样也不会采纳所谓的“唯一办法”。
不过没过多久,就连沙皇政权中的几位元老亲王也都找上门来。他们言辞激烈的向尼古拉二世告诫,帝国走到今天已经危在旦夕,如果再不进行改革,国家迟早要沦落到其他人手里。不管怎么说,想要死死掌握大权的人,往往就是被手里的权力所拖累。之前或许可以用一些手段来敷衍革命,可是现在连士兵都站在革命一边,帝国还能拿什么去镇压革命?
“火已经烧到眉毛了,这次革命与之前的大有不同,如果一味的采取欺骗、讹诈和镇压的手段,只会让这股火焰越烧越旺。如今俄罗斯的人民已经不再像以前那样甘愿忍受剥削,时代变了,人心变了,所以我们也要变化才能适应这个时代。”
“从两个月前开始,冬宫禁卫军已经被迫调换了三个营的兵力。吾皇,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革命分子已经渗透到我们身边,随时随地都有可能置我们于死地。”
“你是宁可抱着皇冠毁灭这个国家,都不愿意放开手里的包袱吗?”
面对王公们的责问,尼古拉二世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他之所以刚愎自用正是因为从始至终认为皇权是至高无上,可是当原本应该站在皇权这边的王公大臣们突然一反常态,向自己说出如此严重的言论,这就意味着自己已经失去了可以依靠的势群体。
要知道,沙俄帝国现在已经没有百分之百忠诚的军队,尼古拉二世手里更是没有多余的筹码。如果自己依然要我行我素,连这些王公大臣们的面子都不给,到头来很有可能会遭到王公大臣的围攻,甚至还会被逼迫着让出皇位。
在万般无奈之下,尼古拉二世最终只能选择接受王公大臣们的意见,他召见了自己的弟弟米哈伊尔大公,希望由米哈伊尔大公出面主持沙俄帝国的政治改革事务。
然而,尼古拉二世在位期间几乎没有做过什么正确的选择,偏偏在选择米哈伊尔大公出国帝国首相之后,由这位弟弟代为完成了一次尼古拉二世在位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